【备考2022】中考历史二轮热点专题复习: 中日关系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2】中考历史二轮热点专题复习: 中日关系 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7 21:5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专题复习 中日关系
热点链接
中新网上海3月1日电 (王天然)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书认为,2021年,中日关系呈现冷暖交织的局面。
这份题为《冷暖交织:新冠疫情持续下的中日关系2021》的报告书,在总论部分对新冠疫情持续叠加背景下的中日关系进行了总体评估,在专题部分则对日本社会、政治、外交、军事安保和中日两国经贸关系进行了考察与分析。
报告书认为,虽然2021年的中日关系总体趋冷,使重回正轨的两国关系遭遇困难,特别是在涉台、涉疆等问题方面,日本保守势力屡屡挑战两国关系底线,但在日本政权更迭、美国强化盟国战略等复杂局面下,中日两国高层依然保持了正常积极沟通。
报告书注意到,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期间,中日两国国民良性互动。特别是作为两国关系“压舱石”的经贸逆势上扬,贸易额高达3700亿美元,时隔10年再创历史新高。
考点链接
一中日关系
1 隋唐时期:遣唐使来华:日本排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的使节,对日本产生深远影响;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宗时鉴真抵达日本,传播中国医药、文学、建筑、书法、绘画等文化成就,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2)明朝中期: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戚继光抗倭。
2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
(1)1894-189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逼签《马关条约》,掠夺巨额赔款,割占台湾。
(2)1898年,瓜分狂潮中,划福建为势力范围。
(3)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逼签《辛丑条约》,掠夺中国赔款和主权。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借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德国在山东的权利;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5)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企图使占领山东合法化,引发五四运动;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受美国排挤。
(6)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
(7)抗战期间侵华日军暴行:制造南京大屠杀、对沦陷区进行残暴统治和野蛮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对根据地反复进行“大扫荡”,实行细菌战及“三光政策”,等等。
(8)1943年《开罗宣言》发表,规定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9)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但因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不能正确对待,中日关系一波三折。
二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产生不同结局的原因
1.甲午中日战争:①结果:中国战败。②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统治者的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政策。日本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2.抗日战争:①结果:中国胜利。②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或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三 现阶段影响中日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
历史问题如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民间战争赔偿问题;遗留化学武器问题;领土问题如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东海油田问题。
四 如何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1)中日双方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不延续仇恨,绝不让战争悲剧重演;
(2)中国人民应牢记历史,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3)中日双方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增进两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4)中日两国应加强在国际事务领域的合作,共同维护亚太地区以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命题链接
一、单选题
唐玄宗年间,一高僧深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感动,在日本僧人的力邀下,虽双目失明却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传播佛经。该高僧是(  )
A. 张骞 B. 玄奘 C. 鉴真 D. 马可 波罗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印证唐朝中日交往的是(  )
A.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真心照太清
B.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C.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D.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戚继光曾写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现了一位民族英雄高尚的思想和崇高的情操。我们尊称戚继光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 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B. 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
C. 抗击了东南沿海倭寇 D. 抗沙俄收复新疆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明朝”、“倭寇”、“民族英雄”等关键词有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
A. 岳飞 B. 戚继光 C. 文天祥 D. 袁崇焕
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勾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材料表明,当时(  )
A. 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 B. 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
C. 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 D. 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
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的主题之一。再现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影片是( )
A. 《鸦片战争》 B. 《火烧圆明园》
C. 《太平天国》 D. 《甲午风云》
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签订后,《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据此判断,属于这一不平等条约内容的是(  )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2100万银元
C. 拆毁大沽炮台 D. 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895-1902年,外国人在华企业投资总额达五亿二千万美元,比1894年前的五十年总和还多约三十倍。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是《马关条约》规定的(  )
A. 赔偿白银 B. 割让土地 C. 开放口岸 D. 允许设厂
“我国虽然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及中法战争冲击,然而民众不曾改变原本的天朝优越感,直到甲午战败,一片酣睡的国人才感受到巨大冲击与危机感。”材料意在强调这场战争(  )
A. 掀起列强瓜分狂潮 B. 推动政治制度的改革
C. 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D. 根除了天朝上国观念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主要做法不包括 ( )
A. 签订《二十一条》 B. 自称“中华帝国皇帝”
C. 制造“宋案” D.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21年9月18日,广西统一试鸣防空警报,警醒我们每个中国人要永远铭记发生在90年前的(  )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一 二八事变 D. 七七事变
1933年10月,《勤奋体育月报》创刊词疾声呐喊:“强邻压境,国难当头,积极地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士,养成耻雪保国的健儿。这是今后全国体育界的动向,也是全国体育界的责任。”这表明当时(  )
A. 中国传统体育有向科学化发展的趋势
B. 七七事变后国人尚武意识被激发
C. 体育界自觉担当起抗日救亡的责任
D. 民众的体育观念得到极大的增强
2021年,两会声音:建议将抗战历史加入香港本地教材,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是(  )
A. 五四运动 B. 西安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七七卢沟桥事变
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通过决议,把每年12月13日设为国家公祭日,那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
A. 七七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日本投降 D. 南京大屠杀
