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24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24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8 22:1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朗诵光未然的诗《黄河颂》,回忆它所表现的黄河的个性和形象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黄河从来都不是一条自然地理学意义上的河,而是在“人化”的语境中塑造起来的文化象征。黄河“像一个巨人”,“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黄河的个性和精神仅止于《黄河颂》所写的几个方面吗?人的个性往往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得最为充分,黄河的个性也可能在某个具体的地点得到集中呈现。
例如:在壶口,在一个枯水季节,作家梁衡站在黄河的河心,就感受到了黄河别样的个性,也引发了他独特的思考。
壶口瀑布
梁衡
黄河
壶口瀑布
宜川县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仅次于贵州黄果树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走近作家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其代表作品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感思录》《觅渡》等。
检查预习,积累词语
【告诫】
【震耳欲聋】
【推搡】
【前呼后拥】
【霎时】
【驰骋】
【漩涡】
【寒噤】
【雾霭】
gào jiè
zhèn ěr yù lóng
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tuī sǎng
推来推去 。
qián hū hòu yōng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护卫。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shà shí
形容极短的时间。
chí chěng
可以形容骑马奔跑、驰骋原野;也可形容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还可形容瀑布飞流而下的样子。
xuán wō
指水流遇低洼处或不同温度和速度的水流相撞所形成的螺旋形涡旋;也比喻气体、烟雾等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流向;还比喻某种使人不能自脱的境地。
hán jìn
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
wù ǎi
雾气,形容雾气腾腾的样子。
【迂回】
【汩汩】
【打旋】
【如丝如缕】
【湿漉漉】
【凿】
【窟窟窍窍】
【怒不可遏】
【剁】
【铸】
yū huí
回旋、环绕;指在思想或表达方式上绕圈子的性质或状态;一种作战方式,进攻的军队绕向敌人深远侧后作战;也指路十分曲折或一种自然景象。
gǔ gǔ
拟声词,形容波浪声;比喻文思勃发;形容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dǎ xuán
这里指水回旋流动。
rú sī rú lǚ
形容纤细。也常用来形容心意柔软而细腻。
shī lù lù
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打孔;挖掘。
záo
kū kū qiào qiào
窟窿;洞。
nù bù kě è
愤怒得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duò
用刀向下砍 。
zhù
本意是指把金属熔化后倒在模子里制成器物,也指锤炼,雕琢。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壶口瀑布地点在哪儿?作者写了几次到壶口?怎样安排的详略?
晋陕两省边境 ;两次;略写雨季看壶口瀑布,详写枯水季节看壶口瀑布。
2. 筛选整合文中语句说说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3.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交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总起下文。
第二部分(2-5)叙述了两次观赏壶口瀑布的不同感受,展现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
第三部分(6)通过联想,赞美了黄河的伟大精神,揭示主题。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全班同学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气势来)
1、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不同之处何在?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2、初次相识,作者感受到了雨季壶口瀑布具有的哪些特点?
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锅沸水”,水势浩大,涛声如雷,令人害怕……
3、他具体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哪些奇特景象?
①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
②雾气:弥漫(扑面而来);
③河水:正沸着;
④瀑布:被急急吸去的水流;水不断地冲进去,冲进去.
二、朗诵3-5自然段,合作交流:
1、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具有哪些特点?
是真的瀑布,景观丰富多彩:雄浑壮阔,陡峭奇艳,多姿多彩。
2、作者观察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立足点在哪儿?它有没有变化?采用了哪些视角来观察?观察了哪些景物?分别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征?
河心


俯视
仰视
由上而下
由下而上
龙槽两边:河水、水雾、彩虹
平视
龙槽,写壶口得名原因
河面,看巨瀑之源头
跌入龙槽,碎为水雾
升起彩虹,消失在远山
俯视
河底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
多姿多彩


