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消除当前逆全球化思潮导致的世界各国发展不确定性风险,它体
现了大国崛起的文化自信。
D.原创节目《狮舞少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用“虎虎生威”的气势迎接亚运会,有利
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会导致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文化资源发生改
变,威胁国家文化资源安全。
B.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健全文化法制,有法必依,提高
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C.《技惊四座》第二季和《中国3分钟》都注重创新呈现方式,跨界融合多元新潮元素,精选
作品,使节目在海外深受欢迎。
D.浙江省余杭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已打造成了共同富
裕的文化高地和文化强区。
6.在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方面,推出《技惊四座》第二季的广东卫视与让文化艺术触手可及的余杭
区有哪些共同经验?请结合材料三、材料四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
煤海上有棵勿忘树梁衡
神东煤炭集团现在已经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最大煤矿之一,年产煤两亿吨。其煤田横跨山
西、陕西、内蒙古3个省区,是一片黑色的地下海洋。可是它的地表却是另一个绿海。汽车飞
驰,怎么也跑不出油松、山杏、白杨、柳树和沙柳织成的屏障。
工程师王义是学沙漠治理的,他也没想到从林学院一毕业就来煤矿上班。我们传统的观念
是挖煤先要砸破地壳,或竖井、斜井、露天,总之是开膛破肚,煤块、矸石、黄土、黑尘,一片狼藉。
我的家乡就产煤,小时就记得村里人下井弯腰背煤,被称为“煤黑子”。几十年后倒是现代化了,
但破坏力更大,把个秀丽的小山村子搅得天翻地覆。河也干了,泉也枯了,房也歪了,地也裂了。
农民耕地时,牛腿踏进地缝里拔不出来。
终于有一天我们觉悟了。30年前当神东矿开发时,地下还在规划,地上就考虑着怎么保持
水土了,同步成立了环保绿化中心。王义就是踩着这个锣鼓点来上班的。
【高三语文第5页(共12页)】
·22-03-423C·
当年王义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规划栽树。先拣那些最耐旱、抗沙的“先锋树种”,樟子松、沙
柳、沙棘开路。几年下来,它们虽其貌不扬却已携手连片,绿盖高原,蔚为壮观,初步压住了沙老
虎、水猛兽。又过了30年,共植树500万株、灌草58万亩,现在已是林涛滚滚,水草丰美了,远
处竞有悠闲的羊群。外来者怎么也想不到这里曾是荒漠,更不知下面就是煤矿。
矿区采过煤后会地面下沉。你想,每年从地下挖走两亿吨煤,那是多大的一个空洞,难免地
塌土崩,裂缝纵横。大地变成了一件碎布袍,这时需要有针线来缝补,而修补大地的最好的针线
就是林和草。老王领众人到林子里去看他们的修补功夫。虽然绿风吹过,已经芳草绵绵,树影
婆娑,但还是能依稀见到裂缝纵横的蛛丝马迹。有些裂缝宽能踏进一只脚,长则蜿蜒游走直到
望断之处。但是所有的缝隙都有树根穿过两边,正努力将这已分家的泥土拉紧,令人想起手术
后缝合的伤口。人常说地上有多大的树冠,土里就有多广的根系,这是多大的缝合力?要知道
一棵耐旱树种的根可以伸出去几百米长,一丛沙柳的毛根能覆盖500平方米。就这样下面飞针
走线,上面落叶填壑,接着水土弥缝,绿草盖野,还有了小动物,大地渐渐复苏如初。地球的活力
只有靠动植物的生命才能恢复。我感叹这13个矿井,1000多平方公里,下面机声隆隆,乌金滚
滚,上面却平静祥和,绿意盎然。
为了能够俯视全景,老王领我们登上一座海拔1188米的山头。就取这海拔的吉利谐音,他
们在这里修了一条“1188生态大道”。大道全长7公里,两边杨柳夹道,野花铺路,脚下按时间
顺序,每隔百十米就钉有一条金灿灿的铜踏板,上面刻着一行字。起步的第一块上刻:46亿年
前地球形成。以后有:…1984年起中国颁布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生态法;2018年中国成立生
态环境部…,共150条铜踏板。
而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杆的灯箱上按“山水田林湖草沙”分类,彩绘着相关的诗词,把你带入
人文之旅。如:“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水满平川月满船,船身撑入藕花边”等。其余还有很多
与生态有关的节气、习俗等内容的诗词绘画。一时绿风荡漾,神清气爽,仿佛回到唐宋陪王维、苏
轼悠游于山林。你能觉得这是一座矿山吗?在这样一条大道上走着,不用讲解员你也明白,煤炭
是地球给人类的珍贵馈赠,是多少亿年前由树木变成的,现在我们应该再报之以森林。
树木不但给人提供了物质利用,还承载着人类文明,它是一部有生命的史书,记载着人类活
动的每一个细节。神东矿这样的世界大矿,必定有一棵树见证了它的成长。于是,下午在去机
场的路上,我就让老王绕路领我去看看他们最早栽的一片林子。在一条矿区公路边我们选中了
一棵最有代表性的油松。它已有碗口粗、两丈高,劲枝穿绕,松针浓密,像一个英气勃发的小伙
子。正好树身的后面还保留了一小块未治理前的原生地貌,一片裸露的沙坡,让人没有忘记过
【高三语文第6页(共12页)】
·22-03-42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