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B 4.C 5.A 6.D 7.A 8.D 9.C 10.C 11.B 12.D 13.B 14.D 15.A 16.C 17.C 18.B 19.A 20.D 21.B 22.D 23.C 24.B 25.A 26.B 27.A 28.D 29.C 30.A
二、非选择题
31.(1)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4分,任意两点即可)
代表: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德里苏丹国。(2分,任意两点即可)
(2)作用:促进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推动欧洲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欧洲摆脱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统治;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6分,任答三点即可)
32.(1)差异:殖民城邦独立于母邦,与母邦在政治经济上平等。(2分)
影响:扩大了希腊文明的影响范围;促进了希腊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促进了殖民地的开发;为后来一些大帝国的兴起准备了条件。(6分,任答三点即可)
(2)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大大提升;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较前空前扩大;多海域贸易齐头并进;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6分,任答三点即可)
33.(1)特点:西欧城市经济独立。(2分)
影响: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兴办大学,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西欧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基础设施不足;城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工人面临严重的失业压力;国民素质有待提升;新兴城市建设缺乏规划,发展无序。(6分,任答三点即可)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一 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同学在学习《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课时,在地图中对区域文明的成就进行了标注。其中标注正确的是
A.①楔形文字 B.②60进制 C.③太阳历 D.④20进制
2.依据下图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判断该历史人物应是
◆霍布斯称他为“有史以来最具政治感的历史作家”。 ◆被历史学家誉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其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以独特的史学价值,成为西方历史学著作的典范。
A.修昔底德 B.希罗多德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3.某帝国在一段时期从地中海世界到印度边界,希腊文化都处于垄断地位,在任何地方希腊语都是官方语言、文化语言,以至一个人可以从希腊旅行到印度而不怕语言沟通不便。这里所描述的帝国应该是
A.亚述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波斯帝国 D.罗马帝国
4.考古学家在中亚阿尔泰地区的贵族石顶巨墓中发现了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丝织品,其中巴泽雷克三号墓出土的双色织锦最引人注目。这主要说明
A.丝绸之路架起沟通桥梁 B.战国时期双方已有直接贸易
C.中外文明交流源远流长 D.战国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发达
5.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据此可知,当时的欧洲
A.封君封臣相互依存 B.出现分裂割据局面
C.奴隶社会等级森严 D.社会环境宽松自由
6.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罗马法以其法理精深、体系完备著称于世,深刻影响着世界法制史发展的进程。罗马法形成系统、完整法律体系的标志是
A.《法学汇纂》 B.《法理概要》
C.《新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7.862年,北欧诺曼人首领留里克成为诺夫哥罗德王公,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留里克的亲属奥列格迁都建国,并一度发展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该国家指的是
A.基辅罗斯 B.金帐汗国
C.莫斯科公国 D.沙皇俄国
8.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学习笔记。
据此推断,该同学主要学习内容是
A.古代尼罗河流域的文明 B.辉煌的古代美洲文化
C.地跨亚非欧的古代帝国 D.中古时期的亚洲文明
9.东晋时期的高僧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到达天竺,并在此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其中“天竺”是指
A.波斯帝国 B.德里苏丹国
C.笈多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0.埃及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体现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而玛雅人的太阳金字塔实际是庙宇,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其附近还有一座用于祭祀月亮神的月亮金字塔。由此可见
A.文明发展有一定内在规律 B.玛雅文明借鉴了古埃及文明
C.世界区域文明具有差异性 D.区域文明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1.4世纪,世界上有四大强国,除了声名显赫的罗马帝国、波斯萨珊王朝和中国外,还有一个就是阿克苏姆王国。该国位于右图中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2.世界历史上出现过多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其中更替关系成立的一组是
A.波斯帝国——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亚述帝国
C.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
13.“不同文明与文化相遇的时候,其中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种文化呈现倾斜式的‘文化出超’。”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阿拉伯人把印度创造的数字传入欧洲
B.高丽王朝效仿中国唐朝设立三省六部
C.奥斯曼帝国把基督教改造为本国国教
D.日本幕府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4.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文明成果属于美洲的是
①大津巴布韦 ②玛雅文字 ③浮动园地 ④马丘比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下能够代表这个时代历史特征的新事物和新名词是
A.“日心说”、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
B.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C.城市出现、地理大发现、科学革命
D.商业革命、崭新大陆、理性王国
16.2022年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完成500周年。继麦哲伦之后,完成了人类第二次环球航行壮举的英国航海家是
A.卡蒂埃 B.哈得逊 C.德雷克 D.塔斯曼
17.据研究,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20年间共运输白银3000吨,这些白银又基本流入了中国。这反映了
A.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海外贸易 B.马尼拉商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C.中国在外贸中处于优势地位 D.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充满血腥
