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2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环境及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分类以及全球性环境问题。
2.结合具体案例,说明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3.结合具体案例,说明生态破坏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危害。
徐晋宁制作
阅读教材P12“探究”的图文材料,小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复活节岛,推测该岛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想一想,岛上居民可以利用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3.在该岛文明兴衰的过程中,其环境是如何变化的?议一议,应该怎样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1.自然地理环境特征:①地理环境封闭;②亚热带气候,受东南信风影响;③土壤以砂砾、岩块为主;④动植物较为匮乏,植被以灌木、草丛为主;⑤海洋资源较为丰富。
2.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有:光照、热量、水源、树木、鱼类、土地、谷物等,从类型上说,主要是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3.环境的变化过程:复活节岛由于自然环境的优越,人口数量增多,但这人口数量超过了当时生产力水平所能提供的食物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所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断恶化,最终导致人口减少。
协调原则: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必须同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复活节岛地理位置
一.环境问题概述
徐晋宁制作
环境与资源的相互关系
1.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以人类为中心时,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与资源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自然资源也是一种环境要素。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人类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自然资源,从而引起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并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环境与资源
资源与环境
一.环境问题概述
在下列环境问题中,哪些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哪些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①火山喷发造成大气污染。 ②不适当的灌溉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
③地震引发的水质恶化。 ④森林乱砍滥伐、草原过度放牧造成的荒漠化。
⑤滥捕滥杀动物造成动物数量和种群减少。
①③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它们是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问题;
②④⑤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它们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
活动:区分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
土地次生盐渍化
火山喷发
草原荒漠化
动物数量和种群减少
地震
地震引起水质恶化
一.环境问题概述
徐晋宁制作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1.环境问题的概念:
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环境问题按成因分类:
(1)原生环境问题:
(2)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概述
环境问题
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主要属于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失调造成的次生环境问题。
徐晋宁制作
3.次生环境问题的分类:
(1)资源枯竭。
(2)环境污染:
具体表现:
(3)生态破坏:
具体表现:
4.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热带雨林破坏等。
资源枯竭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一.环境问题概述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失衡或自然资源枯竭。
森林毁坏、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小结: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其具体表现
主要类型 表现
自然资源枯竭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破坏问题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森林、草原、矿产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一.环境问题概述
徐晋宁制作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3年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
日本熊本县水俣病事件
日本富山市骨痛病事件
阅读教材P14“生活中的公害和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材料,认识和了解环境“公害”的概念和全球性环境问题。
拓展:了解环境“公害”和全球性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概述
阅读教材P14“活动”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根据图1-11,描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结合身边实际,举例说明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1.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和新陈代谢产生,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物质和能量,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或对立统一)。
2.此问题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
活动:区分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
一.环境问题概述
水污染的成因与分类
1.水污染的成因:
当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并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降低水的利用价值,造成水污染。
2.水污染源的分类:
(1)按照人类活动方式,水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
(2)按照污染物空间分布状态,可分为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
①点污染源:如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矿山废水造成的水污染。
②面污染源: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或不正确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的水污染。
二.环境污染
水污染
活动:水污染的分类
按污染物的不同,水污染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判断下列材料各属于哪种类型的水污染,并填入下表。
相关资料 污染类型
2010年4月,墨西哥湾一个石油钻井平台爆炸,造成石油泄漏,使得附近海鸟身上沾满了石油,无法飞行,只能在海滩或者岩石上“坐以待毙”;鲸、海豚、海龟、虾、蟹以及各种鱼类被毒死或者因窒息而死。
2000年6月,渤海湾南部海面约有1亿个海蜇尸体浮出水面,造成海蜇死亡的原因是渤海湾南部海域暴发的赤潮,赤潮是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1965,澳大利亚流行的一种脑膜炎,后经过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虫,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增高,这种变形虫在温水大量繁殖,造成水源污染并引发了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化学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二.环境污染
徐晋宁制作
海洋赤潮
赤潮: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生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拓展:海洋污染——赤潮和石油泄漏
2021年10月3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海岸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石油泄漏导致大量鱼类死亡,鸟类生存的湿地受到污染。
预计有12.6万加仑(约合47.7万升)原油已扩散到海洋中,覆盖了太平洋约13平方英里(约合33.67平方千米)的海域。加州南部亨廷顿海滩市,市长金·卡尔称这次泄漏是一场“环境灾难”和“潜在的生态灾难”。专家们担心此次漏油会导致一场环境灾难,影响多种海洋生物。
二.环境污染
二.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成因:
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大量粉尘和废气进入大气层,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若超过一定标准并持续一段时间,就会造成大气污染。
严重的大气污染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密切相关。
污染物:
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和烟尘。不少严重的大气污染灾难,比如伦敦烟雾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等,都与煤炭使用有关。
汽车尾气、石油化工排放的废弃物,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在阳光的照射下易形成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主要污染源 主要污染物 典型环境问题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煤炭燃烧
汽车尾气、石油化工
大量粉尘、废气
二氧化硫、烟尘
烯烃、二氧化氮、链烷等
光化学烟雾,如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科威特哮喘事件等
大气污染公害事件,如伦敦烟雾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等
严重的大气污染
二.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这些污染源主要产生了哪些污染物?造成了哪些严重的大气污染公害事件?
