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北京) 三年级上册音乐 第三单元 美丽的黄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北京) 三年级上册音乐 第三单元 美丽的黄昏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5-17 20:1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美丽的黄昏》
——小学三年级器乐课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美丽的黄昏》
学科 音乐 学段 中段 年级 三年级
相关领域 核心内容:表现领域中的演唱、演奏、识读乐谱相关内容: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
是否已实施 已实施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遵循课标精神及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合理安排组织教学资源。在音乐课过程中,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和声音程的色彩,结合演唱、演奏的实践活动,表现二声部的和
谐,设计本课教学实录和文本。
(二)理论依据:
依据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第2点中: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
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喜
爱音乐奠定基础。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习内容分析
1.对单元内容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首声乐作品,两首器乐作品,四首作品均为外国音乐作品。其中
聆听作品选取了单簧管独奏《单簧管波尔卡》和吹奏乐《同伴进行曲》,通过聆听
引导学生接触不同体裁的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演唱作品选取了美国作曲家
福斯特创作的歌曲《噢!苏珊娜》和欧美歌曲《美丽的黄昏》。歌曲《噢!苏珊娜》
和吹奏乐《同伴进行曲》是围绕“友谊”这一人文主题展开的,通过这两首作品的
学习,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和体验少年儿童之间的珍贵友谊。欧美歌曲《美丽的
黄昏》是全套教科书中第一次出现的“轮唱”形式的歌曲。
本课结合单簧管独奏《单簧管波尔卡》,初步了解单簧管的外形、演奏方法、
音色等特点。结合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演唱。初步掌握“轮唱”的基本技能,为
今后进行合唱学习奠定基础。
2.对作品的分析
歌曲《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
歌曲的音域仅六度,开始的4小节是全曲的主要素材,由“do re mi fa”四个音
组成,第5、6小节是第3、4小节的完全重复,主要节奏型“”,轻盈二富
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上方三度的模进,第三乐句则是主音“do”的六次重
复。由于歌曲的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三度模进,所以轮唱时两个声部非常和谐。
歌曲通过简练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副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美丽景色。给
人一种悠闲、雅致的感觉。
3.对改调后作品的分析
音乐(五线谱)三年级·上册,第3课演唱曲目《美丽的黄昏》为一首C调轮
唱歌曲,在用轮唱的演唱形式学唱歌曲后,设计用竖笛吹奏本课曲目。为了使学生
便于演唱和演奏,运用overtrue打谱软件制作二声部歌曲、音阶谱例、乐曲谱例。
并在F调主音位置用黄色标注。
3.对音响的分析
本课歌曲《美丽的黄昏》的伴奏音乐为C调,学生吹奏的六孔竖笛为F调。为
了使学生能够听到音高相同的旋律,用Nuenedo编辑声音软件编辑音乐,随后对音
乐进行音色处理。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能力分析:
情感体验:本班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对“欧美地
区” 、“教堂”很陌生,对感受歌曲情境有一定困难。
识读乐谱能力:本班学生能够自主识读F大调线谱谱例,认识二分音符、四分
音符、八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初步认识全休止符,能够边用脚打稳定拍边演唱。
歌唱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已经初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演唱过程中能够注意聆听,并有意识做到声音的统一。但是,由于学生对气息的控制不够自如,有时会出现音准的偏差。
