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城厢区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描述八路军的一场战役:“从华北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战斗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次战役
A.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B. 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C. 加速了正面战场的战略反攻 D. 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战役
2. 罗斯福曾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据此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中国支援了二战各个战场的军事行动
B. 罗斯福夸大了中国对二战结局的影响
C. 中国抗战为二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D. 罗斯福强调了中美加强合作的重要性
3. 下表是济南、淮海、渡江战役期间,山东农民的支前情况统计。这些统计数据说明
类别 粮食 大车 小车 木船 车夫
数量 7.12亿斤 53万辆 2.9万辆 1250艘 153.3万人
A. 解放区经济已十分困难 B. 解放区土改提高了民众积极性
C 国民党军作战意志薄弱 D.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
4. 在中共发展历程中,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它往往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如“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表达的是
A. 北伐战争中革命军的豪情壮志
B.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高昂斗志
C. 国共对峙时期出现“左”倾冒险主义倾向
D.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坚定革命斗志
5. 如图为1951年出版的宣传画。它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土地改革下生产方式的变革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兴起
C. “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铺开 D. “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6.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A. 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 B. 掀起了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C. 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D. 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意识形态的羁绊
7. 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 三大改造的实行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国民经济恢复完成 D.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8. 1979年7月,我国颁布了第一部有关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法,该法对参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各方股东的资格、责任和权利,合营企业的机构设置、经营方式、利润分配、企业精算等做了原则性的规定。该法的制定与颁布
A. 说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B. 减少了外资对我国经济的控制
C. 源自经济特区运作的现实需要 D. 完善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体制
9. 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A.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B. 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 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 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10. 古代希腊在政治、思想,文学艺术方面都为世界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就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在
A.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 雅典民主政治的完美无缺
C. 人民绝对平等的理念 D. 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模式
11. 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把全国划分为大约20个省,每省设置总督一人,由波斯贵族和王室成员担任,其职责主要是处理一省的行政事务,直接对国王负责;总督之外设将军一人,统领一省驻军,直接对国王负责;还有第三个高级官吏专司征收各省贡赋。材料主要说明,古代波斯
A.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开始建立 B. 严格履行君权神授的统治模式
C. 建立起了完善的官僚政治体制 D. 国王是国家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12. 从公元前第2千纪中叶起,迄公元13世纪,欧亚大陆北翼的游牧世界先后对南方的农耕世界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冲击,其结果是游牧世界的缩小,农耕世界的扩大。这可以用来说明
A. 农耕文明具备扩展潜能 B. 人类文明整体走向衰弱
C. 欧亚文明相互联系甚少 D. 游牧世界疆域力量弱小
13. “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族的神道教的同时,日本人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作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全球通史》的这段话意在说明日本
A. 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B. 通过学习中国实现了制度、文化变革
C. 善于模仿、学习其他民族长处 D. 不是简单复制别国文化更要适当改造
14. 美洲的印第安人,勤劳智慧,早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就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是,由于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内部之间也交流很少,因此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A. 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 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
C. 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 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
15. 古代的东非一般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辅之以畜牧、狩猎、采矿、制陶和建筑业。此外,他们还经常用当地的黄金、象牙和奴隶从阿拉伯商人那里交换来自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的各种手工业品。由此可知,古代东非
A. 工业技术落后 B. 经济结构多元化
C. 商业网络成熟 D. 以小农经济为主
16. 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城保请组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0年,在法国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国国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这反映了
A. 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
B. 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的胜利
D. 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法国揭开序幕
17. 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时,欧洲人迫切地寻求黄金反映了( )
A. 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关键因素 B.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 《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影响很大 D. 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18. 17世纪荷兰鲱鱼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非常高,根据统计,1660年,波罗的海地区进口的鲱鱼有82%是荷兰人销售的。这说明了荷兰( )
A. 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 B. 鲱鱼全部进行对外销售
C. 对外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D. 重视拓展国外商业贸易
19. 17~18世纪的英格兰人们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后来他们又转向喝中国茶,茶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的食糖,从最低层的农民到最高层的贵族,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材料反映了当时英格兰( )
A. 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 B. 开始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
C. 贵族与平民的界线日益模糊 D. 积极发展与东方的海外贸易
2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学者和艺术家强烈反对中世纪的整个生活方式,努力创造尽可能与古典时代的生活方式相似的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学者和艺术家”
A. 意图在于恢复古代文化 B. 力求推翻教会的统治
C. 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需求 D. 构建美好“理性王国”
21. 在牛顿的时代,光不再是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由此可知
A. 资产阶级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B. 近代自然科学重视经验性总结
C. 近代自然科学冲击了神学思想 D. 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世界面貌
22. 16世纪时,德意志教会的一切都需要按照《圣经》的标准来加以检验,宗教仪式如果与《圣经》的教导相悖,就应当加以废除;教会和神职人员也需要缴纳赋税,应当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 世俗权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B. 欧洲社会结构出现新的逆转
