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力与机械定向测评练习题(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力与机械定向测评练习题(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17 21:0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力与机械定向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重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水平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A.动力臂逐渐变大 B.阻力臂逐渐变小
C.动力F逐渐变大 D.动力F保持不变
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用力捏车闸是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
B.乙图,滚动轴承内圈与外圈之间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了摩擦力
C.丙图,冰壶运动员在刷冰时,使冰面刷得有坡度,从而冰壶滑得快
D.丁图,滴加润滑油是使接触面之间形成油膜来减小摩擦力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两个物体存在,它们间就一定存在力
B.被踢起在空中飞行的足球仍然受到踢力的作用
C.力的作用效果只能表现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无论是否接触,只要物体间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力
4、如图是篮球巨星科比在球场上的照片,同学们对篮球的有关讨论,正确的是()
A.抛出手的球,上升时不受力的作用
B.抛出手的球,上升时受重力和推力的作用
C.拍球时手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篮球与篮球架撞击时,篮球不会产生弹力
5、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如图所示,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车轮胎上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压力
B.平衡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平衡车车轮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轮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D.若平衡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平衡车会慢慢停下来
6、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利用固定在桌面上的同一把钢尺,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水平方向的力F1>F2,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B.由丙、丁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C.由甲、丁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由乙、丙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7、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 轴承中装有滚珠
B. 行李箱下安装轮子
C. 自行车的车把上刻有条纹
D. 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8、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mp<mQ)的两个木块,按照甲、乙、丙、丁四种方式放置,分别在水平力F1、F2、F3和F4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F1>F2 B.F2=F1 C.F3=F4 D.F3<F4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可能有力的作用
D.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0、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为37℃ B.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重力为10N
C.教室门的高度为140cm D.小聪百米赛跑的成绩是5s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重为60N的物体,在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的大小是   N。若保持F的方向始终与杠杆垂直,则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所示,我国古代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组合机械,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   ,桥可看作一个杠杆,由图可知杠杆的支点是   (选填“ ”、“ ”或“ ”)点,请分别画出人拉动吊桥瞬间绳子 对桥的拉力 的力臂l1和阻力 的力臂l2,   ,根据   ,可以判断桥属于   (填“省力”,“等臂”成“费力”)杠杆。
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由此可算得该物体的质量为   kg。
4、在处于水平平衡的杠杆上A、B两点,分别挂上4个钩码和3个钩码(钩码的质量相同),杠杆恰好平衡,如图所示。则杠杆左右两端钩码组的力臂之比为   ;若在左右两个钩码组上再各自增加一个钩码,则杠杆的   (选填“左”或“右”)端下沉。
5、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如图a、b所示的运动情景中,主要反映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图   (选填“a”或“b”);另外一个图的运动情景,主要反映力能使物体发生   。运动员用头顶回远处飞来的足球,运动员的头被撞得很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一正方体物体,边长是5cm,通过测定知道该物体的密度是8.0g/cm3该物体的重力是多少?如果将该物体拿到太空中,则该物体的质量和重力有分别是多少?
