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难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正常体温约为39℃ B.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体重约为50N D.身高约为1.70dm
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红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实验效果不明显,应换用质量较大的木块
B.图甲左、右两盘分别加入质量不等的砝码时,木块静止,处于平衡状态
C.图乙用小车更科学,因为小车受力面积小,摩擦力小一些
D.图乙通过旋转小车,松手后观察小车是否静止,探究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
3、锤头松动了,要把锤头和锤柄套紧,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之套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锤柄撞击凳子而静止,是因为锤柄没有惯性
B.锤柄撞击凳子而静止,是因为锤柄受到了惯性
C.撞击锤柄而使锤头套紧,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
D.撞击锤柄而使锤头套紧,是由于锤头受到了惯性
4、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受到惯性作用飞出去了
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C.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具有惯性
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
5、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机毁人亡,这是因为()
A.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6、有一小车在2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走了10米。对此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这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2秒内,速度是5米/秒
B.这小车在3秒内经过的路程为15米
C.这小车每秒的路程是5米
D.这小车每经过5米的路程经历1秒的时间
7、如图所示,长方体木块M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m放在木块M上面,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二者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断分析中正确的是()
A.木块m受到方向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B.木块m受到方向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水平拉力F和木块M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D.木块M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块M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8、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必须接触
C.静止的物体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9、如图所示,用锤子将钉子钉入木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锤子对钉子的作用力与钉子对木板的作用力是相互作用力
B.锤子对钉子的作用力大于钉子对木板的作用力
C.钉子对木板的作用力大于木板对钉子的作用力
D.钉子对木板的作用力等于木板对钉子的作用力
10、男生1000m跑是体育中考的项目,关于1000m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考生匀速跑过弯道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B.考生站在起跑线时所受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考生跑步速度越快,考生的惯性越大
D.跑到终点冲刺后,运动员仍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运动员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单位换算:1cm= m ;1kg= g ;36m/s= km/h。
2、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当右端挂5N的物体C时,物体A、B恰好能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B间的摩擦力为 N; 若对物体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使物体A、B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忽略不计,该力的大小为 N。
3、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如果说托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若以餐桌为参照物,托盘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 的。
4、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 (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相对地面而言,若小球在此时受到的所有力同时全部消失,则小球将 。
5、如图所示是安检时传送带运行的示意图。某乘客把一行李箱放在水平传送带上。在行李箱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过程中,行李箱 (选填“受到”或“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当传送带突然停止运动,由于惯性行李箱继续向前运动,在行李停下来之前,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选填“慢慢变大”、“保持不变”或“慢慢变小”)。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如图所示一列长360m的火车以108km/h 的速度匀速驶过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s,求:
(1)火车的速度108km/h= m/s;
(2)隧道的长度;
(3)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动的时间。
2、学校到小明家有一条600m长的平直马路,某天他从学校回家,开始的时候以1m/s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雨,于是他马上跑完了剩下的路程,又用了100s。求:
(1)小明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
(2)他通过这条马路的平均速度。
3、十一假期期间,小华一家自驾去青岛游玩。他们于上午6:00进入高速公路入口处,此时看路边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当轿车行驶到乙地时,司机又看到路边有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此时时间是8:30.求:
(1)轿车从甲标志牌行驶到乙标志牌的距离;
(2)轿车从甲标志牌行驶到乙标志牌的平均速度;
(3)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乙地到青岛最快所用的时间。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小明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小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AC= m/s,vB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5)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A. B.