18.1500年欧洲人口在8000至8500万之间,1600年人口为1亿至1.1亿之间,1700 年为1.2亿,1800年为1.9亿。1800年的欧洲人口是1500年的2.23倍。这一时期欧洲人口的增长主要得益于
A.社会环境的相对安定 B.动植物跨区域的交流
C.病毒传播途径的阻隔 D.家庭生育观念的变化
19.15世纪中期,意大利城市上层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热衷于建造豪华的私人宫邸、别墅和花园。与此同时,人们对各种奢侈品——艺术品、书籍和来自东方的商品产生浓厚的消费热情。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B.商业革命影响市民生活
B.拜金主义已占据主流 D.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
20.1520年8月,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并呼吁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的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马丁·路
德此举意在
A.为德意志的宗教改革作准备 B.推动西欧各国摆脱教廷的控制
C.确立新教路德派的合法地位 D.促使德意志实现教会的民族化
21.伏尔泰曾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说明伏尔泰主张
A.主权在民 B.天赋人权
C.自由竞争 D.权力制衡
22.据史料记载,在1630—1700年来到北美的150000名移民中,有116000名移民在南部落户。据此可推断,当时
A.南部的移民政策更加宽松 B.工业革命在南部首先开始
C. 南部经济水平远高于北部 D.黑人奴隶贸易仍比较兴盛
23.“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托克维尔评价的“这场革命”
A.使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C.受到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D.推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
24.2019年12月13日,保守党领袖鲍里斯·约翰逊正式就任英国首相。据此可知,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A.约翰逊因国王支持而赢得胜利 B.保守党赢得英国议会下院选举
C.约翰逊获得内阁成员一致认可 D.反对党失去国王与民众的支持
25.有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索了下列关键词:“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扩展 B.垄断资本主义在全球的发展
C.十九世纪中期的欧美政治文明 D.工业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确立
26.伊丽莎白塔,旧称“大本钟”,建成于1859年,起到了准确报时的作用,后来成为伦敦的重要标志。大本钟的问世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工厂制度的出现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钟表技术的进步 D.生活节奏的加快
27.下表为英国1790年至1870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情况。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时段 年均增长率
1790—1815年 0.25
1816—1846年 0.35
1847—1870年 0.50
A.农业有力地支持了工业革命 B.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机械化
B.工农业经济实现了均衡发展 D.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充分利用
28.曾有外国学者指出,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材料中的“这个时期”指的是
A.18世纪上半期 B.18世纪后半期
C.19世纪上半期 D.19世纪后半期
29.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对社会主义提出了构想,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剥削和压迫、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等,并认为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据此可知,马克思主义
A.对社会主义的构想不切实际 B.弥补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
C.可指引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D.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30.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与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A.普法战争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1848年欧洲革命 D.工业革命
二、非选择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美]斯图亚特 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材料二
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低潮时期。那时的西欧,在基督教文化的垄断下,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几乎荡然无存,古典著作鲜为人知。然而,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从此,欧洲重新发现了希腊学术著作,为欧洲新文化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并列举同一时期“亚洲伊斯兰文明”的两个代表性国家。(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文化对欧洲文明进程所起的作用。(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移民,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如下图所示)。古希腊的海外殖民不仅和古代一般的民族迁移不同,更与近现代资本主义侵略有别,海外殖民通常由某一城邦发起,即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另立家园,即为子邦——殖民城邦,而殖民城邦与母邦在政治经济关系上都是平等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4世纪前后洲际贸易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15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世界贸易示意图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的殖民和近代殖民在本质上的差异,并简析古希腊的殖民带来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变化。(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18世纪后期开始的英国工业化运动给城市带来了沉重的社会问题。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巨大的住房压力使工人聚居地沦为城市贫民窟。生活垃圾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大量排放的烟尘及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空气,不断损害着居民的身体健康。经济危机动辄导致数十万人失业,越来越多的工人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生存条件不断恶化。同时,新兴的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缺乏整体环境方面的考虑。城市社会问题使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在经济上的特点,并简述城市自治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早期英国面临的城市社会问题。(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