阳刚
崇高

震撼人心
(静)
(静)
刚柔相济,层次分明
定点换景
3、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何要写“脚下的石”?
第一,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文章以写水为主,但不宜对石不置一词;
第二,作者定点换景,游目四顾,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转换自然;
第三,作者所感慨的小小壶口却集纳了所有水的形式,兼容了人的各种感情,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约束,因而接下来描写“脚下的石”也是很自然的;
第四,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
理解“所感”,把握内涵
1、本文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游记”,具备“游记”的典型特征。一般而言,“游记”有三个要素,有哪三个要素呢?
“所至”(游踪)、“所见”(风貌)、“所感”(感想)
2、简要介绍游记三个要素的基本特征。
(1)“所至”是游记的线索,也是写景抒情的基础。以游踪作为全文的线索,遵循时间先后的顺序,按照立足点的变化组织文章内容,是游记最常见也最标准的模式。游踪不是实录游程,可以进行艺术化的剪接和调度。游踪不一定都是明显的“移步换景”,还可以“定点换景”。
(2)“所见”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游踪所及的人、事、景、物,都可以成为游记的内容。描写景物,要选择最能触动自己的来写,这样写出来的景物才有灵性,有生命。同时,要选择景物的美表现得最集中、最典型的“点”,细加描绘。
(3)“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游览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认识与思考,既可以独立于写景之外,自由抒发,也可以融化在对景物的描写中。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要做到自然、独到。
3、本文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1)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2)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前者重在描写雨季时壶口瀑布水势之大,偏重“可怕”;后者重在突出瀑布本身的“险”,偏重“震撼”。
(3)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作者由自然联想到人本身,巧妙地把水的多样性与人的多情联系起来,文章的意蕴也变得丰富起来。
(4)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5)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作者的思考有两个层次:第一,黄河是柔中带刚的,蕴蓄着无尽的力量,所以才能穿凿巨石,改变地貌;第二,未经磨难不成材,黄河的个性也是在巨石的逼迫、抵拒中在最终铸就的。这两层思考让文章富有理性色彩,有了深度和质感。
观景时的直接体验
由景物引发的感想
基于景物进行的带有较多理性色彩的思考
4、“我突然陷入沉思”,黄河以她宽广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请找出“喜、怒、哀、怨、愁”,所指代的具体描写。
喜:“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怒:“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哀:“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愁:“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再读课文第4-6自然段,感受感想与景物特征之间的关系。所谓景物描写与抒发的情感不能“脱节”,关键就在于思想感情特征与景物特征之间的某种“相似”“相通”。
诵读课文,赏析语言
一、反复阅读第3、4自然段,品析其语言的妙处,并试着写一段赏析文字。(提示:文章的语言妙处甚多,赏析时不妨只选其一点,从文本出发细加分析,分条阐述;不要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也不要简单概括,脱离文本。)
在动词使用方面很有特点:
第一,选词准确,词语丰富。如描写即将坠入深沟的河水。连用“挤”“撞”“推”“搡”“呼”“拥”等动词,非常准确地表现出水的种种动态。
第二。适当重复,形成特殊的表达效果。“跌”字在这段中出现了六次,突出强调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动态,特别是第4段。在不长的语句中,连续五次使用“跌”,三次使用“碎”。不仅强化了瀑布流水的力度,也因适当的重复而形成了独特的音节效果。
第三,运用拟人手法,用人的动作写水的动态。这两段中的动词,很多都常常用来表现人的动作,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像“走”,“折返”“迂回”“觅”等动词都是如此,这些动词使文章的描写更有形象性,更易打动读者,也更能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1、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这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河水比作沸水,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之水在雨季时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凶猛景象。突出壶口瀑布的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惊叹之感。
2、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飞,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这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和巨大的能量,表达作者的惊叹之情。
二、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3、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这句运用衬托的手法,通过写我的感觉来突出壶口瀑布水势浩大、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惊叹之感。
4、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挤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通过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奔腾激越的情势。表现出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充溢着催人奋进、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5、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无形的大洞吸着,顿时拢成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运用比喻、拟人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而碎成点,碎成雾的形态。抒发作者由衷的赞叹。
6、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运用比喻,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刚板”,传神的体现出黄河的浑厚、壮阔、猛烈、凝重。突出了壶口瀑布水势变化之大,表达作者的震撼之情。
7、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形态,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使文章灵动多姿。
8、“整个龙漕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这柔和的水硬是将铁硬的石寸寸到地剁去”。
作者运用“切”“剁”两个有力度的动词,并用“齐齐”“寸寸”加以修饰,形象地表现了黄河与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与不懈的伟力。表现了作者的震撼之情。
①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③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写景是为了抒情言志。课文在描写壶口水势时,寄寓了惊叹之情。表现了河水催人奋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④用词准确,词语丰富。如描写即将坠入深沟的河水。连用“挤”“撞”“推”“搡”“呼”“拥”等动词,非常准确地表现出水的种种动态。
三、可以从哪些方面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1)运用拟人修辞方法。写河水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整齐的排比句式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精神的赞美之情。
(2)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概括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民族历尽艰难、宁折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总体特点:畅达自然、典雅凝练
具体特点:
1、节奏感强,张弛有度。
2、善用拟人,生动形象。
3、用词准确,表现力强。
感悟文本,理解主题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梁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写作意图:
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在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意境,一种哲理,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在壶口将其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开阔视野,拓展阅读
游记这一体裁,涉及内容广泛,写法自由,风格多样,读来既能增广见闻,也能带来美的享受,引发心灵的共鸣。课外阅读郁达夫《西溪的晴雨》、徐迟《黄山记》、王充闾《读三峡》等,体会他们在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