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理科问卷)
(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本试题分为第I卷(单选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请考生将各题答案按照题号顺序在答卷纸上相对应的区域内作答。在问卷上书写无效。
第I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2=60分)
下图①②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③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该种植物高度不足50厘米,但根系长达20米。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光热条件不同 B.土壤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差异 D.水分条件差异
2.③植物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 )
A.植被稠密 B.种类繁多 C.群落结构简单 D.群落结构复杂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人类活动
4.若某地土壤层深厚,且有机质含量高,则该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特点有( )
①气候高温多雨,森林茂密 ②气候温和湿润,草类茂盛③地形平坦,沉积作用较强④地势陡峭,侵蚀作用较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北京中山公因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是帝王祭土神、谷神的场所。坛上层按照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铺垫着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下图大致反映我国不同区域的五种土壤。据此完成下面5-7小题。
5.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主要原因是( )
A.生物量多于南方 B.微生物分解缓慢 C.成土母质养分多 D.受人类活动影响
6.与青壤相比,白壤( )
A.腐殖质层较厚 B.土壤肥力较高 C.淋溶层较厚 D.土壤厚度较薄
7.红壤具有酸、黏、瘦的特征,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改良红壤的合理措施有( )
①增施有机肥 ②补充熟石灰 ③平整土地 ④大量增施化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目前,我们使用的微信欢迎界面(如图)是由中国“风云四号”卫星从太空拍摄的气象云图。据此完成下面8-9小题。
8.中国“风云四号”卫星拍摄的气象云图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9.中国“风云四号”卫星观测的优点有( )
①探测范围大 ②获得信息快 ③效率高 ④几乎不受地面条件限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读“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完成10-11小题。
10.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春旱、寒潮、沙尘暴 B.寒潮、台风、沙尘暴
C.干热风、暴雪、沙尘暴 D.干热风、寒潮、冻害
1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准噶尔盆地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地震灾害往往会诱发其他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可以通过防灾减灾手段减轻其影响。如图为地质灾害关联性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12、图中甲、乙、丙、丁依次为( )
A.泥石流、滑坡、地质、崩塌 B.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
C.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
13.2013年7月26日,甘肃天水连续4次暴雨引发了泥石流,导致7人遇难,15人失踪。下图为“泥石流发生时应急逃生示意图”和“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该地区泥石流( )
A.由山体碎屑物质在暴雨作用下快速流动导致
B.灾害发生的动力条件是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
C.右图中泥石流的流向是①
D.有人位于右图中的O点,最合理的逃生路线是③
14、.地震发生后被困在废墟下的人,其正确的自救做法是( )
①点燃柴火帮助搜救人员确定位置 ②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鼻以防吸入过多灰尘
③大喊大叫不要错过搜救的黄金期 ④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援人员能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防灾减灾工作主要包括( )
①灾害监测 ②灾害防御 ③交通建设④灾害救援与救助 ⑤灾后恢复 ⑥建设物资储备基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③④⑤⑥
洪涝灾害在我国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十分重要。据此完成下列16-17各题。
16.面对不断上涨的洪水,错误的自救方式是( )
A.注意水情变化 B.从低层房屋向高层转移
C.不到紧要关头,不轻易入水 D.应尽快入水逃生
17.溺水者被救上岸,如无呼吸时应该( )
A.检查有无外伤 B.送去医院 C.进行人工呼吸 D.进行“倒水”
18.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C.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非洲
D.世界人口稀疏地区有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区、高山和高原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
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19~20题。
19.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B.干旱地区人口多,湿润地区人口少
C.高原地区人口多,平原地区人口少 D.内陆地区人口密集,沿海地区人口稀少
20.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其疏密的分界线(图中AB线)大致是( )
A.内蒙古的黑河至广西的腾冲一线 B.黑龙江的漠河至广西的腾冲一线
C.内蒙古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 D.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 )
A.工作机会多 B.生活困难 C.公共设施不足 D.失业率和犯罪率高
22、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自然资源状况 D.人均消费水平
23、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在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据此完成下题。目前我国城镇化所处的阶段是(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无法判断
24.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
A.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 B.城镇数目的多少
C.城镇占地面积的大小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5.“城市病”实质上是生态环境问题,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资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城市生态问题 ②城市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生态问题,如产业结构、生产布局不当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 ③城市功能不健全造成的生态失衡 ④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 ⑤人口过度增长必然带来的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等地居民多喜辣,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这种食俗与当地气候有直接关系。据此完成26~27题。
26.由材料分析,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
A.自然环境是文化现象产生的基础
B.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现象是完全不同的
C.某地文化的形成只与自然环境有关,而与人文社会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影响文化,但文化不会影响自然环境
27.下列关于材料中提到的湖南等地居民喜辣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些地区是我国的高温地区,居民吃辣可以帮助消化,增强食欲
B.有助于防止高湿期间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少、肠胃蠕动减弱现象
C.有助于防止凉季高湿期间人们易患风湿病、腰肌痛等
D.主要由于这些地区的气候适宜辣椒生长,辣椒的生产量大
28.下列四图将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了“福”字的设计中。它们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依次是( )
A.陕西、四川、贵州、云南 B.北京、重庆、四川、云南
C.陕西、湖南、贵州、新疆 D.福建、四川、重庆、上海
南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但近年来,新疆地方政府决定调整农业结构,压缩棉花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以核桃、红枣、葡萄为主的优质特色林果业。读图,完成29~30题。
29.南疆种植棉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平原广阔,土地肥沃
B.光照强,有灌溉水源
C.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D.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30.该地区特色林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人文条件是( )
A.科技发展快 B.地理位置优越 C.市场需求大 D.劳动力充足
第Ⅱ卷 综合题(共40分)
31.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8分)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29℃ >24℃ 18~24℃ <18℃ <10℃
(1)图1、图2、表中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3)解释图2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原因 。
32.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地区。(2)试分析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等。 (3)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地租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个方面。读某城市的横剖面图和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城市中某块土地,只有付租能力最高的功能活动才可能租用,据此判断由市中心向外,城市功能区依次为: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图b中的A、B、C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别对应图a图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城市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 。
34、根据下列关系示意图填出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5分
A B C D E
35.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1)A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因为这里地形________,耕作面积________。
(2)B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其自然条件是靠近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是接近________。
(3)C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既靠近________,交通便捷,又靠近________,为市民提供新鲜农产品。
(4)D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因为丘陵地形不便耕作。
乌鲁木齐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答案
DCACB DAADA CCADC
DCDAD ACBDA ADBBC
31.[解析] 第(1)题,对照图表分别从河流、地形和气温三个方面反映了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第(2)题,表中人体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24 ℃,所处温度带应是温带或亚热带。第(3)题,主要从地形、土壤、交通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河流 地形 气候 (2)温带 亚热带
(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适合人类居住。
32、[解析] (1)直接读图可知,我国迁入人口数量比较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新疆吸引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和政策因素。(3)人口迁出的积极影响主要从缓解人地矛盾、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对外交流等方面分析作答。
[答案] (1)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京津冀环渤海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社会保障完善,交通便利等。 (2)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33.(1)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2)④ ① ③ (3)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
34.A、地形 B、土壤 C、交通(政策) D、政策(交通) E、市场
35.(1)棉花 平坦 大 (2)蔬菜 水源 消费市场
(3)乳牛 公路 消费市场 (4)水果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判断本题时应从以下几点来考虑:①距离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的成本越高;②不同类型的农业,单位面积的产值有很大的区别;③应考虑这几种农业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生产所需水量的大小、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