中华民族经过抗日战争洗礼,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基础是(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国共首次合作
C.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 全民族团结抗战
全国抗战爆发后,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取得了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该战役是(  )
A. 南昌起义 B. 淞沪会战 C. 平型关大捷 D. 百团大战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这段话最能证明(  )
A. 日军实力远超中国 B. 中国军队英勇作战
C. 日本侵略者唯武器论 D. 中国实现全民族抗战
1972年田中首相访华,谈到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称之给中国“添了麻烦”,为此中方严肃指出日方需对战争加害进行反省,并将其写进《中日联合声明》中。这反映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前提是(  )
A. 注重加强中日双方的经济合作
B. 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 废除与台湾所签署的系列条约
D. 坚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原则
电影《我的1919》描绘了20世纪初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种种经历。与他有关的条约是(  )
A. 《四国条约》 B. 《五国条约》
C. 《巴黎和约》 D. 《凡尔赛和约》
弄懂史实间的因果关系,才能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终。下列史实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 日本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B. 《凡尔赛和约》签订------五四运动爆发
C. 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D. 日本偷袭珍珠港------中共七大的召开
1922年,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规定:“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这一规定主要是由于(  )
A. 友邦要保护一战战胜国中国的独立
B. 美国想要在太平洋上的行动自由
C. 友邦要联手制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D. 美国反对日本独霸中国
条约规定:限制美、英、日等国的海军军备;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一致通过把“机会均等”“门户开放”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这一条约是(  )
A. 《凡尔赛条约》 B. 《九国公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波茨坦公告》
二、材料解析题
运筹中日关系,明确战略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继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改革的学习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改革的名称。
材料二:
(2) 观察材料二中时间轴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字母所对应的内容。
材料三:1972年,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与毛泽东会面。经过4轮谈判,于当年9月29日签定了《中日联合声明》。《中日联合声明》的签定、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是中日两国人民20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努力和两国领导人远见卓识、英明决断的结果。它揭开了中日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标志着中日两国之间自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以来不正常状态的结束。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日联合声明》的签订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四:自我优先、优势垄断和封闭排他只会适得其反。后疫情时代开放融通是大势所趋,多边主义和扩大开放是人间正道,要拆墙而不要筑墙,要开放而不要隔绝,要融合而不要脱钩,这是所有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由包括中国、日本和东盟十国等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成员对解决全球经济治理问题发出的共同声音。
——2022年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城主持例行记者会答记者问
(4) 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
近代日本两次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如今的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已成为维系东亚、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腐朽至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1) 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2) 材料二中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变?蒋介石对这一事变持什么态度?
材料三: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表示只要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释放他回去;同时还拥护他做全国抗日的领袖,以有利于全国抗战的发动。
(3) 西安事变的最终解决,对促进“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产生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四:2021年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凄厉的警报声将再一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呜。祀我国殇,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在建党百年之际,举国上下同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告慰逝者,更警醒国人,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不可阻挡。
——摘编自新华社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意义。
(5)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共赴国难,都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举出1938年-1940年国共抗日的著名战役各一例。
材料五:九一八事变后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第三天,又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号召全国人民一致动员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随后,共产党领导的东北红色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开始了十四年抗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突出作用》
(6) 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简述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7)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体会过民族危亡的切肤之痛,战争给我们什么启示?
中日关系的走向,不仅是中日双方所关心,也为世界各国政要所注目。总的来说,中日关系的发展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国际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曾经在中国近代史上两次中断和干扰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第一次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开始迈向近代化的门槛,日本通过挑衅的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尝试。第二次是1927年到1937年这段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在长江下游一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日本尽一切机会挑衅中国。
—摘自《中国崛起策》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一次次的被打断,但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没有气馁,没有放弃,而是一次次战胜艰难险阻,重新整装出发,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自《光明日报》材料三:“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王毅强调,如果日本某些人要执意为当年的侵略历史翻案,国际社会以及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士也都绝不会容忍和姑息。王毅指出,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只有真正坚持和平道路,不再说一套做一套,才能获得邻国和世界的信任。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外交部长王毅答记者问材料四: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人民网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日本第一次打断了中国近代化尝试的“挑衅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为打断中国第二次近代化进程,日本先后发动了哪两次事变?
