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4.7《儒林外史》测试(1)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4.7《儒林外史》测试(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2-25 16: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儒林外史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肄业(yì) 廪生(lǐn)
贤契(qì) 盘桓(huán)
B.装奁(lián) 勋戚(xūn)
诰命(fù) 瑶宫(yáo)
C.权厝(cuò) 装殓(liàn)
什物(shén) 衣衾(qīn)
D.思量(liáng) 散讫(qì)
踌躇(chú) 给事中(jǐ)
解析:B项中,“诰”应读“gào”;C项,“什”应读“shí”;D项,“量”应读“liang”。
答案:A
2.选出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冠冕 教习 沉鱼落雁 张灯结彩
B.女婿 嫦娥 九宵云外 闭月羞花
C.吹嘘 泥淖 戛然而止 赏罚分明
D.轴心 拙稿 眼花缭乱 大吹大擂
解析:B项中,九宵云外—九霄云外。
答案:B
3.选出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 )
A.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的人,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
B.前日太老师有病,满朝问安的官都不见,单只请我进去,坐在床沿上,谈了一会出来。
C.总是你这天灾人祸的,生生的把我一个娇滴滴的女儿送死了!
D.我们完全应该有信心吸收一切人类的优秀资源,包括后现代的好的方面,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走向21世纪。
解析:A项句式杂糅,删掉“的人”;C项语序颠倒,“生生的”放在“女儿”后面;D项“一切人类的优秀资源”有歧义。
答案:B
4.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给谏大喜,进去和夫人说下,择了吉日,张灯结彩,倒赔数百金装奁,把外甥女嫁与匡超人。
B.人物又标致,嫁装又齐整,匡超人此时恍若亲见瑶宫仙子,月下嫦娥,那魂灵都飘在九霄云外去了!
C.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
D.时间过得真快,好像昨天刚刚进入高中,可转眼间里毕业的日子已经是屈指可数,心里不免有些惆怅。
解析:A项,张灯结彩:形容节目或有喜庆之事的景象。B项,九霄云外:形容远得无影无踪。C项,珠圆玉润:像珠子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滑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这里是望文生义。D项,屈指可数:数目很少。
答案:C
5.选出下列语句排列衔接连贯的一项是( )
①上得船来,中舱先坐着两个人:一个老年的,茧绸直裰,丝绦朱履;
②那时先包了一只淌板船的头舱,包到扬州,在断河头上船。
③匡超人取定了结,也便收拾行李上船。
④匡超人见是衣冠人物,便同他拱手坐下,问起姓名。
⑤一个中年的,宝蓝直裰,粉底皂靴,都戴着方巾。
A.②③①⑤④ B.①②③④⑤
C.③②①⑤④ D.③②①④⑤
解析:根据一定的语意及前后的关键词语排序。
答案:C
6.选出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 )
A.话说匡超人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冰浇下来”。
B.到织锦店里织了三件补服:自己一件,母亲一件,妻子一件。
C.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
D.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账,共是九十五本。
解析:C项中“先儒”应改为‘先儒’。
答案:C
7.填空。
《儒林外史》历来被评价为_____________巨著,对于_____________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含泪的批判。匡超人的转变是通过_____________手法来表现深刻丰富的思想。作者并没有直接向我们褒贬什么,但每个形象都饱含着巨大力量的褒贬,传达着作者明确的正义观。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答案:古典现实主义 士林 具体的情节
8.冯琢庵又问道:“操选政的还有一位马纯上,选手何如?”匡超人道:“这也是弟的好友。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这段话通过什么手法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性格呢?