C. D.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 cm, tBC= s,vAC= 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变化很小,A不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人一秒钟大约走1m的距离,即速度约1m/s,B符合题意;
C.成年人的质量约60kg,体重约G=mg=60kg×10N/kg=600N
C不符合题意;
D.成年人身高约1.7m,合17d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速度、温度、重力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2、【答案】B
【解析】【解答】A.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换用质量较小的木块,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A不符合题意;
B.当图甲左、右两盘分别加入质量不等的砝码时,两盘的砝码质量虽然不相等(即两侧的拉力不相等),但由于木块和桌面间存在摩擦力,木块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B符合题意;
C.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造成影响,用小车代替木块可以用滚动摩擦来代替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C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旋转小车,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观察小车是否平衡,探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探究二力平衡时,物体受到接触面的摩擦力时,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3、【答案】C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所以锤柄具有惯性,A不符合题意;
BD.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故不能说受到惯性,可以说具有惯性,BD不符合题意;
C.撞击锤柄时,锤柄撞击凳子停止运动,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从而使锤头套紧,即利用了锤头的惯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总有一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趋势,这就是物体的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的速度没有关系。
4、【答案】C
【解析】【解答】A.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能说受到惯性,A不符合题意;
B.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使人获得了很大的速度,起跳后由于惯性,人在空中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与速度无关,B不符合题意;
C. 拍打衣服时,衣服运动,灰尘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会从衣服上脱落,C符合题意;
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子弹仍具有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惯性是使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的性质。
5、【答案】B
【解析】【解答】以地面为参照物、以步行的人为参照物、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地面、步行的人、停在机场的飞机之间距离变化相同,鸟的速度大致相同。以相向而行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和飞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大,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6、【答案】A
【解析】【解答】A.由于小车在2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2s内速度不变,据此可得它在前2s内的速度
A符合题意;
B.小车在3s内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确定,所以小车在3秒内经过的路程不一定为15米,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小车在其他时间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确定,所以小车每秒的路程不一定是5米,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小车在其他时间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确定,所以小车每经过5米的路程经历的时间不一定是1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吧;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7、【答案】C
【解析】【解答】AB.以木块m为研究对象,因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则木块m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AB不符合题意;
C.以两木块为研究对象,因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水平向右的拉力和地面对木块M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同一条直线,是平衡力,C符合题意;
D.以木块M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木块m对其竖直向下的压力的作用和地面对其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即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运动趋势时,才可能有摩擦力产生。
8、【答案】D
【解析】【解答】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A不符合题意;
B.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可以不互相接触,B不符合题意;
C.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只有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间有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9、【答案】D
【解析】【解答】A.锤子对钉子的作用力与钉子对木板的作用力的方向相同,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A不符合题意;
B.钉子对木板的作用力是由锤子对钉子的作用力经钉子传递给木板的,大小应该相等,B不符合题意;
CD.钉子对木板的作用力与木板对钉子的作用力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的上相互作用力,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
10、【答案】B
【解析】【解答】A.考生匀速跑过弯道时,运动的方向变化,导致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受到的力是非平衡力,A不符合题意;
B.考生站在起跑线时所受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B符合题意;
C.惯性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考生的惯性与考生跑步速度无关,C不符合题意;
D.跑到终点冲刺后,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仍会继续向前运动,而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在于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等大反向的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即位平衡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即为相互作用力。
二、填空题
1、【答案】0.01;1000;129.6
【解析】【解答】长度单位换算1cm=0.01m
质量的单位换算1kg=1000g
速度的单位换算36m/s=36×3.6km/h=129.6km/h
【分析】利用单位换算的方法进行换算即可,注意1m/s=3.6km/h。
2、【答案】0;10
