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雪人》教案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第九册第八课《冬雪》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这节课我从五年级学生的成长需求、认知规律、心理需求的角度,汲取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以突出“冬雪”带给我们银白世界的欢乐为主题,教学内容上我设计了:聆听歌曲《铃儿响叮当》、学唱歌曲《堆雪人》的音乐活动,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从观看动画片《雪孩子》插曲到有感情的演唱,从自主吹奏竖笛《堆雪人》到二声部合奏歌曲、合唱歌曲,在潜移默化中建立音高的定位,从而达到流畅、和谐的合唱歌曲。
教材分析:
歌曲《堆雪人》是动画片《雪孩子》中的插曲。歌曲为F大调,由六个乐句构成的两段体。第一部分的四个乐句,旋律采用模进的手法和富有推动力的节奏,配以“北风吹口哨”“雪花把舞跳”把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刻画得栩栩如生。第二部分则是一个具有乐段性质的独立乐句,旋律、节奏与前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孩子们自豪、欢乐的心情。句末再现了有特性的节奏型,使歌曲前后呼应,既有对比,又有统一。
教学目标:
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制定为: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聆听歌曲《铃儿响叮当》学唱歌曲《堆雪人》感受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天,孩子们在银色的世界里堆雪人、滚雪球、嬉戏玩耍的动人画面,表现了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聆听法、自学法、视唱法学唱歌曲《堆雪人》,初步做到竖笛合奏的和谐与统一。
3、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反复聆听范唱中,找出歌曲的相同节奏的乐句。学唱歌曲,用轻盈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出明朗欢乐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自主吹奏竖笛、学唱歌曲《堆雪人》。难点是:唱准歌曲中带有弱起“”和切分节奏,做到二声部合唱的和谐、统一与均衡。
教具使用: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钢琴、竖笛、节奏卡片、音乐课件等最直观的教具来辅助教材,为学生理解歌词、学唱歌曲提供素材与条件。
这节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节融唱歌、器乐于一体的综合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与高潮乐句,让学生根据歌曲情感控制力度、速度、音色,为了更好地把握音准,加入竖笛的吹奏与合奏,注重了轻声视唱、分组练唱等方法过渡。课堂的高潮则落脚在和谐、统一、均衡的二声部合奏、合唱,表现出少年儿童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
教学流程:
(1)感受歌曲,导入新课 (教学时间:5分钟)
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课堂伊始我首先借助音乐课件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把学生带入白雪皑皑的大自然,启发学生对冬日环境的丰富联想或想象,激发歌曲学习兴趣。接着用大屏幕播放动画片《雪孩子》的插曲,把学生自然地吸引到歌曲《堆雪人》的学习。
(2)曲调识谱,突破难点 (教学时间:12分钟)
音乐是听觉艺术,教学中我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听的教学中初步感受鲜明的音乐形象,体验歌曲的力度、速度、音色,在复听中找出歌曲的相同节奏的乐句通过老师的范唱,引导学生在重点练习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找出规律,跟琴模唱,突破第二小节的第一拍弱起“”和第三小节的切分节奏。同时提示学生空手划旋律线,并按旋律由低到高的走向,调整声音力度,视唱曲谱,以增加音乐的推动力。
(三)借助竖笛,合唱曲谱 (教学时间:15分钟)
歌曲《堆雪人》是一首童声合唱歌曲,为了更好地把这首歌唱好,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借助八孔竖笛进行自主吹奏旋律的练习,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记忆自己的音高定位,为合唱歌曲做良好的铺垫。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我不失时机地借助柯尔文手势纠正学生的吹奏技巧与方法,规范学生的气息控制和力度处理。在吹准各声部旋律后,进行合奏的练习,初步感受歌曲的和声效果。在合奏的基础上,理解音乐情绪,对音程的大跳部分给予提示,进行有效的曲谱合唱,同时采取评价的手段,做到和谐、统一的合唱曲谱。
(四)填入歌词,合唱歌曲 (教学时间:8分钟)
歌词是歌曲的精华,它能给人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在填入歌词的学习中,采用了朗读、按节奏读的对比方法,一方面巩固弱起和切分节奏,另一方面化减歌曲演唱的难点。
歌词填唱中请学生轻声分声部填入歌词,在我的钢琴伴奏下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 从而进一步巩固旋律的定位,最后进行二声部的合唱,如果效果不是很理想,我还会运用竖笛、唱歌相协作的方法,力求声部间的和谐、统一与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