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争锋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一战”和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单元课程标准:了解历史上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1. 一战和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2.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3.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1.两次世界大战的知识专题整合
2.(两次)战后殖民地的独立浪潮
(亚洲--印度、非洲---埃及等小专题)
3.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如何找到民族性和多元性)
20.(10分)帝国主义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内容(海淀区2022年一模)
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其中要包括帝国主义的如下五个基本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列宁对帝国主义特征的论述中,任选三个特征进行阐释。并谈谈你对帝国主义论的认识。(10分)
20.答题示例:
特征3 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金融寡头的逐利需求使资本输出成为新的侵略方式。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投资设厂,修建铁路、开设银行。帝国主义国家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控制被殖民地区的经济命脉和内政外交。同时各国也为争夺投资场所展开激烈争夺,引发战争。
特征4 垄断组织产生后,各大垄断组织为瓜分国际市场签订协定,形成瓜分世界市场的国际垄断同盟。这些垄断集团控制部分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瓜分了国际市场,获得巨额垄断利润。
特征5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和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垄断原料产地、商品市场、投资场所等资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奉行殖民扩张政策,掀起瓜分世界狂潮。19世纪后期,西方迅速瓜分了非洲所有土地,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也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认识: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帝国主义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理论指导。
纲要回顾: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与瓜分
1.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国家 殖民地分布范围
西班牙 除巴西以外的南美洲、整个中美洲、部分北美洲
葡萄牙 巴西
任务:依据地图概括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地区殖民地的分布范围
2.亚洲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荷兰
葡萄牙
西班牙
任务:根据地图概括早期殖民扩张中欧洲国家在亚洲的殖民地范围
国家 殖民地分布范围
葡萄牙 主要为印度沿海部分地区、中国澳门等
荷兰 今印度尼西亚部分地区、中国台湾
西班牙 菲律宾
纲要回顾: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与瓜分
2.亚洲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国家 殖民地分布 势力范围分布
英国 印度、阿富汗、缅甸、奥斯曼帝国南部等地 中国长江流域、伊朗南部
美国 菲律宾 ——
法国 中南半岛 中国两广、云南等地
荷兰 今印度尼西亚 ——
日本 朝鲜 中国福建
德国 —— 中国山东
俄国 —— 中国东北、西北、伊朗北部
每个欧洲国家在自己的“范围”内有顾问特权,获得投资和贸易的有限机会,这种“势力范围”其实是帝国主义控制的全部形式当中最不显眼的一种,看起来会以为它并没有触及这个国家的独立。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纲要回顾: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与瓜分
3.非洲被瓜分
(2)北非地区被殖民
19世纪下半叶……埃及除苏伊士运河的长期借款之外,短期贷款亦高达1500万英镑,伊斯梅尔时期短期贷款则高达2500万英镑,长期贷款又增加了1500万英镑,埃及全部债务达9100万英镑。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国家 殖民地分布范围
英国 埃及(1882)、苏丹
法国 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等地
纲要回顾: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与瓜分
3.非洲被瓜分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瓜分
思考:非洲国家的分界线有何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者深入非洲腹地
1884年柏林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原则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几乎整个非洲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纲要回顾: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与瓜分
4.列强对殖民地的掠夺与奴役
根据教材:梳理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地进行掠夺与奴役的史实
国家(地区) 掠夺、奴役方式
拉丁美洲 经济掠夺:
开采金银矿,掠夺大量财富;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发展起黑奴贸易;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
政治控制:
(1)西班牙殖民地:
设立总督辖区进行管理,国王任命总督和高级官吏,并派人监督
总督代表国王在辖区内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
(2)葡萄牙殖民地(巴西):
设立总督制度,葡萄牙国王任命总督治理巴西
总督享有行政权和征税权
纲要回顾: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与瓜分
4.列强对殖民地的掠夺与奴役
国家(地区) 掠夺、奴役方式
印度 经济掠夺:
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土地税、走私鸦片等
政治控制:
挑动土邦王公内讧、直接武力侵略等
纲要回顾: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与瓜分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
(1)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愈加紧密,整体性进一步提高
(2)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促使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3)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扩张与冲突加剧,孕育着更大的冲突
(4)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国家、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纲要回顾: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与瓜分
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1914年)
特点:
范围广、
影响大、
损失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表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4.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资料:在1913-1920年间,美国的制造业产量增长了22%,1920年的钢产量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的 2/3,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大于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美国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到1919年,欧洲共有17个国家欠美国的债务总数已达100亿美元。美国的海外投资从1913年的大约20亿美元增加到1930年的150亿美元,其中30%投放在欧洲。黄金储备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30年的45亿美元。
纲要回顾:19世纪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1)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削,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
(2)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
(3)启蒙思想促进了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长
(4)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的推动
背景:
进程:
1804年 海地独立
1822年 巴西独立
1826年 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独立
领导者:玻利瓦尔、圣马丁
1.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1)内部环境: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拉丁美洲独立后的困境
(2)外部环境:面临英、美等国的经济侵略、政治渗透、武力干涉
(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
面临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纲要回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2.亚洲的觉醒——印度
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大党
1905年以提拉克为代表的国大党激进派领导民族解放运动
(主张:联合人民群众,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1908年英国当局逮捕提拉克,引发孟买10万多工人政治总罢工
(影响:反英斗争达到高潮,印度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纲要回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
1.中国:民主革命继续发展
2.印度尼西亚: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起义。