(2) 中华民族历来就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请写出下列民族英雄场景中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影响当今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请你谈谈材料四中我国立法确立“纪念日”和“公祭日”的意义。
中日关系渊源流长,近现代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曲折复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摘选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材料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摘选自《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相关条款出自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举出一例日本在1937年制造的侵华罪行。中华民族能够“报仇雪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的深远意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近代以来,中日两国有过战争厮杀,也存在友好交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恃强凌弱燃战火】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日关系
时间 事件或史实 结果及对中国的影响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 ______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900-1901年 日本参与 ______ 战争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表填空。
【勠力同心得胜利】
材料二: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获取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8年1月
(2) 依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
【友好交往谱新篇】
材料三:
(3) 上图反映了中日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指出产生这一变化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以史为鉴创未来】
材料四:2020年,当新冠肺炎肆虐中国之时,日本第一时间捐赠物资援助中国,并在捐赠物资的箱子上写上:“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表达和中国一起同舟共济,战胜困难的决心。之后,当日本也出现新冠肺炎危机时,中国向日本捐赠了大量核酸检测试剂盒。中国外交部回复:“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2020年6月22日,日本通过所谓钓鱼岛“更名”议案,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挑衅。中国海警2502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里巡航。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
—新华网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日两国关系应如何发展。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唐玄宗年间,一高僧深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感动,在日本僧人的力邀下,虽双目失明却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传播佛经。该高僧是鉴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C符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A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了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故我们尊称戚继光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抗击了东南沿海倭寇。
故选:C。
4.【答案】B
【解析】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倭寇为患,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朝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符合题干要求,B符合题意;岳飞、文天祥为宋朝人,袁崇焕是明末抗清将领,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B。
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分析可知,明朝时期实行“海禁”,导致了沿海居民生路被断,从而和倭寇勾结,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的限制,使沿海形势逐渐稳定,当时政策的转变促成了倭患问题的解决。D项正确;东南沿海的私商不是倭寇主力,排除A项;明朝时期还有官方的对外贸易,排除B项;“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说法错误,排除C项。
故选:D。
6.【答案】D
【解析】
D.在甲午中日战争中,198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故D正确。
ABC.这三项均与邓世昌无关,故排除ABC。
故选D。
7.【答案】D
【解析】由材料“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可知,倭人指的是日本人,这与《马关条约》有关,选项中只有D项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
故选:D。
8.【答案】D
【解析】据所学和,材料中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开设工厂,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外资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马关条约》的签订。
故选:D。
9.【答案】C
【解析】由材料“我国虽然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及中法战争冲击,然而民众不曾改变原本的天朝优越感,直到甲午战败,一片酣睡的国人才感受到巨大冲击与危机感。”可知,材料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略
11.【答案】A
【解析】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故2021年9月18日,广西统一试鸣防空警报,警醒我们每个中国人要永远铭记发生在90年前的九一八事变。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由“1933年”可知,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由“强邻压境,国难当头,积极地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士,养成耻雪保国的健儿。这是今后全国体育界的动向,也是全国体育界的责任。”可以看出,体育界号召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士,养成耻雪保国的健儿。材料反映的是体育界自觉担当起抗日救亡的责任。C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D
【解析】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反映的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每年12月13日设为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超过30万。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的指挥下,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平型关大捷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平型关大捷的相关史实。
17.【答案】D
【解析】据材料“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可知,这段话最能证明中国实现全民族抗战。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即中国实行全民族抗战,这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故选:D。
18.【答案】D
【解析】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来处理中日关系,这说明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巩固和加强中日两国关系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故1972年田中首相访华,谈到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称之给中国“添了麻烦”,为此中方严肃指出日方需对战争加害进行反省,并将其写进《中日联合声明》中。这反映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前提是坚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原则。
故选:D。
19.【答案】D
【解析】电影《我的1919》描绘了20世纪初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种种经历,会上,《凡尔赛和约》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所以与顾维钧有关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
故选D.
20.【答案】D
【解析】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扩大。中共七大的召开是在1945年。题干史实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选项D.选项ABC史实之间均存在因果关系。
故选:D。
21.【答案】D
【解析】1922年,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规定:“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这一规定主要是由于日本一战期间独霸中国,而美国反对日本独霸中国,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故选:D。
22.【答案】B
【解析】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
故选:B。
23.【答案】(1)中国;“大化改新”。
(2)A:甲午中日战争;B:七七事变。
(3)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中日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
(4)一方面,日本方面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正视历史,反省侵略,以史为鉴,不再做伤害中国人民和其他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另一方面,中日两国都应具有长远眼光,面向未来,注意拓展中日间的共同利益,并通过政府和民间理性对话,逐步缩小和解决双方在历史观上的分歧。
24.【答案】(1)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态度。
(3)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有利于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有利于激发爱国主义建设,为振兴中华做贡献;有利于维护正义与和平;有利于敦促日本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以诚实态度和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为维护亚洲的和平乃至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5)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6)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7)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等。
25.【答案】(1)中日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2)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3)历史和领土问题;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人们,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历史,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26.【答案】(1)《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后,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南京大屠杀;根本原因是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3)实现两国人民的睦邻友好,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中美关系逐步改善。
27.【答案】
(1)《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
(2)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由敌对到建交;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4)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妥善处理两国历史和现实问题,平等对话和交流,协商解决争端;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加强交流,守望相助等。(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