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一材多用(课件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一材多用(课件2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8 11:0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议论文写作指导系列:一材多用
【学习目标】
根据提供的文段,能够说出同一素材在论证不同观点时,在剪裁、表达等方面的特点,提升多角度思考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提升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旧知回顾】
1.议论文叙例的要求
在说理议论时,叙写论据要惜字如金,高度浓缩,少写或不写细节,只需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把事例讲清楚就可以了。因此叙述例子时只要写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就可以了,当然其中应突出人物是如何做。
2.议论文叙例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问题 对策
(1)选点不准,与观点脱节 贴紧:贴紧观点选择切入点
(2)剪裁不当,叙述语言冗长,以叙代议 简括:做好剪裁,择要简述,舍弃细节
(3)叙述角度不明,侧重点不清 定向:紧扣所定论点,舍弃无关内容
(4)叙述的事例杂乱无章,缺层次感 逻辑清:理清逻辑关系,遵循古今中外,典型人物到社会热点
2.论据叙述的方式
(1)整句排例式:
对于人们十分熟悉、读者极易接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论据,我们只需用整句简单写出其与论点相关的部分,不需要将整个事例拓展来写。
例:只有在强大却不恃强而骄的清醒自知和阔大气度中,才能历练更强健的体魄和厚重的精神。所以,当激烈的贸易战打响,当迅猛的科技围堵袭来,当边境恶意的枪声呼啸,当汹涌的疫情肆虐全球,我们的青年和青年的中国,才能在大风大浪、极限施压、乱云飞渡中,依然敢于向往,敢于争取,敢于改变,也敢于敞开胸怀,伸出双手,和世界共享我们的智慧和成果。
—— 《时光不负青年志,弱强路上坚定行》
作用:简明扼要,又组成排比,气势如虹,极为有说服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2)单例简述式:
对一个事例进行简单概述之后,稍作解说
(挖掘出其与论点相关的部分)。
例:回望,104年来,图强的呼告,是唤醒羸弱青年与中国的尖利号角。“生而弱者不必自卑,吾生而弱乎,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毛泽东的挥臂振呼,无疑给弱入膏肓的青年和中国,吹响了图强的号角,点亮了觉醒的微光。
—— 《时光不负青年志,弱强路上坚定行》
(3)简繁结合式:
对一个事例进行详细叙说,与之相关或相反的其他事实论据则一笔带过。
例:热爱劳动,创造了别样的景致。如果说认识劳动是我们脚踏的土地,那对劳动的热爱就犹如地上的梯子,让我们收获别样的风景。现实语境中,不少同学认为劳动占学习时间,智能时代劳动没必要。其实劳动与科技、学业从来不是有你无我的关系,相反美美与共,意义非凡。袁隆平扎根农田数十载,奔波于田垄与实验室,方能研发“中国稻”,创造世界粮食奇迹;农业播种新科技一分钟可以撒种8公顷,为农业生产带来便捷,但粮食的成长仍离不开农民的辛苦培育。
—— 《人生在勤,不劳何获》
【知识链接】
一材多用:一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来看,是能够作为论据论证不同的观点的。本学案的“一材多用”是指在议论文写作中,同一则事例素材,找出材料中与不同观点的联系,将之作为论据,选择恰当地角度来表达论证相应的观点的一种素材运用的方法。
【阅读思考】
阅读下面统编版必修下教材《答司马谏议书》的素材和三则作文叙例片段,完成相关任务。
素材概述:《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
(1)改革需要挑战精神。大家都在高呼需要改革,但是谁来改?怎样改?去改谁?当问题和措施具体化后,可能就会产生面临这样那样的挑战,尤其是当改革触动了失利集团的奶酪,这种危在悬崖绝壁的挑战,是可以预见的。王安石是一名文学大家,不仅在文学上成就颇丰,而且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树,他极力的推行变法来改变大宋王朝的局面,可是改革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于是他用一篇文章来回应反对派的指责,这体现了他的挑战精神。挑战精神,不仅仅是改革路上的利器,还是改革路上非凡的胆识和智慧,更是心忧天下的使命担当。挑战阵痛过后,才能迎来改革的新生。 ——《改革路上勇向前》
第一组:
(2)改革需要挑战精神。大家都在高呼需要改革,但是谁来改?怎样改?去改谁?当问题和措施具体化后,可能就会产生面临这样那样的挑战,尤其是当改革触动了失利集团的奶酪,这种危在悬崖绝壁的挑战,是可以预见的。一心推行改革的王安石遭遇到朝廷老臣司马光一行扣来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的严峻挑战,这要在别人,定会被打得落花流水,赶紧鸣金收兵、草草了事;但王安石却抖擞精神,直面同行抛来的如雷炸弹,以五个气势如虹的“非为”,排山倒海般地将这场挑战化为指责时人的靶子,并将之转化成改革的动力。挑战精神,不仅仅是改革路上的利器,还是改革路上非凡的胆识和智慧,更是心忧天下的使命担当。挑战阵痛过后,才能迎来改革的新生。——《改革路上勇向前》