阅读教材P17~18“活动1”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从城市功能分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洛杉矶小汽车众多的原因。
2.从地形、气候的角度,分析光化学烟雾易在洛杉矶城市上空滞留的原因。
3.治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对我国有何启示?
1.洛杉矶城市规模大,住宅郊区化,住宅区占地面积大且位于城市外围,高速公路系统发达;城市人口众多,市民收入水平高,燃油价格低,拥有小汽车数量多。
2.洛杉矶市区面临大洋,三面环山,由于东南北三面山脉的阻碍,只有西面吹来海风,一年约有300天从西海岸到夏威夷群岛的北太平洋上空出现逆温层。另外,该市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每年5~10月间,无风天气多,烟雾难以扩散。
3.措施:①成立区域空气质量管理机构以实现联防联控;
②出台法规为空气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用市场手段治理空气污染;
③开发空气污染治理先进技术。
启示:①制定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和污染治理政策;②建立跨区域治理机构;③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④鼓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⑥发展公共交通;⑦做好城市规划等。
活动: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美国洛杉矶附近地形分布
二.环境污染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1.固体废物的来源:
生产与消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2.固体废物的危害:
(1)固体废物倘若处置不当,其有害成分通过水、空气、土壤等途径污染环境,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2)固体废物露天堆放或填埋处置,也需要占用大量土地。
工业生产产生的固体废物
生活消费产生的固体废物
二.环境污染
开矿产生的矿渣
徐晋宁制作
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主要有:
①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导向,节约使用各类自然资源。
②工业企业布局适度集中,以利于污染集中治理。
③加强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借助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把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风能发电
二.环境污染
阅读教材P19“活动1”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说一说,司家营铁矿施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有何现实意义?
