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

文档属性

名称 未选择的路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2-25 20: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课时《一条未走的路》
教与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教与学重难点
1、 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1、 2、对于象征的理解。
教与学方法
指导,点拨、导读 ,自我探究、合作学习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名背诵或集体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上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学习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一条未走的路》。(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作者情况
罗伯特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2?整体感知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己试着和乐而诵,进一步激发情趣。
(3)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教师启发:说到路,人们自然会很容易地联想到生活之路。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
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
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哲理思辨;
  ……
人们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于是,人生的选择,也就是“路”的选择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一条未走的路》有着深刻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的。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吗?
(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我们学过的〈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都采用了这种写法。)
2、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第一节, 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 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静。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第三节, 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第四节, 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1、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很多,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诸多不竟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表达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选择,更要慎重对待。)  
小结:从全诗的结构看,诗人写自己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另一条未选择的路上。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就意味着放弃,放弃也蕴含着选择。所以这首诗中诗人恋恋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来意味深长。
  教师: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诗歌的内容和感情,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理解来读这首诗,希望大家能在诵读中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提问: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一条未走的路”
请大家展开讨论,谈谈你们的看法。(同桌或前后左右互相讨论,然后请同学发言。教师针对不同意见适当加以评述,但要鼓励发表自己的意见,表扬有创新精神。结果不必求统一。)
明确: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作答:
从诗歌内容与结构看,诗中虽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是那条“未走的路”;从诗歌的感情基调来看,诗人并不是要抒发为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而欢欣或庆幸,而是对未走的那条路的留恋;从诗歌的主旨上来说,诗人的写作意图是要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加以思索,从而也是对最初的选择的反思,进而告诫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之又慎。所以,诗歌以“一条未走的路”为题。
提问:2?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与《一条未走的路》有什么不同?
先讨论,后作答(方法同前)。
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一条未走的路》则表现出些许的忧郁。
  提问:3?这两首诗可能会对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先讨论,后作答(方法同前)。
明确: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透露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多的是给人以鼓舞;而《一条未走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考,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或许更能容易读者的共鸣。
三、课堂练习
1、诗人笔下的路显然不是指行走的路,而是指 : 2、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是因为这条路: 3、面的理解不合诗意的一项是:( )
A、选择什么路反映什么样的思想性格,看得出来,诗人是位好于探索、勇于探索的智者。
B、林间分出的两条路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诗人对它们都是向往的,只是“不能同时去涉足”,让他“久久仁立”,因为一旦选定了其中一条路,就失去了再走另一条路的机会。这里面透出了一丝淡淡的惆怅。
C、诗人依自己的判断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但他并不因为不能行走另一条路而后悔自责。他领悟到这是人生的必然性,甚至是某种不可摆脱的局限性,因此只能以从容平静的心态去接受它。
D、诗人告诉我们,他要从荒芜的土地上踏出一条路来,他坚信: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学习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认识与思考。怎样选择自
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困境,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尤其在我们初涉
世事的年纪,这两首诗教给我们的道理,会使我们受益无穷。所以说,读诗,使人增长智慧,
使人陶冶情操。希望同学们多读好诗,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更理智,更坚强,更乐观;使
自己的人生更丰富,更圆满,更精彩!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试着写一篇随笔,评论一下这首诗。300字左右。(四)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一条未走的路
   弗罗斯特哲理诗
   自然之路无奈
   ——选择————慎重
   人生之路留恋
   (象征)

七、教后记:




答案
1、 人生之路
2、 “荒草萎委,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人迹更少”。
3、 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