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闺阁(gūn) 泔水(gān)
弄堂(lòng) 玩弄(nòng)
B.琐屑(xiāo) 鲜嫩(nèn)
应景(yīng) 应届(yīng)
C.嗤笑(chī) 咫尺(zhǐ)
空地(kòng) 空闲(kòng)
D.泥淖(nào) 细腻(nì)
露天(lòu) 露宿(lù)
解析:A项,“闺阁”的“闺”读“ɡuī”;B项中“琐屑”的“屑”读“xiè”,“应景”的“应”读“yìnɡ”;D项中“露天”的“露”读“lù”。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激励 砥励 扬溢 扬言
B.代言 带话 螺丝 一摞书
C.肺腑 腹地 糯米 蠕子牛
D.大气 大器 战栗 栗米
解析:A项中“砥励”的“励”改为“砺”,“扬溢”的“扬”改为“洋”;C项中“蠕子牛”的“蠕”改为“孺”;D项中“栗米”的“栗”改为“粟”。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房间里__________着芝麻的香气,恨不能立刻就进嘴的。
(2)方才还是热烈的劳动场面,这时也__________了,磨和石臼发出空洞的声响。
(3)白果的苦香,有一种__________力,从许多种有名或无名的气息中脱颖而出,带着点醒世的意思,也不去管它。
(4)他们依托着这种对过去的发掘,来填补当下文化的__________,并表达着对于未来的想象。
A.洋溢沉寂穿透缺失 B.洋溢寂寞渗透缺失
C.充斥沉寂穿透缺席 D.充斥寂寞渗透缺席
解析:充斥,指充满、塞满,含厌恶意,句中无此意;用洋溢。寂寞,指孤单冷清,强调一种感觉;应用沉寂,强调由热烈变得寂静。渗透,指一种事物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是渐进过程而达到混合;句中强调苦香味的特有力量,用穿透。缺席,指没有参加,与“当下文化”搭配不合事理;用缺失,强调缺陷、不足。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她们向他约定过年时做种种好东西给他吃,糖年糕,炸春卷,核桃仁,松子糖,一件件,一宗宗,琳琅满目。
B.他们全都痛改前非,好得像一个人似的,弄不懂为什么要彼此生隙,好都好不过来了。
C.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畅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D.中国父母认为国外父母那种培养孩子自立精神的做法近乎残忍,不足为训,因此在生活中为子女考虑得特别周到细致。
解析:A项,“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形容对象有误。原句用“如数家珍”。B项,“痛改前非”是痛心悔改以前的错误,程度过重,句中无错误意思,原句用“不计前嫌”。C项,“蓬荜生辉”指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荣耀。用错了对象。
答案:D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萨沙有些感动,甚至变得有些严肃,很虚心地请教为什么要水浸了糯米磨粉的道理?
B.好了,天已黑到底了,再黑下去便要亮起来,知心话儿也说到底了,再说下去难免又要隔起来。
C.王琦瑶说:“他们这就像除夕夜的守岁,可他们天天守,夜夜守,也守不住这年月日的。”
D.“有许多吃食在炉上发出细碎的声音和细碎的香味,将那世界的缝隙都填满的。”——正是这样围炉而坐的琐屑日子,填充了时代的裂缝。
解析:A项中问号应改为句号,句子是陈述句,无疑问语气;B项中“亮起来”后面标点符号应用分号,句子前后是并列分句,犯了“一逗到底”的错误;C项中没有注意人称问题“他们”,引号不能使用,冒号改为逗号。
答案:D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年汽车进口关税还要下调,预计未来几年内国产轿车价格将呈不断下降趋势,大部分轿车将与国际接轨。
B.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C.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一项近期的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许多政府机构的“上网”,不过是在因特网上挂一个介绍性主页而已。
D.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作好解释工作。
解析:A项“大部分轿车将与国际接轨”句意不明确;B项成分残缺,改为“扩大……提供教科书的范围”;D项介词“对于”应置于句首,主客体颠倒。
答案:C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字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都是意音文字。____________。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存。
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记录
