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压强》章末复习卷——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压强》章末复习卷——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18 15:1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章《压强》章末复习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关于大气压强,以下错误的是(  )
A.大气压是因为大气受到重力而产生的
B.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若略有倾斜,但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测量准确,则测量结果也是正确的
C.如果当地的大气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左右,那么托里拆利实验中使用的玻璃管的长度只要76cm就足够了
D.吸尘器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2.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不会沸腾
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3.医院在体检抽血时普遍采用如图所示的真空采血管,使用时将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被检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试管内,血液便会自动流入试管,此时血液
A.靠自身重力流入试管
B.被真空试管吸入试管
C.由血压压入试管
D.通过吸气把血液压入试管
4.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砖,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则余下的半块与原来的整块相比(  )
A.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B.对地面的压强不变
C.对地面的压强变为原来的一半 D.密度为原来的一半
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装满不同液体完全相同的密闭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对桌面压强较大的( )
A.如果是甲,则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一定较大
B.如果是甲,则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一定较大
C.如果是乙,则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一定较大
D.如果是乙,则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一定较小
6.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若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后,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 )
A.p甲可能小于p乙 B.p甲可能大于p乙
C.p甲一定小于p乙 D.p甲 一定大于p乙
7.在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  )
A.茶壶B.水池下的回水弯管
C.船闸D.活塞式抽水机
8.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m-V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的密度之比为4:1
B.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1
C.a、b的密度之比为2:1
D.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1
9.已知ρ盐水>ρ水,关于图中两杯液体中a、b、c三点处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向下的压强比向上的压强大
B.a、b两点的压强相等
C.b点的压强比c点的压强小
D.b、c两点的压强相等
10.如图所示,把小桌甲倒放在海绵上,其上放一个物体乙,它们静止时,物体乙的下表面和小桌甲的桌面均水平。已知小桌甲重G1,桌面面积为S1;物体乙重G2,下表面的面积为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海绵的压力就是甲受到的重力
B.乙对甲的压力就是乙受到的重力
C.甲对海绵的压强大小为
D.乙对甲的压强大小为
11.某同学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容器中加入液体后,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会发生改变。图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已知盐水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
A. B. C. D.
12.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经下列变化后,两容器中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A和pB,其中可能使pA = pB的是( )
① 甲、乙各自抽取相同体积的原有液体
② 甲、乙各自抽取相同质量的原有液体
③ 甲、乙各自抽取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
④ 甲、乙各自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
A.① B.①与②与③ C.①与③ D.①与③与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13.如图所示是一辆不慎驶入水中汽车的车门.随着水位升高,车门上A处受到水的压强将______。若车门在水下部分的面积为0.8m2,受到水的平均压强为5×103Pa,g=10N/kg,此时车门所受水的压力为______N,相当于______kg水压在车门上。
14.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正方体A和B(如图所示),A、B的密度之比为,高度之比为;那么物体A、B的质量之比为______。若沿着竖直方向各自切割下相同的比例n后,再把切去部分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则此时物体A和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那么这个切割的比例_______。
15.近年来,镇江市民热衷骑公共自行车出行,某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人和车总质量为75kg,轮胎与地面总接触面积为3×10﹣3m2,g=10N/kg,则车对地面的压强p=_____Pa.轮胎上布满花纹是通过_____来增大摩擦的,刹车时人由于_____会向前倾.
16.如图所示,老师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当时大气压相当于________mmHg产生的压强;若玻璃管的顶端混入了部分空气,实验测得气压值________实际值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如果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水银柱高度会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7.如右图所示,三个质量相等、形状不同、底面积相同的容器,它们都装有高度相同的同种液体,比较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是_____,它们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关系是_____,它们对桌的压力大小关系是_____,它们对桌面压强的大小关系是_____.(四空分别用p、F、F′、p′加下标表示.)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8.如图所示,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聪将废弃的矿泉瓶装上水后分别放在海绵和砖块上进行实验。
(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______来比较瓶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______两次实验(只填序号)。
(3)通过分析比较图中C、D、E三次实验。得出______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有关的结论。
(4)你认为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通过A、B两次实验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理由是______。
(5)同组的小丽在实验过程中又提出一个问题:在B、C两次实验中,瓶中的水对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大小相等吗?若在B、C两次实验中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B、FC,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B、pC,请你分析并比较:FB______FC,pB______pC(选填“>”、 “<”或“=”)。
19.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如图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这是利用了_______实验方法;
(3)由乙、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的关系,请举出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一个实例________;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丙和图丁中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p丙______p丁(选择“>“<”或“=”);
(5)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_______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
20.如图所示,一只盛有水的薄壁玻璃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1N,底面积为30cm2,杯内水重2N,水深6cm,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10N/kg。求:
(1)水杯对桌面的压强;
(2)水对杯底的压力。
21.邵坪高速是连接邵阳市与新邵坪上沪昆高铁站的重要交通线,全长约34km,预计于今年年底正式通车.通车后,邵坪高速将与沪昆高铁实现无缝对接,有望实现1h左右从邵阳抵达长沙.若一辆小车质量为1.5×103kg,每个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为0.15m2,如图所示.请计算(g取10N/kg):
(1)该小车的重力为多少N
(2)该小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对路面的压强为多少Pa
(3)若邵坪高速限速100km/h,该小车驶完邵坪高速全程最少需多少h.
22.如图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放在水平面上,甲中盛有深度为5h的水,乙中盛有深度为6h的某液体.求:
①水面下0.2米深处的压强p水.
在图示水平面MN处两种液体的压强相等,求液体密度ρ液.
③若A容器底面积为2S,B容器底面积为S,问:有没有可能将体积为V的金属球浸没在两液体中后(没有液体溢出),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等于p液?若有可能,请计算V的大小,若无可能,请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C
6.D
7.B
8.C
9.C
10.D
11.C
12.ABC
13. 增大 4000 400
14.
15. 2.5×105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惯性
16. 755 小于 不变
17. p1=p2=p3 F1=F2=F3 F1′>F2′>F3′ p1′>p2′>p3
18. 海绵凹陷(或形变)程度 B、C 受力面积 压力大小 不能 受压物体材料不同 > =
19. 海绵的凹陷程度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控制变量 受力面积 骆驼的脚掌宽而大,可以减小压强 = 增大受力面积 减小受力面积
20.(1) 1000Pa;(2) 1.8N
21.(1)1.5×104N (2)2.5×103Pa (3)0.34h
22. 1960帕 0.8×103千克/米3 0.67Sh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