3.越南: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4.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反抗英、法的斗争。
5.印度: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战和觉醒: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1.埃及人民在华夫脱党领导下争取独立。
2.摩洛哥人民反抗西班牙和法国的侵略。
3.埃塞俄比亚人民击败意大利的入侵,恢复独立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1.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
2.智利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3.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的抗美斗争。
4.墨西哥卡德纳斯总统推行民主改革。
一战和觉醒: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一战前后以“亚洲觉醒”为命名的民族解放运动席卷亚洲。
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旗帜,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五四运动后,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以中共领导的新阶段。
越南胡志明放弃对法国宗主国的奢望,参加共产党,并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民族独立的道路。
印度甘地和尼赫鲁发起并领导了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为印度民族独立开辟了道路。
一战和觉醒: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意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方式:受十月革命影响,创建无产阶级政党;
资产阶级领导,争取独立,建立民主政府;
与反法西斯斗争交织
一战和觉醒: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
空
观
念
两次世界大战概况表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1918.11) 6-14年(1931年9--1939.9---1945.9)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54+7(盟国54个+轴心国7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61个国家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17亿人口(四分之三人口)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近亿万军人
伤亡人员 3000多万 1亿3千万左右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40000多亿美元
游击战:分散游动的非正规的作战形式。通常以袭击为主要手段,以消耗敌人为主要目的。
“大抵运动战是执行歼灭任务的,阵地战是执行消耗任务的,游击战是执行消耗任务同时又执行歼灭任务的,三者互有区别。”
——毛泽东 《论持久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泛非会议
1900 年7 月,来自美国、西印度群岛和非洲的57 名代表在伦敦举行第一次泛非会议。会议讨论了全世界黑人的境遇问题,主张黑人与白人应享有同等权利,提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的口号,形成了泛非主义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泛非运动日益活跃。从1919 年到1945 年,连续
召开了5 次泛非大会,这是非洲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自治的重要表现。
民族平等----人类认识的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1945 年通过的《联合国宪章》
印度特色——种姓制度与宗教
婆罗门 雅 利 安 人 祭司贵族 祭祀和教育
刹帝利 世俗贵族 战争和行政
吠舍 一般平民 农牧工商业
首陀罗 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仆役奴婢
种姓制度
特点:
种姓、职业世袭,不能任意改变。种姓之内通婚,
不同种姓宗教、法律等位不平等。
婆罗门教
锡克教
伊斯兰教
印度专题
印度的现实: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方法:
1、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对印度的剥夺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
2、英国利用印度各地封建割据严重、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的弱点,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坐收渔利;
3、直接进行武力侵略
结果: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把印度变成了殖民地
印度专题
亚洲的觉醒——印度
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大党
1905年以提拉克为代表的国大党激进派领导民族解放运动
(主张:联合人民群众,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1908年英国当局逮捕提拉克,引发孟买10万多工人政治总罢工
(影响:反英斗争达到高潮,印度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印度专题
这一时期印度的政治文化特点
一方面,吸收英国文化输出:英语和英国的法律、政治。
另一方面印度精英提出“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
结果:印度传统文化顽强保留下来。印度教、伊斯兰教和种姓制度虽然被废除,但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印度专题
过程:1920—1922年是运动的第一阶段。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甘地号召印度人民通过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手段,与英印当局斗争。甘地亲自纺纱,他的白衣白帽一时成为民族服装。
1930—1934年是运动的第二阶段。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在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食盐进军”,亲自到海滨取海水制盐。甘地的行动引发了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
1940—1942年是运动的第三阶段。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
开启:1920年,国大党通过甘地起草的新党章,其中第一条规定“印度国大党的目标是印度人民用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以争取实现自治”。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出生于186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人们称他为"马哈特马",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他三次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争取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分子刺杀身亡,时年79岁。
印度专题
印度专题
评价甘地
地位:政治领袖、精神领袖被尊为“圣雄”、“国父”
功绩: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有利于教派团结。
局限:采用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革命运动,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印度专题
真正的“印度”
1947年:印度与巴基斯坦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1950年:印度建立共和国
1956年:巴基斯坦建立共和国
依据宗教原则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
各土邦有权自行选择加入哪个自治领;如果不愿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可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
——根据《蒙巴顿方案》(1947年6月)整理
印度的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展传统文化,使印度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
印度的政治体制: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印度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此外,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等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印度的现代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
印度专题
纲要回顾:第三世界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挑战
共性问题: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边界和民族矛盾
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
个性问题:
亚洲: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能力较差
拉丁美洲:过于依赖出口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
非洲: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人口在贫困线以下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国家(地区) 发展成就及特点 发展模式(原因)
“亚洲四小龙” (如新加坡、韩国等) 经济高速发展 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吸引国外资本
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中东地区的产油国 (如沙特、科威特等) “石油繁荣” 发展石油经济
非洲 经济发展一度较快,但之后陷入困境,经过调整后继续增长 ——
拉丁美洲 (如墨西哥、巴西等) 大多成为中等收入国家 大力发展民族工业
促进国家间经济合作
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
钱穆先生和香港中文大学的新亚书院-----新儒学的诞生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二战后,埃及完成了从王国到共和国的进步,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复兴民族文化。
现代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在埃及,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英语中的“埃及”一词,是从古希腊语演变而来的。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