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文科)试卷(问卷)
满分:100分;时长:100分钟
一、单选题(共34小题,共51.0分)
下图为扬州某住宅区的宣传海报,其采用的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浅层地能供热制冷的空调系统。浅层地能是从数百米内的地下收集的太阳辐射能,大约占太阳辐射射向地面能量的60%。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浅层地能
A. 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 B. 存在于地幔中
C. 储量大,清洁无污染 D. 仅冬季被利用
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能源中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有
①太阳能热水器②用煤、石油发电③用潮汐能发电④核电站发电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当地时间2022年1月14日上午,位于大洋洲的汤加火山开始喷发,15日下午爆发了第二次剧烈喷发。此次喷发形成的火山灰柱直径5千米,高20千米,笼罩了整片天空。下列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右图示意汤加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汤加位于
A.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间的生长边界 B.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间的消亡边界
C. 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间的生长边界 D.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间的消亡边界
15日下午的火山剧烈喷发,对该地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A. 升高,①增强 B. 降低,②增强 C. 升高,③减弱 D. 降低,④增强
此次火山喷发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①导致新西兰发出海啸预警②火山灰进入大气层,影响局部航空运输
③此次灾害,使汤加面临淡水资源短缺威胁④导致澳大利亚遭受强烈台风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山谷风是局地性的大气运动,对小尺度区域的气候、农业影响较大。昆明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历经一年时间时附近山区进行山风与谷风的观测从而得出一些结论。下图示意该中学附近山区某时刻旗子的飘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学习小组观测发现,利于山谷风形成的天气条件是
A. 阴雨天气 B. 晴朗天气 C. 降温天气 D. 大风天气
图中旗子的飘向,说明此时该地区
A. 山风势力较强 B. 谷风势力较强 C. 大气对流显著 D. 受山谷风影响小
若该小组夜间在某山坡观测到的山谷风为西风,则该山坡朝向
A. 东 B. 西 C. 南 D. 北
下图为“大西洋沿某一经线表层海水性质示意图”及“该经线上三个观测点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图中反映出表层海水平均密度、盐度、温度三者的正确关系是
A.平均密度与温度大致呈正相关
B.平均密度与温度大致呈负相关
C.平均温度与盐度在低纬度海域呈负相关,在高纬度海域呈正相关
D.平均密度与盐度在低纬度海域呈正相关,在高纬度海域呈负相关
图中①②③三个观测点按其所处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无法确定
下图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且被蒸发(腾),最终会进入大气。读图完成11~12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蓝水”和“绿水”的根本来源相同 B.“蓝水”的数量与“绿水”的数量完全相同
C.“绿水”主要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D.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绿水”
关于“绿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 B.对海上内循环产生显著影响
C.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D.数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非洲西南部的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多雾和冬雨使多肉植物疯狂繁殖,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图是纳马夸兰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的原因是
A. 昼夜温差大,富含营养物 B. 降水较多,汁液饱满
C. 气候炎热干燥,储存水分 D. 地下水丰富,生长旺盛
纳马夸兰夏季多雾的原因是
A. 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明显 B. 沿海海水温度较高
C. 沿岸暖流提供充足暖湿空气 D. 海陆间气温差异大
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据此完成3~5题。
林地类型 孔隙度(%) 有机质含量(%) 饱和持水量(吨/公顷)
总孔隙 非毛管孔 毛管孔
针阔混交林 59 17 45 4.62 503
常绿阔叶林 63 16 47 3.18 648
楠竹林 52 12 40 2.08 312
灌木林 73 17 56 7.79 1 833
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楠竹林 D.灌木林
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长的是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楠竹林 D.灌木林
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A.地表径流大 B.植物种类多 C.枯枝落叶多 D.年均温较高
土壤盐渍化是指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于地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季节为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的灌溉方式是
A. 排灌结合 B. 大水漫灌 C. 管道渗灌 D. 精准滴灌
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A. 生物物种减少 B. 水土流失加剧 C. 土壤板结加重 D. 地下水位下降