世态冷暖、国家兴衰与你息息相关。“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先生的警戒之言回响耳畔,“与我无关”?不,你并非生活于真空的瓶子之中,在众多躺在过去功劳簿上的保守派摆出变法“与我无关”的漠然姿态时,王安石没有退却,将大宋的远方和大宋的子民装进心间,“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铿锵的热烈话语,对抗冷酷的守旧攻讦;“与我有关”的担当,展现了心忧国之衰的宽阔胸怀。“与我无关”,不过是懦夫自保的借口,不过是麻木者自我安慰的理由;在道义与责任的拷问下,这些搪塞之辞就如光影,阳光一照,就无处遁形。
—— 《和我有关》
第二组:
在流言面前保持理智和克制,是最好的修养。古人言: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在世俗流言面前,保持理智和克制,是一种处世睿智和人情练达的高级修养,这样经得住锤炼、摔打的人,一定是能吃苦、肯拼搏,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前行,最终站在高处看风景的人。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遭遇的到敌对势力的狂轰猛炸,“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的流言是致他和他变法于死地的五磅重型炸弹,一向性情急躁的他,却保持着超常的理智和克制:彬彬有礼回复,不急不徐娓娓道来,没有谩骂,没有撒泼,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道高一丈的恢宏气势,一来一往之间见证了一名士大夫的宏阔修养。美好的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当流言旋风般袭来,你能够静下来,让理智战胜轻率,让克制击败冲动,你也会沉淀非凡的修养,而这修养,会让你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最好的修养》
第三组:
第一组:王安石面对司马光的挑战,沉着应对;
第二组:王安石实施变法是将百姓、国家都看作“与我有关”;
第三组:王安石面对司马光的指责,保持理智和克制来应对,体现出极高的修养。
1.分析三组文段,看看分别选了《答司马谏议书》哪些事例来论证?
一材多用在叙例上要注意:
一是剪裁要准: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契合点,对材料进行定向裁剪,“只抓一点,不计其余”,无关的内容大胆舍弃。
二是表达要扣:表达时强化和突出这个契合点,把已知素材往论点上拉,从而使之能够证明论点。
2.第一组的两个片断,比较两者论据,你能发现差距在哪里吗?由此我们得出:
(1)明扣:叙例过程中增补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
(2)暗扣:从事例中找到突破口与话题挂钩,向题靠拢,紧扣观点的关键词展开叙述。
3.分析三组文段加框加粗部分,圈出重复出现的字眼,我们可以得出叙例要注意:
(1)剪裁准: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契合点,对材料进行定向裁剪,“只抓一点,不计其余”,无关的内容大胆舍弃。
(2)表达扣:表达时强化和突出这个契合点,把已知素材往论点上拉,从而使之能够证明论点。
(3)适当补:对在不歪曲原素材的前提下,根据论点,适当地补充语句,使之能够更贴切地论证观点。
4.总结:同一则素材,面对不同的观点,一材多用要注意什么?
【巩固练习】
阅读“孟晚舟事件”相关新闻,将之作为作文素材,论证三个不同的观点。
“孟晚舟事件”相关新闻
  特朗普政府曾将中国华为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又称“黑名单”)。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应美国当局要求逮捕并扣押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
  孟晚舟父亲任正非,面对媒体,公开回应道:“虽然很想念女儿,但我已经做好今生今世不再相见的准备!我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我绝对不会放弃大家的利益,去获得孟晚舟的自由。”
  2021年8月18日下午,孟晚舟引渡案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的审理全部结束,法官没有立即宣布判决结果。外界预计,判决结果有可能在加拿大今年的大选之后,也就是10月下旬或之后再公布。
  《环球时报》发起了网络联署活动,要求加拿大政府释放孟晚舟,已有超过1000万人参加联署。
   央视新闻评论说,无论判决结果是什么,这个案件从始至终都是一个政治案件,而不是司法案件。持续了两年多的审理,只是给案件披上了司法的外衣,其核心依然是美国为遏制中国设计的一个筹码,案件最终的解决还是取决于中美两国。
   人民日报评孟晚舟事件:政治打压不会遮蔽正义,更不会阻挡中国科技进步。孟晚舟事件是美国胁迫华为的一个棋子,是美国为了打压中国高科技发展、阻止中国领导下一代通信技术而刻意制造的政治杠杆。这样一种科技霸凌主义,目的就是要阻断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升级,维护美国的科技霸权和经济霸权。
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当地时间2021年9月24日,孟晚舟女士已经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即将回到祖国,与家人团聚。她在回国时更新的朋友圈发文:“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
观点1:国家强大,个人才能更有尊严
观点2:信仰凝聚强大的力量伴你度过至暗时刻
观点3:舍小家是为了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