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台湾校园民谣的发展历程、以及它的特点等有关知识。
2、学生能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好《乡间的小路》,并学会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初步培养学生自己欣赏音乐,分析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好《乡间的小路》,并了解台湾校园民谣的发展历程、以及它的特点等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乡间的小路》。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同学们,我们的校园美丽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味校园美丽的早晨。 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校园》,学生齐声合唱,感受校园的美好。
2、发声练习
二、教授新课
1、感受聆听
同学们,校园的早晨这么美好,乡间的小路更令我们向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乡间小路带来更美妙的感受。(教师播放歌曲《乡间的小路》)
提问:同学们,来到了乡间的小路上,你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2、再次聆听
同学们、它是一首八十年代的台湾校园民谣。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却还是倍受青睐。当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定会感觉很亲切,令你思绪万千,让我们再次聆听这首《乡间的小路》,并用轻柔的声音小声跟唱,感受歌曲的美妙之处。不过这次要带着问题边听边思考:
(1)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是什么?
(2)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在老师的带领下讲一下三段的顺序及段落划分)。
3、学习第一乐段
讨论:同学们,你觉得第一段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呢(轻快活泼)?跟随老师学唱第一乐段。
4、学习第二乐段
(1)讨论:第二段的情绪变得怎样了(激动舒展)?
走在这么美的小路上有多少烦恼和不开心都让它随着晚风飘去吧。同学们这段歌词美不美?想唱唱吗?
(2)请同学们有节奏地来读一读。
笑 . 意 写在 脸上 | 哼 一曲 乡居 小唱 |
任 思绪 在 晚风 | 中 飞 扬 — |
多 . 少 落寞 惆怅 | 都 . 随 晚风 飘散 |
遗 忘在 乡 间的 | 小 路 上 — |
(3)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按节奏念歌词,注意附点四分音符的准确节奏。
(4)集体演唱第二乐段。
5、学习第三乐段
第三段尽管是变化重复的A段,但是这里的情绪变得更加得轻松悠闲了。所以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不同情绪的体现!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歌曲的顺序(演唱全曲)
三、课堂展示
1、解决演唱形式:
同学们,《乡间的小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啊?是呀,《乡间的小路》它向我们描绘了浪漫,惬意的夕阳景象。那么运用怎样的演唱形式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来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领唱、齐唱、独唱、合唱(轮唱)
2、学生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学生相互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四、拓展延伸
课堂延伸中了解多元文化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台湾校园民谣的发展历程,对台湾校园民谣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你认为什么是台湾校园民谣呢?(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台湾校园民谣:轻松活泼,清新自然,旋律简单优美,易学易唱,贴近生活。常用来反映校园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曲。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首我们都很熟悉的校园歌曲,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播放《蜗牛与黄鹂鸟》《外婆的澎湖湾》《童年》)
五、小结
师:同学们,台湾校园民谣发展至今已整整三十年,它似片片花瓣的清香,如一首淡雅的小诗,伴随着我们生活在如诗如画的校园……让我们珍惜现在,为我们美丽的校园增光添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