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长1.2米,距支点O处0.2米的B端悬挂一个重力为3.6牛的铁球,A端处用细线沿竖直方向拉住杠杆保持水平平衡。求:
(1)细线对杠杆的A端的拉力。
(2)若在杠杆的适当位置处再悬挂一个重力为2牛的铜球,使细线剪断后杠杆仍能保持水平平衡,求铜球的悬挂点距O的距离。
3、杠杆平衡时,阻力F2为20牛,动力臂L1为0.4米,若动力F1为50牛,求阻力臂L2.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   上。
(2)如图所示为质量分布均匀但形状不规则带有小孔的薄木板,请用细棉线、刻度尺、笔和铁架台来确定它的重心。
操作方法:   
(3)判断方法:   即为木板的重心
(4)实验中没有利用到的物理知识:   (填写序号)
①二力平衡的条件②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③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成正比
2、小雨猜想“物体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她在实验室中利用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木块、钩码等做了如下的实验。小雨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①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   方向以速度v1匀速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将数据记入数据记录表格。
②将一个钩码放在木块上,仿照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仍以速度v1匀速拉动木块,如图乙并记录实验数据。
(2)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小雨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   ;
(3)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雨实际探究的是物体所受摩擦力是否与   有关;
(4)针对小雨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②中,她应该如何操作?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A.当硬棒在竖直位置时,F的力臂是杠杆的长度,且力臂最长,当杠杆转过θ后,力与杠杆不再垂直,所以动力臂变小,A不符合题意;
B.杠杆在转动的过程中符合杠杆平衡的条件,即阻力为硬棒的重力,大小不变,硬棒在竖直位置时,重力的力臂为0,转过θ角后,重力力臂(阻力臂)逐渐增大,B不符合题意;
CD.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增大,而动力臂减小,所以动力逐渐增大,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杠杆平衡时,如果阻力和阻力臂固定,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如果动力臂越大,那么动力就越小,如果动力臂越小,动力就越大。
2、【答案】C
【解析】A.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机器安装滚珠轴承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冰壶运动中,冰壶运动员在刷冰时,使冰面部分熔化成水,这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故错误,符合题意;
D.往门轴的合页加润滑油,这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减小摩擦力可以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和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的方式来减小。
3、【答案】D
【解析】A.两个物体之间只有有相互作用,才能存在力,A不符合题意;
B.被踢起在空中飞行的足球是因为具有惯性,才能向前飞行。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B不符合题意;
C.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C不符合题意;
D.无论是否接触,只要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力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时,最少有两个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也可以不接触。
4、【答案】C
【解析】AB. 抛出去的球上升时,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球离开手后不受推力的作用,AB不符合题意;
C.拍球时手感到疼,是因为手受到球的作用力,也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符合题意;
D.篮球与篮球架撞击时,篮球和篮球架之间有挤压作用,篮球会发生弹性形变,所以篮球不会产生弹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那么物体B一定会对物体A施加一个等大反向的力;当弹性体发生弹性形变时而产生的力为弹力,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为弹力。
5、【答案】C
【解析】A.平衡车轮胎上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A不符合题意;
B.平衡车的重力加上人的重力才等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B不符合题意;
C.人对平衡车的压力与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符合题意;
D.因物体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突然外力全部消失的,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即仍做匀速直线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在于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等大反向的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即位平衡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即为相互作用力。
6、【答案】C
【解析】A.甲、乙两图,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钢尺的形变不同,可得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A不符合题意;
B.丙、丁两图,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相同,不能得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B不符合题意;
C.甲、丁两图,力的作用点、方向相同,力的大小不同,钢尺的形变不同,可得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C符合题意;
D.乙、丙两图,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不同,不能得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通过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7、【答案】C
【解析】A.轴承中装有滚珠,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A不符合题意;
B.行李箱下安装轮子,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B不符合题意;
C.自行车的车把上刻有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C符合题意;
D.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来减小摩擦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增大压力或使接触面变粗糙,可以增大摩擦力。
8、【答案】C
【解析】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两个影响因素不变,摩擦力不变。
AB.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甲、乙两图中,因为mpCD.丙、丁实验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改变了接触面积的大小,摩擦力不变,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与地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物体与地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和接触面大小无关。
9、【答案】C
【解析】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0、【答案】A
