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马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
2.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认识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愚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
2.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学习难点】
认识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愚昧。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按课文填空
⑴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⑵是马也,______________,食不饱,力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
⑶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_______________ 其真不知马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故虽( )有名马 ⑵才美不外见( )
⑶策( )之不以其道 ⑷其( )真无马邪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二、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
⑵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
⑶才美不外见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
⑷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
⑸其真无马邪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
③食不饱,力不足 ___________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
①虽有千里之 ___________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
①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_
②执策而临之 ___________
①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
①不以千里称也 ______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
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
②执策而临之 ___________
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_
③其真无马邪 ___________
④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
①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___________
②马之千里者 ___________
③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_
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
3.词类活用
⑴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食或尽粟一石。尽:___________
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___________
⑷才美不外现。美:___________
⑸策之不以其道。策:___________
⑹食之不能尽其材。尽: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⑴故虽有名马(虽,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⑵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⑶是马也(是,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⑸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⑹策之不以其道(道,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5.特殊句式
⑴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⑵马之千里者。
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⑷策之不以其道。
三、合作探究
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4.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四、拓展探究
1.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2.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五、课堂检测
㈠根据理解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㈡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⑴骈( )死于槽枥之间 ⑵才美不外见( )
⑶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⑷执策而临之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马之千里者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何陋之有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曾不能毁魁父之丘。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策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B.尽⑴食之不能尽其材 ⑵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C.其⑴其真无马邪 ⑵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D.而⑴执策而临之: 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2分)
6.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六、布置作业
1.归纳整理文言知识。
2.课外阅读《杂说》其它三篇。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一、1.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⑵虽有千里之能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⑶食之不能尽其材⑷其真无马邪
2.⑴即使 ⑵同“现” ,表现在外面 ⑶驾驭 ⑷难道,表反问语气
3.⑴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
⑵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⑶驾驭它不能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到它的鸣叫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二、1.⑴“祗”同“只”,只、仅⑵“食"同“饲”,喂养⑶“ 见 ”同“ 现 ”,显现。⑷“ 材 ” 同“ 才 ”,才能⑸“ 邪 ”同“ 耶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
2.⑴①顿②通“饲”, 喂养③吃。⑵①吃尽②使竭尽⑶①才能,能力②能够⑷①鞭打②马鞭⑸①经常②普通⑹①因为②按照⑺①连词,表转折,但是②连词,表修饰③连词,表承接⑻①代词,代“千里马”。②代词,代鞭策千里马的方法。③难道,表反问语气④④恐怕,表推测语气⑼①的,助词②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③它,代千里马,代词④不译,补充音节
3.⑴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⑵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⑶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⑷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的素质⑸名词用作动词,鞭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4.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⑵(古义:有时;今义:连词,或者。)⑶(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⑷(古义:等同,一样;今义:等候。)⑸(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安全,平安。)⑹(古义:正确的方法;今义:道路。)
5.⑴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于奴隶人之手祇辱
译文: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里。
⑵倒装句,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千里之马者
译文:(能日行)千里的马。
⑶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
译文: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去喂养(它)。
⑷省略句:(食马者)策之不以(策)其道。
译文:驾驭它不能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
三、1.第一段,提出论点,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段, 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第三段,总结全文,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点明中心。
2.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借马说人”,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3.⑴伯乐: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⑵千里马:即人才。⑶食马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4.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小结:
全篇作者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揭露了统治者不善于识别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全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的命运来比喻人才的命运,文章采用反问、设问、排比等修饰手法,反复论述,层层深入,耐人寻味。
四、1.⑴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⑵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⑴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
⑵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才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
⑶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五、㈠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㈡1.⑴并列⑵同“现”,显现,表现⑶等:等同,一样;⑷面对
2.C(A.的 B.宾语前置的标志C.定语后置的标志D.这)
3.C(A.名词活用动词,鞭打/记录 B. 使……尽,竭尽 /完,没有 C.难道,表反问语气/难道,表反问语气 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
4.⑴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去喂养它。
⑵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真的是不能识别千里马吧。
5.怀才不遇
6.示例:①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②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③了要做到心平气和,相信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言之成理即可)
⑴食
⑵尽
⑶能
⑷策
⑸常
⑹以
⑺而
⑻其
⑼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马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
2.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认识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愚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
2.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学习难点】
认识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愚昧。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按课文填空
⑴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⑵是马也,______________,食不饱,力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
⑶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_______________ 其真不知马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故虽( )有名马 ⑵才美不外见( )
⑶策( )之不以其道 ⑷其( )真无马邪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二、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
⑵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
⑶才美不外见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
⑷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
⑸其真无马邪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
③食不饱,力不足 ___________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
①虽有千里之 ___________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
①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_
②执策而临之 ___________
①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
①不以千里称也 ______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
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
②执策而临之 ___________
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_
③其真无马邪 ___________
④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
①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___________
②马之千里者 ___________
③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_
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
3.词类活用
⑴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食或尽粟一石。尽:___________
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___________
⑷才美不外现。美:___________
⑸策之不以其道。策:___________
⑹食之不能尽其材。尽: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⑴故虽有名马(虽,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⑵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⑶是马也(是,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⑸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⑹策之不以其道(道,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5.特殊句式
⑴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⑵马之千里者。
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⑷策之不以其道。
三、合作探究
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4.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四、拓展探究
1.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2.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五、课堂检测
㈠根据理解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㈡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⑴骈( )死于槽枥之间 ⑵才美不外见( )
⑶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⑷执策而临之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马之千里者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何陋之有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曾不能毁魁父之丘。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策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B.尽⑴食之不能尽其材 ⑵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C.其⑴其真无马邪 ⑵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D.而⑴执策而临之: 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2分)
6.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六、布置作业
1.归纳整理文言知识。
2.课外阅读《杂说》其它三篇。
⑴食
⑵尽
⑶能
⑷策
⑸常
⑹以
⑺而
⑻其
⑼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