演奏能力:经过快两年吹奏竖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并掌握了正确的演奏方法。每位学生在课堂中,都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合唱意识: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初步做到和声音程的音准保持,能够注意聆听,关注声部间的相互配合。但是,由于对轮唱歌曲的演唱实践不多,在演唱二声部旋律歌曲时会遇到困难。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教学方式:引导参与、共同合作、过程体验
教学手段:运用聆听乐曲、学生演唱、教师演奏的方法,引入新课。在复习sol la si do re mi fa sol的音位及指法的基础上变换节奏,通过教师有效地示范、启发,引导学生关注声部间的关系。在教师引导下识读乐谱,逐步学会用二声部的方法演奏本课乐曲。
(四)技术准备
1.用格式工厂编辑视频文件;用Nuenedo编辑声音文件。
2.运用overtrue打谱软件制作二声部歌曲、音阶谱例、乐曲谱例,结合PPT放映,便于学生学唱、演奏。
3、教学课件:用Microsoft Powerpoint教学软件自制的演示文稿。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状 况 问 题 对 策
在第一课时用轮唱的形式,学唱了本课歌曲。 对歌曲情绪把握不准,轮唱的和声效果不明显。 通过听辨乐曲旋律,引导学生在听、唱、奏的音乐活动中,教师在与学生合作的过程感受到乐曲的特点、表现二声部的和谐统一。
学生经过近两年六孔竖笛的吹奏,对识读F调乐谱比较熟悉。 部分学生识读F调乐谱能力较强,能够随琴视唱乐曲旋律,但在演唱和演奏时,气息控制能力还欠缺。 边识读乐谱边自主吹奏本课主旋律,在活动过程中,对连音的吹奏方法和换气方法加以强调与分析。
在前期学习中,二拍子的稳定拍掌握熟练。本学习加入三拍子稳定拍的训练。 三拍子的稳定拍掌握有些困难。 在巩固练习活动过程中加入稳定拍的训练,帮助学生准确掌握三拍子的稳定拍。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喜欢吹奏竖笛,乐于参与本课的音乐实践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增强演奏的
自信心,愿意跟他人合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导入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轮唱形式有感情地演唱《美丽的黄昏》。
2.教师引导学生复习sol la si do re mi fa sol的音位及指法,然后运用变
换音符时值和节奏的方法巩固练习三拍子。
3.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读本课乐谱,在此基础上运用模仿、观察、自主实践等
多种方法学习吹奏二声部乐曲《美丽的黄昏》,体验竖笛这种课堂乐器的表现力。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三拍子的吹奏方法。
2.掌握连音的吹奏方法。
3.掌握二声部的吹奏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美丽的黄昏》二声部的准确演奏。
(二)教学难点:1.竖笛吹奏技巧、指法气息的控制。
2.乐曲二声部的吹奏做到和谐统一。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导入新课
环节目标:巩固二声部歌曲的演唱,通过聆听教师演奏,激发学生吹奏乐曲的
兴趣。
设计说明:聆听乐曲,通过学生演唱、教师演奏的方法,引入新课。
活动1.1 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1.教师播放乐曲《美丽的黄昏》。
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美丽的黄昏》用了哪种新的演唱形式学唱。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概括并出示谱例。
2.复习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跟钢琴轮唱《美丽的黄昏》。
活动1.2 教师用竖笛吹奏《美丽的黄昏》,揭示本课学习主题。
(二)巩固练习,吹奏乐曲
环节目标:在复习sol la si do re mi fa sol的音位及指法的基础上变换节
奏,在教师引导下识读乐谱,逐步学会用二声部演奏本课乐曲。
设计说明: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低声部自主学习、高声部和谐统一。
活动2.1 巩固练习音阶
1.教师出示谱例1,引导学生判断调性,音的位置,识读乐谱。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判断一个降号的调性。
3.学生自主吹奏该旋律。
4.教师对学生吹奏进行指导点评。
1.教师出示谱例2。
2.学生自主识谱,自主吹奏。
3.教师指导点评。
1.教师出示谱例3,启发学生观察谱例中音符时值和节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学生自主识谱,自主吹奏。
3.教师观察指导学生练习。
活动2.2 学习吹奏乐曲《美丽的黄昏》主旋律。
1.教师出示乐谱,学生判断调号,找到F大调主音位置。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乐句学习吹奏旋律。
学习吹奏第一乐句:
(1)学生自主识读1、2小节乐谱,自主吹奏。
(2)学生自主识读3、4小节乐谱,并吹奏,教师指导有连音线小节的吹
奏方法。
(3)学生完整吹奏1-4小节,提示学生换气方法。
(4)学生观察5、6小节和3、4小节是什么关系,旋律是否相同?