解析:对自己的恩人马二先生说出“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的狂妄之词。
参考答案:通过语言描写,对曾经帮助过他的马二先生,他不仅不感恩图报,还妄加诽谤嘲笑,完全堕落成了出卖灵魂的衣冠禽兽。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又过了三四日,景兰江同着刑房的蒋书办找了来说话,见郑家房子浅,要邀到茶室里去坐。匡超人近日口气不同,虽不说,意思不肯到茶室,景兰江揣知其意,说道:“匡先生在此取结赴任,恐不便到茶室里去坐,小弟而今正要替先生接风,我们而今竟到酒楼上去坐罢,还冠冕些。”当下邀二人上了酒楼,斟上酒来。景兰江问道:“先生,你这教习的官,可是就有得选的么?”匡超人道:“怎么不选?像我们这正途出身,考的是内廷教习,每日教的多是勋戚人家子弟。”景兰江道:“也和平常教书一般的么?”匡超人道:“不然!不然!我们在里面也和衙门一般:公座、朱墨、笔、砚,摆的停当。我早上进去,升了公座;那学生们送书上来,我只把那日子用朱笔一点,他就下去了。学生都是荫袭的三品以上的大人,出来就是督、抚、提、镇,都在我跟前磕头。像这国子监的祭酒,是我的老师,他就是现任中堂的儿子,中堂是太老师。前日太老师有病,满朝问安的官都不见,单只请我进去,坐在床沿上,谈了一会出来。”蒋刑房等他说完了,慢慢提起来,说:“潘三哥在监里,前日再三和我说,听见尊驾回来了,意思要会一会,叙叙苦情。不知先生你意下何如?”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蒋刑房道:“这本城的官并不是你先生做着,你只算去看看朋友,有甚么赏罚不明?”匡超人道:“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妨。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到不值甚么。”两人见他说得如此,大约没得辩他,吃完酒,各自散讫。蒋刑房自到监里回复潘三去了。
匡超人取定了结,也便收拾行李上船。那时先包了一只淌板船的头舱,包到扬州,在断河头上船。上得船来,中舱先坐着两个人:一个老年的,茧绸直裰,丝绦朱履;一个中年的,宝蓝直裰,粉底皂靴,都戴着方巾。匡超人见是衣冠人物,便同他拱手坐下,问起姓名。那老年的道:“贱姓牛,草字布衣。”匡超人听见景兰江说过的,便道:“久仰。”又问那一位,牛布衣代答道:“此位冯先生,尊字琢庵,乃此科新贵,往京师会试去的。”匡超人道:“牛先生也进京么?”牛布衣道:“小弟不去,要到江上边芜湖县地方寻访几个朋友,因与冯先生相好,偶尔同船,只到扬州;弟就告别,另上南京船,走长江去了。先生仙乡贵姓?今往那里去的?”匡超人说了姓名。冯琢庵道:“先生是浙江选家。尊选有好几部弟都是见过的。”匡超人道:“我的文名也够了。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账,共是九十五本。弟选的文章,每一回出,书店定要卖掉一万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的客人,都争着买,只愁买不到手;还有个拙稿是前年刻的,而今已经翻刻过三副板。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牛布衣见他如此说,也不和他辩。冯琢庵又问道:“操选政的还有一位马纯上,选手何如?”匡超人道:“这也是弟的好友。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
9.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10.此回最后“先儒匡子之神位”的故事,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11.请用一句话概括此文的主要人物形象。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选文着力塑造了儒林人物匡超人的形象,揭示了匡超人在儒林这个大染缸里最终由一位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可笑无耻之徒的结局。
B.匡超人人物性格的形成、他的变质,一方面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因素,对“功名富贵”的追求是匡超人变质的首要内因。当尽孝与科举功名道路发生冲突时,匡超人选择的是后者利己原则,这是理解匡超人这个人物变质的关键。
C.《儒林外史》是中国抒情文学中讽刺艺术的高峰,它开创了一个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它和比它稍晚的《红楼梦》,标志着中国长篇小说从内容到形式的成熟。
D.鲁迅说《儒》“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作者以委婉和锋利的笔调,精确如实地再现出腐儒及假名士们可笑可鄙的言行心理,情伪自现,谑而不苛。
E.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方言”,还有细节描写、夸张的语言、对照的手法等。
9.解析:联系上下文可很容易地看出匡超人卑劣的行为。
参考答案:对自己的人生导师、还在监狱里的潘三,不去搭救,甚至不去探监一回、安慰一下过去的老友。他一副公事公办的清廉样子。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龌龊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将深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卑污揭示出来,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10.解析:“先儒匡子之神位”中“先儒”乃去世之儒,一大活人被人供奉在此令人耻笑至极。
参考答案:以矛攻盾。即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矛盾的双方同时集中在某一人物身上。让被讽刺对象处于自我暴露、自我嘲弄的地步。匡超人自吹被人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而不知先儒乃去世之儒,被人耻笑。
11.解析:通过人物前后行为的对比可总结出特征。
参考答案:本文塑造了一位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抛弃糟糠之妻,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
12.解析:C项中“抒情”应为“叙事”,E项中“方言”应为“讽刺”。
答案:CE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范进中举选段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怕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3.文中范进为何“看了一遍,又念一遍”?
14.这段对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的描写可以分作四层,在文中用“‖”把层次划分出来,并概括层意。
15.文中除了正面描写范进的举动外,还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来烘托飞跑的疯狂和疯劲。
16.“大眼望小眼”意味着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解析:因为中举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
参考答案:中举是他梦寐以求的,喜讯突然来临,自己不敢相信,必须读一遍才能确信。
14.解析:从喜疯后的不同举动来划分。
参考答案:第一层至“不省人事”,写昏厥。第二层至“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写疯跑。第三层至“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写跌倒。第四层至最后,写疯走上集。
15.解析:从原文找侧面烘托范进的喜疯举动的词语。
参考答案:老太太的慌 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的表情 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
16.解析:“大眼望小眼”是无可奈何的表情。
参考答案:众人非常吃惊,没有办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