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作文指导系列
核心概念的界定
原题重现:
证实性偏差,就是你一旦相信一个事实,就会下意识地去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选择性地注意和收集信息,并且排斥那些和你观点相悖的现象,从而得出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事实或真相。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 800 字。
一、什么是“核心概念”:
一篇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常有一两个词语对全文的思路起统领作用,这一两个词语就是文章的核心概念。
为什么强调紧扣核心概念展开论证:
1.纠偏:纠作文之偏——素材堆砌型。
—不能在提出观点后,将提供的材料抛之脑后,一味罗列事例、引经据典。
2.导向:导作文之向——任务驱动型。
—注重向内挖掘,始终紧扣写作任务,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事论理。
3.守正:守“文章合为时而著”之正。
—将个人的价值观念与时代理念有机结合,写出对生活、对文化的深层认知,贴合时代主旋律,体现高考试题“立德树人”的命题要求。
在展开讨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成人仪式是什么?按照“成人”的定义,“成人仪式”应当是学生由青少年成为成年人,由中学校园走向社会的一个节点,这同样意味着学生需要走出学校构建的集体,以独立的身份参与社会生活。由此可知,部分要求学生穿校服的学校所给出的“为了展现集体风貌”的理由,显然是与举行成人仪式的初衷有所出入的。
——《出众》
界定、辨析、理解核心概念: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晋 陆机《文赋》
原题重现:
证实性偏差,就是你一旦相信一个事实,就会下意识地去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选择性地注意和收集信息,并且排斥那些和你观点相悖的现象,从而得出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事实或真相。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 800 字。
读 题
二、如何界定“核心概念”:
一、解读法:理性阐释
(原因、属性、特质、范围、影响)
什么是证实性偏差,就是在于自己相信这个事实的心理暗示,一旦相信这种暗示,我们就会下意识排斥其它选择。
证实性偏差源于我们对自我认知的过度肯定,进而导致我们丧失对自我答案的判断力。
抽象化原则 ——避免肤浅
二、如何界定“核心概念”:
二、描述法:形象具体
找不到日记本的小孩总会认为是母亲拿的,三流侦探往往搜集坐实罪状的资料,粉丝只看到自家爱豆的正面消息,这就是证实性偏差。
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识让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主观色彩,但是带着有底色的眼镜去看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在色彩缤纷也会被染色,变得单调,这就是证实性偏差。
美国思维专家理查德●保罗说,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站在自我的立场。这样,我们看问题就难免片面,难免绝对。理解了人的有限性,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会产生证实性偏差。
举事例、作譬喻、引名言
具体化原则 ——避免空泛
二、如何界定“核心概念”:
三、比较法:
所谓“观察者偏差”,就是实验员为了验证自己事先假设的或既定的结论而更加注重符合该结论的因素排斥那些相悖因素的倾向。与之对应的还有受试者偏差,虽然主体不同,但我想道理与“证实性偏差”是一致的,其结果也往往导致谬误和极端。
比较相似、相近;对比相对、相反
形象化原则 ——避免干涩
三、借鉴学习:
结合例文,分析把握其概念界定、表述的方式,并在文中圈出其表述的语言标志。
文段一:
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证实性偏差,人都是先入为主的,并且有着自傲与偏执,所以人一旦相信一个事实,就会下意识去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在此刻,人们的心理一般都是一种焦虑、迫切的心境,他要向别人证实他是对的,因而他选择性地注意和收集信息,排斥相悖的观点,他们迫切地要找到自己愿意相信的“真相”。至此,他们也就彻底被困在“真相”的牢笼,被蒙上双眼,却自认光明。
——《真相》
文段二:
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被理性和感性缠绕,用血肉与情感构成,没有人拥有所谓的上帝视角,喜欢某物,相信某物,从而追随某物。由此有了成功与失败,欢喜与悲凉,创造出拥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世界,这就是证实性偏差的力量。
——《真相总流失于涕泪交加之中》
四、课堂演练:
结合自己的理解与立意写一段话,“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者选其一做出合适的界定和表述。(注意语言标志)
2020年12月31日,全国政协在北京举行新年茶话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解读法—理性阐释(根源、意义)
比较法—形象生动(相似相近)
描述法—形象生动(拆字法、作譬喻)
解读法—理性阐述(精神实质)
描述法—形象生动(引名言)
附学生课堂现场写作1、概念界定:老黄牛
所谓“老黄牛”精神,其实就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意志。内心有着明确的目的,找准方向后便默默地埋头苦干,不畏艰险,不去管那距离远近,前进便是胜利。有如那辛劳参与劳作上千年的老黄牛一般,面朝黄土,背朝蓝天,一步一迈地走下去,直到达到目的,否则誓不放松。我想这就是老黄牛精神。
附学生课堂现场写作2、概念界定:孺子牛
鲁迅曾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古今中外,不少名人都身体力行。证实了这一精神:袁隆平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为百姓生计奋斗着想;张定宇院士身患重病,却奋斗与抗疫一线,抢救了无数生命……由此可见,要想建设一番事业,就必须心系家国,为民着想,这就是我理解的“孺子牛”精神。
附学生课堂现场写作3、概念界定:拓荒牛
能在未被开垦过的荒地上作出一番成就,在从未有人涉足的“无人区”踏上中国人的脚印,是当代年轻人的使命。不畏艰险、不惧挑战、敢于创新、勇攀高峰,才能为祖国开拓出崭新的一片天地。能创新、勇开拓、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就是“拓荒牛”精神。
五、课后作业:
片段写作——修改自己的作文,结合自己的理解与立意,对“证实性偏差”做出合适的界定和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