2020年3月28日19时30分,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经多方努力,火灾于4月6日基本得到控制。此次火灾过火面积大,给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此回答下列题。
要快速获取木里火灾波及的范围,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IS B. RS C. GPS D. GNSS
植被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基础。从植被角度猜测该地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 树种单一,松树为主且多油脂 B. 树木多为落叶种,多枯叶
C. 树种多样,树木之间间距较大 D. 树木根系不发达,易倾倒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继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目前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下图为“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读图回答下列题。
下列属于人口迁移拉力的有
①生活成本低 ②发展空间小
③广阔的发展空间 ④优质的公共服务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
“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
A. 缓解人地矛盾 B. 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
C. 保护生态环境 D. 促进经济发展
河北省临近北京的县市多年来的城市空间发展都围绕北京,新建成的城区在环北京的东部、南部边界成密集的带状铺开,大多数城区积极做好“睡城”的文章,让工作在北京的人在此居住,两地通勤。完成下列各题。
河北省周边县区区域发展策略定位为北京“睡城”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环境优越 B. 吸引人才集聚 C. 分担北京压力 D. 离北京距离近
环北京周边县区新建城区的快速发展将导致河北
A. 空气污染减轻 B. 农用土地规模减少 C. 人口规模缩小 D. 高新产业迅猛发展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如图为我国某地区传统民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
C.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D.增强房屋前后的温差
据材料分析,该地民居最有可能分布在
A.西南山区 B.内蒙古高原 C.西北地区 D.黄土高原
冬季白天为了防寒同时也要通风,正确的做法是
A.房前屋后都用石质铺路 B.关闭屋后大门,开启房前大门
C.房前屋后栽种常绿树木 D.关闭房前大门,开启屋后大门
“极地果蔬”是指种植在青藏高原上的有机果蔬。地处川西高原的理塘县平均海拔4300米,当地从山东引进温带瓜果蔬菜种植技术,在大棚内种出20多个绿色果蔬品种,不但满足了当地农牧民的“菜篮子”,还成为成都市农业产业转移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川菜直供港澳试点基地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与成都平原相比,理塘县生产“极地果蔬”的优势条件是
A.地势起伏较小 B.日照时间较长 C.灌溉水源充足 D.劳动力较充足
理塘县“极地果蔬”供应港澳地区,首先要
A.扩大果蔬生产规模 B.提高果蔬运输效率
C.加强品种改良技术 D.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莲藕原产于印度,但有“天下莲藕数湖北,湖北莲藕数洪湖”的说法,下图为莲藕生长示意图。洪湖藕过去作为贡藕,现在在科技和高水平管理的加持下,洪湖藕种出新花样:藕田套泥鳅模式、双茬藕模式、早藕——荸荠模式、早藕——晚稻模式、早藕——藜蒿模式等等。近年来,莲藕之乡洪湖市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武汉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农产品品种“专”“新”“早”上大做文章,实现一年四季有产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推测莲藕的生长特性
A.常见茎花、板根现象,是为了能在水中扎根站稳不倒伏
B.莲叶表层有蜡质,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保存叶片水分
C.藕孔通过莲鞭和荷叶中心部分相连,有利进行气体交换
D.莲藕适应能力强,耐高温也耐低温,耐高水位也耐低水位
洪湖自古以来就是莲藕之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河湖密布,淤泥肥沃②劳动力多,全民种藕
③高温期长,生长期长④品种多样,经验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科技兴农使得洪湖地区的农业
①机械化水平升高,成本下降
②从传统种藕到混合农业,亩产量上升
③改良品种,使得莲藕抗灾能力更强
④通过互联网实现技术指导和快速销售,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9.0分)
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和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图1 图2
(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层,该层大气升温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 1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______层,其热量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①表示___________辐射,④表示__________辐射。
(4)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__________(读图2选择填空)。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5)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__(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_____(填图2中数字)增强,______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6)暑假去西藏旅游,需准备防晒霜、厚衣服等物品。这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______作用弱,气温低。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和④_________;该区域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循环;假设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水循环②环节最大的季节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2)甲处为谷地,是由外力的________作用形成。
