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 题 《循环嵌套--安全交通灯》 年级 五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借助积木式程序设计语言,理解生活中的算法问题,并与程序语言表达的算法形成关联,在慧编程软件环境中深入挖掘课程内涵,以《安全交通灯》为学习研究主题,将程序设计与硬件神经元相结合衔接,结合学生发现学校周边路口交通灯时长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引领学生理解程序的基本概念,感悟算法思想。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 生活经验:五年级的学生生活中对交通灯很熟悉了,但很少意识到可以通过交通灯时长修改来解决安全出行的问题。 知识技能方面:学生有了顺序结构的基础知识,学生们学习过硬件知识,但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方面设计)
1. 能结合交通安全知识,分析不同道路的交通灯颜色变换、时长设置的含义和意义,有意愿搭建软硬件环境模拟交通灯解决路口通行问题;(信息意识) 2. 能根据任务情境,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设计合理的交通信号灯解决方案;了解程序编写步骤,能根据任务变化,功能提升,合理调整模块,完善恰当交通信号灯程序。(计算思维) 3. 利用电子文档、微视频课件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掌握神经元模块和编程语言对接,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数字化学习工具的使用,提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4. 在制作交通灯过程中,感知遵守公共规范、安全出行的意义。能用信息技术手段参与信息社会,合理设计解决方案表达观点,提高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循环结构的知识,掌握运用流程图形成解决问题的算法思维。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况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合理使用重复执行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策略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给学生树立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的理念,本课以模拟制作时长合理的交通灯解决安全通行路口为主题,带领学生经历发现、探究、学习、问题解决、社会参与责任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等方式,创设情境,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硬件环境:信息技术教室、白板、神经元创意实验室套件 学习资源:慧编程软件、《神经元连接方法》微视频、《绿灯闪烁》帮助文档、《自定义LED屏》帮助文档、《交通灯基础版》帮助文档、任务单
七、教学过程(可以用嵌套表格呈现具体内容)
(一)课前准备部分 用时
课前完成慧编程软件和硬件神经元连接的练习,学习了《让灯亮起来》,为这节课利用神经元多个模块的合理使用做好准备。 学习《让灯亮起来》后,布置课下活动为: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意见和建议发表在智慧校园中,让学生们去发现问题,为本节课改变交通灯时长的主题进行铺垫。 0分钟
(二)新课导入部分 用时
〖环节目标〗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活动设计〗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课前布置调查活动收集的意,通过课前观察、学生谈亲身感受和集体观察路口视频,学生们发现,20秒时长,高峰时段无法通过路口,交通灯的时长设置不合理,如何保证安全通行路口呢,修改交通灯时长解决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学习主题:模拟制作时长合理的交通灯。 课前布置调查活动收集的意见 〖设计意图〗 通过课前任务的信息收集,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发现交通灯时长的设置不合理,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修改交通灯时长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 谈通过路口的亲身体会,观看路口视频,从而找出发现的问题,希望通过改变时长来解决通行路口的安全问题。 2分30秒
(三)师生互动部分 用时
一、引导思考 自主探究 〖活动设计〗 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探索红绿灯时长为多少是合理的,受学生年龄认知和课时限制,教师利用手机测距功能,测算出路口人行横道的长度等数据,带着学生完成探究,通过探究设计完成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将方案转换成系列算法步骤,请学生们来当设计师,测算时长,填写任务单。 教师手机测距路口距离 学生测算任务单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修改时长的测算,使学生能够用信息技术手段参与信息社会,通过判断、分析,设计合理的时长,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 〖学生活动〗 根据提供的信息,思考时长怎么设置合理,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并进行头脑风暴,将讨论后的结果分享给大家 二、活动体验 学习与问题解决 活动1:交通灯基础版 编写交通灯程序,测算修改时长解决安全通行路口的问题,点亮模块测试 〖活动设计〗 首先来做交通灯,学生分析交通灯颜色的变换,转换成流程图,分析对应的脚本语句,理解被重复的语句叫循环体,这种结构叫循环结构,利用模块中重复执行指令,来让红绿黄灯无限循环,学生根据分析流程图,编写交通灯程序,将测算好的时长输入到程序中,结合上节课学的《让灯亮起来的知识》,点亮神经元模块进行测试,来解决安全通行路口的问题。 《交通灯基础版》学生完成过程 〖设计意图〗 能结合交通安全知识,分析交通灯颜色变换、能根据情境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的时长,有意愿搭建软硬件环境模拟交通信号灯,提高信息意识。 〖学生活动〗 学习“循环体”、“循环”的知识,分析修改流程图,编写交通灯基础版程序,设置合理时长,解决通行路口问题,展示成果。 活动2:交通灯进阶版 1、红灯加入倒计时读秒功能 2、绿灯加入闪烁和倒计时读秒功能 3、根据加入的功能,调整设计更加合理的交通灯时长 4、点亮模块测试 〖活动设计〗 师生探讨活动1,提出设计者了解时长,可是行人未知时间,这样不安全,通过观看视频得出解决方案,增加绿灯闪烁和红绿黄灯倒计时读秒功能,并讨论其重要性,增强通行路口的安全性,从而提出活动2:交通灯进阶版,提升交通灯功能,增添LED屏,完善程序。 