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逾越(yú) 睥睨(bì) 窥视(kuī) 偃仰(yǎn)
B.伎俩(jì) 夷狄(dí) 嘉树(jiā) 无垠(yín)
C.径直(jìng) 堡坞(wù) 贬谪(dí) 傥荡(tǎng)
D.安慰(wèi) 疏数(shǔ) 施设(shī) 更换(gēng)
解析:ACD三项都有错误,A项中“睥”应读“pì”,C项中“谪”应读“zhé”,D项中“数”应读“shuò”。只有B项全都正确。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西山道口径北 径:一直 B.益奇而坚 益:格外
C.愈以为诚有 诚:真诚 D.有积石横当其垠 垠:边,界
解析:ABD三项都是正确的,只有C项中“诚”的解释应为“真的、确实”。
答案:C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②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一定要正确掌握其翻译方法。
答案:①又诧异这么美的山石怎么不会出现在中原,反倒是在偏远的永州。
②永州天地灵气不造作伟人,却唯独造作这山石,因此楚地之南人才少而怪石多。
4.文学常识填空。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他曾与韩愈共同倡导__________运动。著有《____________集》,其中的“永州八记”是作者____________时所写。__________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__________是“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作品的了解情况。柳宗元是一位对唐宋散文有着杰出贡献的人物。对于其人其文我们一定要了解掌握。
答案:柳宗元 子厚 古文 柳河东 被贬永州 《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石城山记》
5.文中作者写洞穴很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要求到课文中筛选相关语句即可。
答案: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一、阅读理解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少北而东 少:极少。
B.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数:密集。
C.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售:指得到赏识。
D.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 傥:倘,或者。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类智者所施设也 ②佛印绝类弥勒
B.①神者傥不宜如是 ②诚宜开张圣听
C.①余未信之 ②与信大义于天下
D.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 ②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8.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写“小石城山的奇特景物”的一组是( )
①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②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③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见。
④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⑤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既有叙述描写,又有议论抒情。
B.第一段中第一条路写得简略,第二条路写得详细,体现了作者选材详略得当。
C.作者曾怀疑过造物主的有无,但最后终于相信造物主是存在的。
D.本文借景抒情,作者以“小石城”自喻,抒发了“身世之慨”。
10.请试着翻译下列句子。
(1)环之可上,望甚远。
(2)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6.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以采取排除法,BCD三项都是正确的,只有A项错误。“少”在该句中应该为“稍”的义项。
答案:A
7.解析:A项,两个“类”字,均是“像”的意思。B项两个“宜”均是“应该”的意思。D项两个“之”均是结构助词“的”。只有C项①句中“信”为“相信”②句中“信”通“伸”,伸张。
答案:C
8.解析:①句写的是没有发现胜景的一条路,④句是作者对天地造化的神奇的赞叹。②③⑤是对“小石城山的奇特景物”的描写。
答案:D
9.解析:ABD三项都是正确的,只有C项错误。从“神者傥不宜如是”一句及对“或曰”两种观点的不相信都可看出,在作者眼中造物主并不存在。
答案:C
10.解析:此题考查我们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重点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
答案:(1)环绕而行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很远的地方。
(2)哦!我怀疑创造万物的上帝有没有已经很久了,到了这里,便越发地以为确实是有了。
二、写作训练
11.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仿照本课的写法,以“树”为题,写一段“物我相融”的文字。
写作提示:抓住“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相融”,借“树”抒写自己的情感。不同的描述,寄予的情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