(3)从地貌类型看,丙为_________,多形成于河流的_________(位置);丁为三角洲,一般形成河流的_________(位置);从地质作用看,丙、丁处均由__________作用形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a中,1700年城镇区域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当时该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按城镇功能分区的划分,乙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图b城镇中A处拟建居住区,请你为开发商做一下宣传。(3分)
(4)图b城镇拟建传统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园,请判断其选址的合理性并简述理由。
拟建项目 是否合理 判断理由
传统工业园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新技术园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该地区到其它地方居住的户籍人口。流动人口的主要人员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为城市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太原市经济总量在不断攀升,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但是产业结构“重化”现象突出。国民经济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然高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发展速度远大于轻工业。工业产值中高能耗的工业部门如有色冶金工业、能源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为太原市的主要支柱产业。下图所示太原市能源消耗总量图(1999年—2013年)。
材料二: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地处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 ,地形特点是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汾河纵穿市区中心。太原属于半湿润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56毫米左右。交通枢纽中心,是通往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内陆地区和山东沿海港区的枢纽。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底蕴深厚。长期以来一直是人口迁入与流入的重要城市。如下表所示的太原市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常住人口(万人) 271.05 334.44 342.85 420.16
年龄段占总人口比重(%) 总人口 100 100 100 100
0—14 22.56 19.77 16.61 13.49
15—64 72.78 73.42 73.39 75.58
65岁及以上 4.66 6.81 10 7.93
人口抚养比(%) 少年人口抚养比 30.99 26.92 22.64 17.17
老人人口抚养比 6.41 9.28 13.63 10.10
人口总抚养比 37.40 36.20 36.27 27.27
(1)根据材料,描述太原市1999年—2013年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化特点。(2分)
(2)分析太原市常住人口的结构特征。(3分)
(3)从人口容量的角度,分析太原市人口承载力较大的原因。(3分)
(4)人口流入使太原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归纳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
乌鲁木齐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文科)试卷(问卷)
答案和解析
【答案】
C 2. B 3. D 4. B 5. A 6. B 7. D
8. A 9. B 10. A 11. A 12. C 13. C 14. A
15. C 16. D 17. A 18. A 19. B 20. C 21. B
22. A 23. B 24. D 25. D 26. B 27. D 28. A
29. B 30. B 31. C 32. C 33. D 34. C
35.
(1)对流 地面 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2)平流 臭氧直接吸收紫外线升温
(3)太阳;大气逆
(4)D;③; 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5)削弱; 保温。
36.
(1)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海陆间 夏季 夏季风带来丰沛的水汽(2)侵蚀(3)冲积扇 出山口 入海口 流水堆积作用
37.
(1)沿河流分布 内河航运便利
(2)居住区 居住区占地面积大;居住区一般在商业区外围,工业区一般位于城镇边缘
(3)房价相对较低;靠近绿地,环境优美,休闲娱乐方便;有主干道与市区相连,交通便利;靠近文化教育区,方便孩子上学。
(4)①不合理 ②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污染城区水源 ③合理 ④靠近文化教育区;位于城市外缘,靠近绿地,环境优美
38.
(1)1999—2008年能源消耗总量持续不断增加;2008年达到了能源消耗的高峰;2008—2013年能源消耗总量在波动中趋于下降。
(2)人口总量增加明显;劳动适龄人口增长较快,人口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老年人口有下降趋势,但老龄化进程依然明显;育龄妇女生育水平下降,年龄结构变化明显。
(3) 太原位于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属于半湿润区,气候适宜;汾河流经,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较早,社会经济水平较高。
(4)增加了城市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延缓了城市老龄化进程,降低了城市的老龄化程度;加快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市政建设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和调整。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