【解析】【解答】物体A、B能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右的拉力为5N,即C物体的重力。此时AB相对静止,木块B受到向右的拉力与地面给B物体的摩擦力二力平衡,A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所以A、B间的摩擦力为0N。
对物体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使物体A、B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B物体需要克服摩擦力和物体C的重力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题意可知,B物体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5N,则B物体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为
【分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之间有压力,且发生了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的趋势;物体A、B在物体C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摩擦力大小;物体B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物体B和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不变。物体B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平衡力条件求出水平向左的拉力。
3、【答案】机器人;运动;相对
【解析】【解答】如果说托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机器人,因为托盘相对于机器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若以餐桌为参照物,托盘相对于餐桌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说以餐桌为参照物,托盘是运动的;综上所述,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4、【答案】加速;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解答】小车匀速运动时,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小球应在竖直方向上。当小车加速运动时,车的运动速度变快,但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小球要向后运动;若小车做减速运动时,车运动变慢,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小球要向前运动;故图中汽车在做加速运动。小球现在是运动的,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若小球在此时所有力同时全部消失,则小球相对地面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小球受到的合外力水平向右,故做加速运动;牛顿第一定律表示为,当物体不受力时,要么处于静止状态,要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答案】不受;保持不变
【解析】【解答】在行李箱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过程中,行李箱与传送带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行李箱不受摩擦力。
当传送带突然停止运动,由于惯性行李箱继续向前运动,此时行李箱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在行李停下来之前,行李箱对传送带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则行李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分析】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力为平衡力,结合物体受到的外力求解大小即可。
三、计算题
1、【答案】(1)30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为,隧道长为s隧道=2160m-360m=1800m;
(3)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为。
【解析】【解答】解:(1)因为1m/s=3.6km/h,所以108km/h=108× m/s=30m/s;(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为,隧道长为s隧道=2160m-360m=1800m;(3)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为。
【分析】(1)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解答;(2)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利用路程差求长度;(3)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2、【答案】(1)解:根据题意,前一半路程为
由速度的公式 可得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答:小明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为 ;
(2)根据题意,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由速度的公式 可得他通过这条马路的平均速度为
答:他通过这条马路的平均速度为 。
【解析】【分析】(1)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2)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3、【答案】(1)解:根据图示可知,轿车从甲标志牌行驶到乙标志牌的距离:
s=500km﹣150km=350km
答:轿车从甲标志牌行驶到乙标志牌的距离为350km
(2)解:根据题意可知,t=2.5h,则轿车从甲标志牌行驶到乙标志牌的平均速度:
v= = =140km/h
答:轿车从甲标志牌行驶到乙标志牌的平均速度为140km/h
(3)解:由v= 可得,从乙地到青岛最快所用的时间:
t′= = =1.5h
答: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乙地到青岛最快所用的时间为1.5h。
【解析】【分析】根据甲标志牌和乙标志牌可求出轿车从甲标志牌行驶到乙标志牌的距离,根据 v= 可求出 轿车从甲标志牌行驶到乙标志牌的平均速度,根据 t′= 可求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乙地到青岛最快所用的时间.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
(2)小
(3)0.3;0.5
(4)大
(5)C
【解析】【解答】(1)要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利用 计算,所以该实验的原理是 。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由图知,小车通过AC段运动的距离sAC=100.0cm-10.0cm=90.0cm
小车通过AC段运动的时间tAC=3s
故
由图知,小车通过BC段运动的距离sBC=60.0cm-10.0cm=50.0cm
小车通过BC段运动的时间tBC=1s
故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 知,平均速度会偏大。
(5)由图知,小车通过AB段运动的距离sAB=100.0cm-60.0cm=40.0cm
通过AB段运动的时间tAB=2s
故
又因为
可见,小车做的是加速运动,只有图象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1)实验的原理是 。
(2)斜面坡度小一些,使小车运动缓慢,增长运动时间,便于测量时间。
(3)结合图读出路程、时间,利用速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通过分析测量时间的大小,利用速度公式分析。
(5)小车做的是加速运动,据此分析。
2、【答案】(1)
(2)小
(3)40.0;1;30.0
(4)大
【解析】【解答】(1)测量平均速度,所用的公式是 ;
(2)为了方便计时,应让小车冲下斜面的运动较慢,所以应使斜面坡度较小;
(3)由图可知,从A到B的路程sAB=4.00dm=40.0cm;从B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tBC=1s;
从A到C的路程sAB=9.00dm=90.0cm,对应的时间tAB=3s,所以从A到C的平均速度
(4)如果小车过A点后才开始计时,那么实际测得的从A到C的时间会偏小,但sAB保持不变,所以对应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分析】(1)测量速度的原理是;
(2)斜面的坡度越小,便于测量时间;
(3)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秒表的时刻差计算时间,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4)计时开始偏晚,时间偏小,计算的速度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