B.它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
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
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
解析:B项语意与后文有重复;C项陈述的对象是“地区”,而前句的主语是“文字”,前后应保持一致;D项与后文语意矛盾,因为汉字还没有被取代。
答案:A
8.“这是1957年的冬天。窗外,是激烈动荡的时代;窗内,是几位沉湎往昔安逸的闲人,咫尺之间,仿佛时间停滞了……”课文正文前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解析:窗外是激烈动荡的时代,窗内的几位和当前时代格格不入,似乎看不到现实社会对他们的影响,用这种对比表现出他们隔绝了时代,仍能够享受自己世俗的欢乐。
参考答案:用对比的手法,揭示出人物与时代隔离,安闲地享受自己庸常生活的状态。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他们的白天都是打发过去的,夜晚是悉心过的。他们围了炉子猜谜语,讲故事,很多谜语是猜不出谜底的,很多故事没头没尾。王琦瑶说,他们这就像除夕夜的守岁,可他们天天守,夜夜守,也守不住这年月日的。毛毛娘舅说,他们是将夜当成昼的,可任凭他们如何唱反调,总还是日东月西。严师母说他们还像守灵,不过那死去的人是上几辈的高祖,丧事当喜事的。萨沙说他们像西伯利亚的狩猎者,到头却是一场空。他们各形容各的,总之都是爱这样的夜晚,有许多吃食在炉上发出细碎的声音和细碎的香味,将那世界的缝隙都填满的。这世界的整块砖和整块石头,全是叫这些细碎的填充物给砌牢的。他们在炉边还做着一些简单的游戏,用一根鞋底线系起来挑棚棚。那线棚棚在他们手里传递着,变着花样;最后不是打结便是散了。他们还用头发打一个结,再解开,有的解开,有的折断,还有的越解结越紧。他们有一个九连环,轮流着分来分去,最终也是纠成一团或是撒了一地。他们还有个七巧板,拼过来,拼过去,再怎么千变万化,也跳不出方框。他们动足脑筋,多少小机巧和小聪敏在此生出,又湮灭。这些小东西都是给大东西做肥料的,很多大东西是吃着小东西的尸骸成长的。可别小看这些细碎的小东西,它们哪怕是这世界上的灰尘,太阳一出来,也是有歌有舞的。
9.“他们的白天都是打发过去的,夜晚是悉心过的。”这句话在整个文段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10.文中详细描写了王琦瑶、毛毛娘舅、严师母、萨沙四个人说的话,他们四个人说话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
11.分析“这世界的整块砖和整块石头,全是叫这些细碎的填充物给砌牢的”这句话的含意。
12.文中不厌其烦地叙写人物玩的各种游戏,目的何在?
9.解析:用“夜晚是悉心过的”作一个总的交代,后面内容详细具体地介绍了他们是怎样度过夜晚的,所以对以下内容是领起。
参考答案:统领下文,交代了“他们”是重视夜晚生活的。
10.解析:分析四人说话的内容,不难发现他们都为夜的流逝而遗憾,后面有一句“总之都是爱这样的夜晚”交代了四人共同的心理。
参考答案:喜爱他们这样的夜晚生活,为夜晚时间的流逝而感到遗憾。
11.解析:这句话是作者从旁叙述,对他们的生活作出的评价,反映出作者的看法,世界和历史都是由点点滴滴的细小日常生活构成的,砖块和石头都是一种比喻。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表达了世界和历史都是由日常生活中的琐屑之事组成的。
12.解析:作为大人津津有味地玩挑棚棚、九连环、七巧板的游戏,的确让人不可理解,反映出人物生活的空虚。
参考答案:用铺叙的手法揭示出上海庸常市民寂寞空虚的生活状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优秀共产党员
①太阳就要落山了,就要落山的太阳映得乔庄一片血色苍茫。血色苍茫中钟声响了,钟声响了的时候,乔庄正是一片死寂。
②是时,太君叉着八字步,双手拄着刺刀,刺刀在夕阳的余晖中一片森然,一片森然的刺刀在乔庄人的感觉中好像已经压在了自己的脖子上。迎面架4挺机枪,机枪黑洞洞的好像冒出了青烟。是下午2时,鬼子突然全体出动,直扑乔庄。连家狗也被逐到了村前的大院。太君杀气腾腾:谁是共产党?若在太阳落山之前还不供出,将血洗乔庄,鸡犬不留。事出是有因的。据可靠消息,乔庄潜伏着一名共产党员,正在筹划领导暴动。皇军的前两次扫荡失利,就是他传送的消息。
③九月的太阳异常毒辣,没有一丝风。老村长肌肉绷紧,汗已流干了,有只苍蝇正趴在他的脸上,村长一点都没有感觉,一下午了,没有个计较。眼角瞄瞄左右。左边乔姓,右边王姓,皆如泥塑般,只有左边的乔二少低头复抬头,老村长不禁捏了一把汗。
④乔庄在左右是出了名的。清末曾出过武状元,惜乎竟坐了老佛爷的牢。更名震乡里的,是每年秋里的引水之争。乔庄有两大姓,乔姓和王姓,从不说话,每每见面,总是怒目而视。到了夏末秋初引水浇田时,乔姓和王姓都要镢拔锨张,大动干戈。就是风调雨顺的年份,到了这时,便如到了季节的躁动发情的马,也要眉呲目裂地大斗一番,全然不是为了引水,好像是表演,确切说是炫耀似的,引得外村人远远地看,都说:乔庄人可不是孬种。
⑤院外田里的秸秆正在风中飘摇,老村长不由攥紧了旱烟袋。想不到乔庄也如风雨中飘摇的小船,绝种就是一袋烟的工夫啊。党员肩负着重任啊,这该如何是好?左边的乔二少向前挪动了一小步,老村长的脸刷地黄了,盘算来盘算去,唯一把握不住的,就只有乔二少了,小龟孙,活得要像乔庄人呀!