C. 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下降 D. 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暴露
23. 孟德斯鸠写道:“自古以来的经验表明,所有拥有权力的人,都倾向于滥用权力,而且不用到极限绝不罢休。”为此,孟德斯鸠
A. 宣扬天赋人权,否定等级制度 B. 坚持社会契约论,质疑君权神授
C. 抨击专制集权,主张权力制衡 D. 推崇人民主权说,强调自由平等
24. 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议会的主权,但并没有解决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问题。此问题得到解决主要是通过
A. 1689年 权利法案 B. 18世纪责任制内阁形成
C. 1832年的议会改革 D. 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
25. 1789年,华盛顿上任后,任命了部长,遇有重要事情或在紧急时期,即召集部长们开会,这就是华盛顿所首创的内阁会议制。这在宪法中并无规定,它不向国会负责,只向总统一人负责,无集体责任。这一体制被-直沿传下来。这一做法
A. 加强了总统的行政权力 B. 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C. 有悖于分权与制衡的精神 D. 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26. 下表为“德意志帝国选民参加帝国议会选举投票的百分率”。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年份(年) 1871 1874 1878 1884 1887 1893 1903 1907 1912
选民参加选举投票的百分比(%) 50.7 60.8 631 60.3 77.2 72.2 75.3 843 84.5
A. 帝国议会立法权逐步巩固 B. 君主立宪制趋向于确立
C. 公民参政积极性日渐高涨 D. 民众热切向往民主共和
27.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的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被称为“科学工业”。这说明了
A. 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 B.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C. 对工人科学素质提出要求 D. 重工业已经居于主导地位
28. 根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介绍,18世纪的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可以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充足资本、原材料和商品市场,从而推动英国领导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但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进行科技发明和应用新设备、新技术的积极性都有所下降,故而最终被美、德超越。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 英国缺乏技术基础 B. 英国缺乏革新动力
C. 英国缺乏充足资本 D. 英国缺乏广阔市场
29. 西方学者曾说:“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歌声的干扰。”材料旨在说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 机械化大生日益普及
C. 城市化进程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D.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
30. 1870年英国《教育法》规定,5~12岁的男孩和女孩必须接受全日制教育,使女子初等教育走上了正规化的轨道,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了正规教育;女子教育的功能不再是为了培养贤妻良母,而是为了让女性能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A. 民众观念不断更新 B.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 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D. 近代学校教育的改革
二、非选择题
31. 大河流域孕育了亚非文明,海洋文明使城邦经济繁荣,民主政治鼎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河的馈赠】
【海洋的恩赐】
(1)分别指出图中A、D所反映的古国及其文明代表,举一例说明C国文化对欧洲、亚洲文明的影响。
(2)结合上述材料,简析自然地理环境对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形成的影响。
32. 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是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中的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材料二 17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不仅钟表是机器,动物、人类甚至国家也不过是一部机器,他们都可以用力学原理加以解释。把本来只适用于描述机械运动的科学提升为一种哲学观点——机械论。……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
——姜守明等:《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德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启蒙运动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说明17世纪以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建立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1-10 DCBDA DBADD 11-20 DADCB CDDDC 21-30 CACBA CBBCB
31【答案】(1)古国及文明代表:A是古埃及的金字塔;D是中国的甲骨文。影响:古印度人创造了1—9的数字,发明了“0”,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称为“阿拉伯数字”印度的佛教通过中国传到亚洲各地,促进佛教文化传播。
(2)影响:亚非古国以大河为中心形成了农耕文明,盛行君主制;欧洲文明以海洋为中心,工商业经济繁荣,奴隶制民主政治兴盛。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东西文明的差异性。
32【答案】(1)主张: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实质:启蒙运动以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统治,实质上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
(2)影响:近代自然科学重视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来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削弱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宗教神学思想,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33【答案】示例一:论题:民主思想在民主制度实践中起了引领作用。
阐述: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提出了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民主法治、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并通过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原则作了集中表述和法律宣示,最终在法美两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形成美国三权分立和法国共和制的民主政体。
小结:启蒙思想的引领在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示例二:论题:法律是民主制度的保障。
阐述:英国在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民主政治体制。美国在独立战争制定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和中央权力的三权分立,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的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德国在统一后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的德国民主政治体制。法国1875年的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的法国民主政治体制。
结论:将民主制度法律化,是欧美国家在巩固民主制度中普遍采取的策略。
示例三:论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和曲折的过程。
阐述:英国在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先是进行限制王权的议会斗争,后又进行反对王党叛乱的革命战争,于1649年建立共和国,经过克伦威尔的护国主独裁统治,1660年出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至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才重新掌握政权,并通过1689年制定《权利法案》,才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民主政治体制。法国在1789年发生大革命,经过三次革命高潮,颁布了《人权宣言》,处死了国王,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后拿破仑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民法典》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但出现波旁王朝的复辟和七月王朝的统治。1848年发生二月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但很快出现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君主制反动统治。资产阶级在1871年镇压巴黎公社革命后,于1875年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才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法国民主政治体制。
结论:英国经过半个世纪、法国经过近百年时间的反复才确立民主政体。
示例四:论题:借助群众的力量进行革命斗争是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主要途径。
阐述:英国通过1640年苏格兰人民起义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借助人民的支持进行反对王党叛乱的革命战争,处死国王,于1649年建立共和国,开创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美国资产阶级利用人民的力量于1776年发动独立战争,建立大陆军,最终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国家独立,并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法国资产阶级于1789年利用巴士底狱起义发动大革命,利用人民革命的三次高潮,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后于1848年利用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直至1875年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法国民主政治体制。
结论:借助群众力量进行革命斗争,在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