学生尝试修改程序,发现问题:闪烁和倒计时读秒利用重复执行算法,将停不下来,寻找能有次数控制的循环指令。教师介绍有限循环的知识,启发学生在编程模块中对应寻找,学生补全流程图,结合学习帮助文档,探究自定义LED屏,分析和测算功能提升后的时长,完善程序,点亮模块测试,进一步解决安全通行路口的问题。 《交通灯进阶版》学生完成过程 〖设计意图〗 有次数循环知识是本课重点,根据不同情境合理使用循环语句是本课的难点,学生能根据任务变化,功能提升,合理调整模块,编写和完善恰当交通灯程序,解决安全通行路口的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发现并讨论倒计时和闪烁的重要性,探究有次数重复执行指令,修改完善程序,上台展示,分享成果。 活动3:交通灯(创意版) 你觉得交通灯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让我们发挥想象,完善交通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活动设计〗 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师生交流,利用我们所学知识,交通灯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引出活动3,在进阶版基础上,发挥想象,完善交通灯,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问题,利用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探究发现利用两个并行程序同时执行,方便调整测算时长,更容易实现灯和倒计时读秒及闪烁的功能,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学生考虑到等红灯和通行绿灯时行人的心情,将LED屏进行读秒和动画分屏显示,制作个性化交通灯。〖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修改时长的测算,使学生能够用信息技术手段参与信息社会,通过判断、分析,设计合理的时长,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 《交通灯创意版》学生制作动画效果 探究并行程序 〖设计意图〗 学生分析和综合各种信息,来设计更加合理的交通灯,进行自主优化提升,合理调整模块与修改完善程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活动〗 在原有交通灯基础上完成创意版任务,通过编写程序和模块调试,以达到预期效果。 作品展示: 〖活动设计〗 在作品展示中,不仅展示学生设计合理的交通灯解决方案,而且进行集体交流,解惑释疑,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解答、相互讨论,教师提炼归纳,帮助学生真正理清知识脉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设计意图〗 学习不同步骤中涉及的相关知识与操作,编写调试程序,作品展示,从单一问题解决上升到迁移解决其他同类问题,让学生去反思、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过程中体验成功。 〖学生活动〗阐述思路;分享成果;同学间提出意见或建议。 34分钟
(四)课堂总结部分 用时
〖环节目标〗课堂总结 融合提升 〖活动设计〗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每一种循环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可以根据角色所需要的情景,合理的选择某种循环,拓展延伸可以利用循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比如模拟扫地机器人等。 2. 总结梳理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编写程序、硬件测试、功能提升 3.通过学习技能掌握能力为社会服务,给学校周边交通管理部门写提议信,通过技术模拟提出合理化建议,改善交通灯时长问题,保障出行安全。 4.出行要遵守信号灯指示并向身边的人宣传要遵守交通规则,增强安全意识,安全出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汇报这节课学习内容,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并迁移到同类问题;通过模拟制作交通灯,合理设置时长,解决安全通行路口的问题,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并宣传文明出行,增强社会责任,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活动〗回顾总结学习收获,巩固学习成果。 3分30秒
八、教学关键问题的提炼
本课教学的关键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信息意识。学生在问题求解的驱动下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处理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分析问题中所承裁的信息,能根据指示灯行动,合理设置交通灯时长,促进信息意识的发展。 二是计算思维。培养学生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准确界定问题、合理组织数据;在绘制流程图中增强判断、分析与综合信息能力,在实践、修改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测算修改交通灯时长,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利用并调整各个模块功能修改完善程序,促进计算思维的发展。 三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资源,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结合任务需求创造性地设计LED屏,在创设使用情境与程序设计中的创新作品,掌握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 四是信息社会责任。学习技能掌握能力为社会服务,如给学校周边交通管理部门写信,通过技术模拟提出合理化建议,改善交通灯时长问题,思考程序设计意义,体会到开源硬件与软件的配合使用对生活、学习的积极影响,能用信息技术手段参与信息社会,合理设计解决方案表达观点,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理性判断和负责行动的能力。逐步建立应有的文化修养和信息社会行为应尽的责任。
九、板书设计
清晰直观,理清思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安全交通灯 (
教学课件展示
)发现问题 ↓ 探究问题 ↓ 学习、解决问题 ↓ 功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