(2)采用尾矿填海、填充采煤沉陷区,会不会造成水体污染?如果有,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3)调查本地的矿区尾矿和采空区的后续处理方式,或调查本地垃圾的处理方式,对它们的处理方式进行环境评价,并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
(1)①减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②对固体废物进行有效利用,减少填充采煤沉陷区和填海造陆的成本。
(2)可能会。
措施:在矿坑周边打好注浆孔,注入混凝土,像一圈帷幕一样将地下水系同矿坑完全切断,这就是帷幕注浆工程,有效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对采场排水及尾矿回水综合利用先后采取了新水分离改造、尾矿库回水管路改造、冷却水回收利用改造等多种措施,充分使用尾矿回水和采坑涌水,将新水用量降低至最低。
(3)建议:①对矿区进行绿化和复垦;②对废水、废气、噪声等进行治理,完全符合或者低于国家有关标准,达标排放;③多家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不断地依托科学技术实施流程改造,优化工艺,做到最大限度地节能减排。
探究:矿区尾矿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河北唐山司家营铁矿地理位置
二.环境污染
复垦绿化鸟瞰图
徐晋宁制作
土地退化
1.土地退化:
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土地生产力衰减。
2.主要类型:
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沼泽化等。
3.水土流失的后果
①直接后果:破坏土地资源。
②间接后果:长远来看,在流域源头和上游,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可能导致下游湖、河、水库的泥沙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三.生态破坏
徐晋宁制作
生物多样性减少
1.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生态系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2.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危害:
会减弱生态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并威胁到系统的稳定性。
3.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①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都会破坏野生物种生存繁衍的环境,进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
川金丝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为红色物种名录濒危品种。随着全面禁止砍伐天然林,川金丝猴的栖息地逐渐得到了保护。
三.生态破坏
徐晋宁制作
徐晋宁制作
徐晋宁制作
震旦鸦雀,有“鸟中熊猫”之称呼,仅分布于中国一小部分地区,属于全球性濒危物种。
黑颈鹤
震旦鸦雀
松江鲈鱼
黑颈鹤,可以飞过珠穆朗玛峰的大型涉禽,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中国在黑颈鹤的主要繁殖地,迁徙地和越冬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松江鲈鱼,这是一种有很多历史记载、名扬天下的鱼类。由于环境影响,到20世纪70年代基本上捕不到鲈鱼了,“松江鲈鱼的保护”的项目也得到了世界自然资金会的资金资助。
拓展:认识几种珍稀物种
三.生态破坏
阅读教材P22“活动”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简要分析爱尔兰谷物农业产量低的自然原因。
2.查阅有关土豆习性的资料,说明爱尔兰适宜土豆生长的自然条件。
3.议一议,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区域生态系统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1.主要因为爱尔兰南部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较低,热量不足,且阴雨天过多,光照不足,不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
2.土豆性喜温凉,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爱尔兰气候温凉湿润,土壤肥沃,适合土豆生长。
3.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它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以材料为例,如果土豆品种多,就可能存在抵御真菌病的基因,从而抵御病害的发生。
探究: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病虫害之间的关联性
爱尔兰地理位置示意
三.生态破坏
徐晋宁制作
我国环境保护的概况
1.我国环境保护的两大领域:
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
2.特点:
①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从污染防治开始的;
②目前是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
3.生态保护的特点:
与污染防治相比,生态保护的范围要更宽泛,影响更广,任务更为艰巨,需要的时间更长,花费的资金也更多。
中国环保协会标志
三.生态破坏
徐晋宁制作
拓展:遭到毁坏的热带雨林
热带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尽管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7%,但所拥有的物种却占地球物种总量的一半以上。热带雨林正在被大规模地毁坏。据保守估计,全球热带雨林年均损失约0.6%,倘若照此速度,两个世纪内,地球上的热带雨林将损失殆尽。热带雨林的毁坏,直接导致地球生物多样性大幅度减少。
“地球之肺”生病了
三.生态破坏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破坏
1.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是根据哪一种分类方法划分的( )
A.环境问题的性质 B.环境问题的轻重程度 C.生产类型 D.地理空间
2.关于地球生物多样性受损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地球上物种的灭绝完全是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
②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
③地球物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
④人类活动不影响地球上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3.目前出现的自然资源短缺甚至某些资源濒临枯竭的原因是( )
①人类对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的索取量已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速度
②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成环境的破坏,使自然生产力下降
③自然资源不能再生和循环再现
④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增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次生环境问题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类,下列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
A.生物物种锐减 B.火山喷发 C.酸雨 D.干旱
C
A
C
A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5~7题。
5.赤潮( )
A.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B.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C.由大气污染引发 D.由土壤污染引发
6.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 B.氮、磷等营养物 C.固体废物 D.泄漏的石油
7.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B
B
C
1.下列环境问题主要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B.大气污染
C.放射性物质泄漏 D.土地荒漠化的加剧
读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2~3题。
2.人类到达后该地物种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栖息地破坏
C.气候变化 D.小行星撞击
3.按性质分,物种锐减属于( )
A.生态破坏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
C.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D.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图甲为某地区地形图,图乙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凌汛 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 D.泥石流频发
5.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该地区人口密度超过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D.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
A
B
D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