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和判断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图1中甲表示“我国某市2011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乙中的
A.Ⅰ阶段 B.Ⅱ阶段 C.Ⅲ阶段 D.Ⅳ阶段
2.关于图中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慢
图2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图中乙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计划生育 B.鼓励生育
C.采取移民政策 D.鼓励人员出国
5.进入新世纪,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是
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 B.遏制人口老龄化趋势
C.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 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总数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3),完成6~8题。
6.该地区人口增长特点是
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7.影响该地区人口总数不断增多的主导因素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人口迁移 D.自然增长
8.该地区人口如此变化可能引发的问题有
A.经济发展迟缓 B.交通拥挤
C.劳动力不足 D.城市化水平偏低
2011年夏季北京市连续遭受几次严重的城市内涝影响,阅读表1中提供的数据(北京
市,单位mm),分析完成9~10题。
9.城市建设导致了
A.郊区降水量减少 B.市区地表径流减少
C.市区地下径流减少 D.郊区蒸发量减少
10.要减轻内涝对北京市中心区的影响,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都调往郊区 B.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C.扩大城市的规模 D.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11.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图4)。四城市中,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是K]
A.abc B.acd C.abd D.bcd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据此,回答12~13题。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10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预测202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
12.表2中反映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分别是
A.45万,25万 B.45万,30万 C.35万,25万 D.25万,35万
13.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A.与科技发展水平负相关 B.与人口消费水平负相关
C.与资源负相关 D.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无关
“居住地点分散,旱时无雨,人畜饮水难;涝时成灾,泥石流、山体滑坡相继出现;庄稼靠天收,孩子无学上,十里山路走一天。”这是河北省平山县西部深山区极度贫困的115个行政村和自然庄的6785人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2005年开始,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14~15题。
14.影响平山县西部深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
15.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经济贫困 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
图5为“亚洲四国家城市化趋势图”。读图回答16~18题。
16.四国家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A.起步晚,水平低 B.起步早,水平高
C.起步晚,水平高 D.起步早,水平低
17.1990~200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A.中国 B.印度
C.马来西亚 D.印度尼西亚
18.与其他三个国家同期相比,马来西亚城市化
A.水平最低 B.水平最高
C.速度最快 D.速度最慢
科学家预测,若南极地区冰川全部融化,中国东部海岸线
变化将如图6中阴影部分所示。据此完成19~20题。
19.题中假设中国海岸线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臭氧层破坏 B.全球气候变暖
C.水污染加剧 D.地壳下降
20.为勘测目前中国海岸线的状况,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多媒体技术
图7为某城市的发展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21~22题。
21.影响图示城市最初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资源
22.促进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河流 C.交通 D.市场
读“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图8),完成23~24题。
23.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24.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租水平:乙>甲>丙
B.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
C.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
D.据图中显示的条件,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
图9为“某城市制造业与服务业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影响图中各曲线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 B.技术水平
C.地价水平 D.环境优劣
26.与200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
A.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弱化
B.市区服务业密度增大
C.制造业向城区中心集聚
D.近郊区制造业密度减小
图10是“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与市中心的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此图反映的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主要是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自然因素
28.如果仅考虑图示因素,城市地域结构应是
A.扇形模式
B.混合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同心圆模式
图11表示“某城市道路分布网”,读图完成29~30题。
29.该城市商业区最有可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30.大型仓储式超市最有可能布局在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判断题(判断下面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纸或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先是由死亡率的变化开始的。
32.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例如,我国北方多煤矿,南方多磷矿。
33.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
34.当实际人口数达到环境人口容量时,最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5.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是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36.城市等级越高,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全,数量也越多。
37.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明显,其服务功能越强。
38.城市功能区中,最基本的功能区是住宅区,而文化区和行政区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具有。
39.地域文化是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
40.地理信息系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栏(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二、判断题答题栏(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选项
第Ⅱ卷(综合题 共30分)
三、综合题(本部分共有4大题,共30分)
41.读“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图”(图12),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图示省、市、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
(2)图示省、市、区中,仅从人口自然增长来看,每年净增人口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
(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主要是
。
(4)对比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说明当前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大致是
。
4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
(1)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从20世纪初以来的变化趋势是 。
(2)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大约在 世纪 年代以来迅速增加。
(3)图中A点的含义是
。
(4)欲使土地匮乏的开始时间后延至B或C,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43.读“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图14),甲、乙是两座同等级的城市,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分析上图,影响甲、乙两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在该地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城市内部地域功能分区最不明显的是第 阶段。
(2)在阶段Ⅲ,甲与乙两城市服务范围的关系类似于下图中的 。
(3)该地从阶段Ⅰ到阶段Ⅲ,城市发展的显著特点有哪些?
.
(4)城市化过快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
44.图15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1)图例中甲表示 (功能区),乙表示 (功能区)。
(2)图中丙功能区的布局特点是 、 。
(3)图16中能正确表示图15中沿“A→B”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 曲线。
(4)假如你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将在该城市的a、b、c、d四个地块中选一处建设高级 住宅区,最合适的地块是 ,理由是
。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C
A
A
D
C
B
C
D
C
A
B
A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B
B
C
C
C
C
D
C
B
B
D
A
C
二、判断题(共l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A
B
B
B
B
A
A
B
A
三、综合题(本部分4大题,共30分)
41.(共6分,每空1分)
(1)上海 宁夏
(2)江苏 上海
(3)上海老年人口偏多,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
(4)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负相关)
42.(共7分)
(1)不断减少(1分)
(2)20 50(2分)
(3)按现有的生产水平,世界耕地供需达到平衡(点);时间约是21世纪初(2分)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控制人口增长(2分)
43.(共8分)
(1)河流(汇合处) Ⅰ(2分)
(2)D(1分)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形成了城市带;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减小(2分。任意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4)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污染加剧);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短缺;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下沉或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3分。任意答对三点,即可得3分)
44.(共9分)
(1)商业区 住宅区(2分)
(2)位于市区外缘;靠近交通干线和河流分布(2分)
(3)②(2分)
(4)d(1分) 靠近文化区;地势高;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地带,空气洁净;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等(2分。任意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