⑥乔二少的父亲是乔庄的头号大地主。乔二少从小就是个摸不透的犟种。上了三年私塾,自个儿到了县城上了正经人不屑的洋学堂,十八岁那年,瞒着父母要到延安参加八路军,老太爷知道后,拿起了家法又痛哭流涕地拿出了一根绳子套在自个脖子上,但儿子最终也没回头。谁知,一年后,乔二少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回来后,整天摸鱼打鸟。但无论怎样,老太爷是高兴的,儿子终于回到眼前了。更让乔庄人感到荒唐的是,他不但向王姓人说话还居然向王大小姐求婚。
⑦残阳如血,那圆圆的生命就像老太爷的那袋烟,正在明明闪闪的一点点破灭。
⑧老村长一把捏住了右侧的王二柱,阻住了王二柱的迈出。这时,乔二少抬起了头,脚步迈了出来。刹那间,老村长充满了绝望。
⑨乔二少抓住老村长冰凉的一只手迎着愤怒的目光说:不用找了,我就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接着他说出了他的部队的番号和领导以及参加伏击鬼子的几次战役。
三天后,乔二少被拉到乔庄村口被鬼子枪决了。他只喊了一句“共产党万岁”。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有乔二少苍白的面容和总是望向远方的散淡的眼神。
三个月后,乔庄发起了暴动,袭击了鬼子小队。
解放后到了文革,要把乔老太爷拉到县里批斗的时候,乔姓和王姓全体村民签名上书报告乔二少的事迹,要给老太爷个安慰,说乔老太爷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父亲,是一名英雄的父亲,是坚决要保护的。上级很快给了批复:经查,乔二少在延安时因为是地主身份先是被审查后被剔除出了革命的队伍。
原来乔二少不是共产党员!但是村人像械斗一样意见高度的一致,执意在村前立了一块碑,在乔二少的名字后书:优秀共产党员。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14.从文章第⑥段的补充交代中,我们可以看出乔二少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5.小说第段安排“乔二少在延安时因为是地主身份先是被审查后被剔除出了革命的队伍”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16.乔二少不是共产党员,乔村的人明明知道却还是要在村前为其立“优秀共产党员”的碑。这种做法是否合理?试加以评说。
13.解析:属于环境描写,交代了时间、地点,“血色苍茫”“死寂”“钟声响了”,给人紧张之感,引起读者迫切探知究竟的心理。
参考答案:这两句话是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渲染了一种沉闷、紧张的气氛,有悬念感。
14.解析:“头号大地主”交代了他的出身,“从小就是个摸不透的犟种”说明了他的性格,上“洋学堂”“参加八路军”“向张大小姐求婚”反映出他思想的进步,能够突破世俗;“垂头丧气”说明了事情未能成功。
参考答案:交代了主人公乔二少的家庭出身及其性格特点,其地主出身及“垂头丧气地回来”,暗示他可能没有成为共产党员,但他的倔强与敢于突破世俗束缚,又说明他是一个具有革命精神的十分优秀的人,为下文他挺身而出拯救村民作了暗示。
15.解析:据以上内容读者已经疑云顿消,悬念尽失,认为乔二少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而突然之间,情节又起波澜,出乎读者意料之外,这更见出人物精神可贵、品质的优秀。
参考答案:使情节更曲折动人,大出读者意料之外,更深刻地表现出人物精神的可贵、品质的优秀。
16.解析:答合理与不合理均可,关键要言之成理。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