通过观察,学生得出结论:5、6小节旋律和3、4小节旋律完全相同。
(5)学生完整吹奏第一乐句。
(6)分组吹奏第一乐句,检验学习效果。
学习吹奏第二乐句:
(1)学生自主识读乐谱1-4小节,并吹奏,启发学生观察这4小节的换气
方法和有连音线小节的吹奏方法与第一乐句是否相同。
(2)学生继续观察5、6小节与3、4小节旋律的特点。
(3)完整演唱旋律,并吹奏第二乐句。
(4)分小组检查学习效果。
学习吹奏第三乐句:
(1)观察音符时值,个别学生吹奏。
(2)教师吹奏,示范换气方法和力度的变化。
(3)全体学生完整吹奏第三乐句。
3.指导学生慢速完整吹奏三个乐句,提示换气方法。
4.教师伴奏,完整吹奏旋律。
活动2.3 学习吹奏二声部乐曲
1.师生合作,学生吹奏高声部旋律,教师加入低声部旋律。
(1)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1:老师吹的和你们吹的是同一个声部吗?
问题2:加了低声部乐曲变得怎样了?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教师总结:加了低声部,旋律变得丰富、饱满了,乐曲表现力更强了。
2.学生运用已有认知,自主探究学习吹奏低声部旋律。
(1)自主识谱,全班一起演唱低声部。
(2)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吹奏低声部旋律,教师指导。
(3)全班一起吹奏低声部旋律。
(4)分组吹奏低声部,师生共同检验学习效果。
3.教师指导学生分声部吹奏第二乐句旋律,用不同形式分声部检验学习效果。
4.教师指导学生分声部吹奏第三乐句旋律,提示力度的变化。
5.学生分声部轮换完整吹奏二声部全曲,教师指导并解决出现的问题。
6.学生分小组吹奏全曲,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并解决。
7.教师弹伴奏,学生完整演奏全曲。
(三)学习反馈、自我展示
环节目标: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
设计说明: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增加学习课堂乐器的愿望。
活动3.1 学生尝试随音乐演奏
(四)拓展提升,开阔视野
环节目标:利用课外网上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设计说明:观看视频演奏,激发学生继续的学习吹奏竖笛的兴趣。
活动4.1 师生一起观看音乐老师的表演
(五)教师小结,宣布下课
环节目标:对学生学习过程做评价,提示下次学习内容。
设计说明:肯定学生的表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活动5.1 教师小结,宣布下课。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形成性评价:
1.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生生互评安排在学生自主学唱旋律、自主吹奏乐曲等环节。
2.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逐步提高音乐审美与表现能力。
(二)评价量规:
评价要点 评价 等级
自主识谱 单独识读乐谱,旋律准确,演唱时有自信。 单独识读乐谱,旋律节奏音准基本准确,演唱时有自信。 单独演唱,旋律节奏问题较多。 自评
互评
师评
乐曲表现 单独演奏,旋律准确,气息平稳,自信有感情的演奏。 单独演奏,旋律基本准确,比较自信的演奏。 能在集体演奏中演奏。 自评
互评
师评
参与音乐活动 积极参与,能够在演唱、演奏的同时勇敢的表现自己。 积极参与,能够在演唱、演奏的同时和同学一起表现。 愿意参与,还不够自信的表现。 自评
互评
师评
七、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1.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夯实基础。
三年级学生学习吹奏竖笛快两年了,具备了一定的听辨模唱能力与乐谱识读能
力,能够对其他同学在演奏音准、节奏、气息、指法方面进行较正确的判断与评价
。基于这样的学习情况,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结合乐曲本身的旋律特点
,引导学生逐渐感受并用轮唱的形式先唱会歌曲。从而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有效
进行二声部的学习与实践,感受乐曲带给我们的韵律感。
2.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升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将关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本班
级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聆听、演唱、演奏等学习习惯。因此,本节课根据学生演唱
的水平将歌曲《美丽的黄昏》设计成竖笛二声部的吹奏,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培养了学生互相聆听的习惯,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演唱、演奏、识读乐谱的能力,
丰富了音乐课堂的实践活动。
3.利用教师有效引导,开阔视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识读乐谱、自主吹奏等环节中进行及时监听与有
效评价,促进学生对乐曲旋律、和声的准确把握。学生在二声部吹奏中,教师发现
低声部出现音准问题及时做出评价,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声部间相互的监听,从而做
到低声部吹奏音准正确等。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