【解析】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A符合题意;
B.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质量在 左右,受到的重力在 左右,B不符合题意;
C.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00cm左右,C不符合题意;
D.初中生百米赛跑的时间约为15s,故小聪百米赛跑的成绩约是15s左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二、填空题
1、【答案】30;变小
【解析】由图可知,动力臂大小为杠杆OA的长度,阻力臂大小为杠杆OA的长度一半,设杠杆长度为L,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所以
保持F的方向始终与杠杆垂直,则动力臂的大小保持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阻力大小不变,阻力臂不断变小,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力F将变小。
【分析】杠杆平衡时,如果阻力和阻力臂固定,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如果动力臂越大,那么动力就越小,如果动力臂越小,动力就越大。
2、【答案】力的方向;C;;F1l1=F2l2;省力
【解析】图中使用了定滑轮A,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由图可知吊桥绕着 点转动,所以吊桥杠杆的支点在 点。从支点 分别向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作垂线段,可得拉力 的力臂l1和阻力 的力臂l2,如图所示
根据 知,在匀速拉起吊桥时,由于它的动力臂 大于阻力臂 ,所以吊桥属于省力杠杆。
【分析】中心转轴固定不动的滑轮为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省力杠杆,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是费距离,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等臂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为费力杠杆,费力杠杆可以省距离,但是费力。
3、【答案】1.4;1.43
【解析】读数可知,弹簧测力计将1N分成了5份,其分度值就是0.2N,故其示数为1N+0.2N×2=1.4N
根据G=mg得m= ≈1.43kg
【分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指针的位置读数即可;结合物体的重力和g,相除求解物体的质量。
4、【答案】3∶4;右
【解析】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4G×OA=3G×OB
设OA=3l,OB=4l
若在左右两个钩码组上再各自增加一个钩码,杠杆左侧5G×3l=15Gl
右侧4G×4l=16Gl
15Gl<16Gl
杠杆的右端下沉。
【分析】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计算。
5、【答案】b;形变;相互
【解析】a图中,在力的作用下弓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图中,在力的作用下羽毛球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员用头顶回远处飞来的足球,运动员对足球有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足球对运动员产生反作用力,所以运动员的头被撞得很疼。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现象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例如橡皮筋拉长、弹簧收缩、橡皮泥变形;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由动到静,由静到动,物体的速度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那么物体B一定会对物体A施加一个等大反向的力。
三、计算题
1、【答案】解:正方体物体的体积V=(0.05m)3=1.25×10﹣5m3.
根据ρ= 可得:
物体的质量:
m=ρ物V=8.0×103kg/m3×1.25×10﹣5m3=0.1kg;
G=mg=0.1kg×10N/kg=1N;
如果将该物体拿到太空中,则该物体的质量不变,还是0.1kg,重力是1N× = N.
【解析】(1)已知正方体物体的边长,根据体积公式求出其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质量,根据重力公式G=mg求出重力;(2)质量是指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会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改变;月球上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2、【答案】(1)细线对杠杆的A端的拉力即作用在杠杆的动力F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OA=G×OB,作用在杠杆的动力:F1= ×G= ×3.6N=0.72N;
答:细线对杠杆的A端的拉力为0.72N
(2)细线剪断后杠杆仍能保持水平平衡,故铜球的悬挂点在O点左侧,设铜球的悬挂点距O的距离为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L=G×OB,铜球的悬挂点距O的距离:L= = =0.36m。
答:铜球的悬挂点距O的距离为0.36米
【解析】(1)结合图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作用在杠杆的动力大小.
(2)
细线剪断后杠杆仍能保持水平平衡,故铜球的悬挂点在O点左侧,设铜球的悬挂点距O的距离为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计算即可.
3、【答案】解: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F1L1=F2L2,
所以L2= = =1m.
答:杠杆平衡时的阻力臂是1m
【解析】知道动力臂、动力大小、阻力大小,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阻力臂的大小.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几何中心
(2)①用细棉线系住小孔将不规则的薄木板悬挂起来,当木板静止时,用笔和刻度尺在木板上画出重力的作用线AB;②利用同样的方法再画出另一重力作用线CD;
(3)AB、CD的交点就是薄木板的重心
(4)③
【解析】【解答】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1)①用细棉线系住小孔将不规则的薄木板悬挂起来,当木板静止时,用笔和刻度尺在木板上画出重力的作用线AB;②利用同样的方法再画出另一重力作用线CD;(2)AB、CD的交点就是薄木板的重心。(3)木板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受到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这样可保证重心一定在所画的线上,而两条线的交点就是重心的位置。综上所述,本实验没有用到的物理知识的③。
【分析】(1)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2)重力的作用下的交点是物体的重心;(3)探究物体重心时,利用了二力平衡,重力方向的特点。
2、【答案】(1)水平
(2)物体运动速度
(3)压力
(4)让物块以与v1不等的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解析】【解答】①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摩擦力相等,木块必须处于平衡状态,使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要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1)小雨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物体运动速度。(2)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她实际探究的是物体所受摩擦力是否与压力有关。(3)针对小雨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②中,她应该操作:保持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让物块以与v1不等的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并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分析】①利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来反映摩擦力的大小,是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因此要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1)小雨猜想“物体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据此解答。(2)由题中实验步骤可知,做了两次实验,改变了压力大小,故是研究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3)保持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