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叮铃铃》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歌曲,包含二声部合唱。曲调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作为本歌的主导动机,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出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二声部合唱。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平时需要大量的合唱基础训练。学生通过借助竖笛,能基本掌握。
教学目标:
1.聆听、演唱歌曲《叮铃铃》,感受农村生活的乐趣和情趣,用歌声表现牧童活泼欢快的心情。
2.运用口风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辅助手段学唱歌曲二声部。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前倚音、下滑音唱法、唱准变化音#4。 ???
教学重点、难点:
1.注意歌曲二声部演唱时,各声部间的和谐。
2.在歌唱实践中掌握前倚音、下滑音唱法、唱准变化音#4。
教学流程:
1、熟悉歌曲旋律
师:听我来模仿一个声音,想想这是什么声音?什么时候才能听到?(师 嗬- | 嗬- |啰啰|啰啰|)
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小牧童放羊的乐趣吧!想象一下,你就站在这座山顶来喊山下的羊群,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生吆喝)
师:来听一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所表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牧童形象?
(熟悉歌曲旋律)
生:快乐的、高兴的
师:听着这样的音乐,确实让人心情舒畅,小牧童不禁拿起手中的笛子吹了起来。听!
(听录音 伴奏)
师:原来小牧童在为欢快的音乐伴奏呢!请你们也来试试,用口风琴吹一吹!
2、为歌曲伴奏(13-23小节伴奏)
师:先在琴上找到这些音的位置,然后试着弹一弹。
(生弹奏)
师:好,先吹到这儿,在你们和音乐之前,再听一听我们应该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加入伴奏。(听)
师:把你们的伴奏也加入到音乐中来。和小牧童一起来吹一吹!
(生伴奏)
师:注意吐音时手的配合,再和一次音乐。
(生伴奏)
师:听你们伴奏效果这么好,我都按捺不住了,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咱们合作一次。
(师生合奏)
师:注意到我是怎样弹的了吗?我弹奏的大部分都是连音,那么在演奏长音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
师:注意连音线,中间不要间断,气息要平稳,弹奏和弦时注意手型。好,先活动活动你们的手指。(识谱)
师:吹奏一遍。听速度(吹奏连音)
师:左边的同学弹奏断奏部分,右边同学弹奏连音部分。(生合奏)
师:和音乐试一试,注意速度。(生合奏)
3、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师:小牧童也想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自己现在的心情,想请几个人为他伴奏,谁愿意来?(初听歌曲、伴奏)
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叮铃铃》。
师:随着老师的琴声轻声填词,注意听琴。
(重点解决前倚音、#5、跳音)
师:注意音准,我们再来唱一次。
(师生唱)
师:太棒了!你就是歌曲中的小牧童,正挥着鞭子赶着自己心爱的小羊,很得意一起试试!
(生喊“罗”)
师:我们再来唱一遍。
(师生唱)
师:小羊的脚步很快,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声音是什么样的?
生:由弱到强
师:我们试试这句(叮铃铃铃叮铃铃铃,嗬 罗罗罗罗)(演唱时注意粒度的变化)
师:我们再完整的演唱一次,注意强弱。
(师生唱)
4、自主学习歌曲二声部
师:请大家来欣赏一遍这首歌,听听和我们唱的有什么不同?(欣赏合唱)
生:合唱
师:第二声部是怎样唱的呢?用你们手中的口风琴试着吹一吹,再和身边的同学唱一唱。
(学生自主学习二声部)
师:一起来弹弹第二声部(学生弹奏)
师:我们来合作一次,我来弹奏第一声部,你们弹奏第二声部。一二、一齐
(师生合奏)
5、合唱
师:好,把琴放好,我们来唱一唱。
(师唱一声部、生唱二声部)
师:铃铛的声音听起来是什么样的?
生:清脆、短促的
师:好,我们唱的时候短促一点,有弹性的,声音再轻一点。
生:唱
师:咱们再合作一次!(师生唱)
师:谁愿意和我一起唱?
(师生分声部唱)
师:我们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
(师生唱)
6、表现歌曲
师:为了让我们的歌曲更加丰富,我想请几位同学来为我们伴奏。谁愿意来试试?
好其余的同学来演唱歌曲。
(生演唱歌曲,伴奏)
师:效果还真不错。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叮铃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欢乐。希望你们有机会也去山里走一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感受更多、更好、更美的地方特色音乐。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儿,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