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2课时 课件(2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2课时 课件(2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18 16:5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2课时)
本节学习要求: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学习目标:
1.感受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地域差异事实。
2.从物质、能量交换的角度掌握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
3.知道地域差异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能用地图说明陆地上有不同的
自然地带。
4.用实例说明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表现。
知识框架
不同尺度

地域差异
陆地地域
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
分异规律
地方性
分异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

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

地域分异规律
太阳辐射量
距海远近
物质迁移能量交换
根本原因
外部条件
地域差异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目录
地方性分异规律

1.垂直地域分异的表现
2.垂直地域分异的原因
3.垂直分异规律与陆地分异规律的关系
4.纬度、高度、坡向对垂直分异的影响
三.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垂直地域分异的表现
天山山景
天山北坡垂直地带分布
山地灌丛草原带
高山草甸带
山地针叶林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冰川带
2.垂直地域分异的原因
气温
降水
海拔升高
降水
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
“少—多—少”变化。



天山北坡垂直地带分布
物质迁移、能量交换
海拔
升高
气温
降低
降水
变化
水热
组合
差异
垂直
地域
差异
高大的山体随着海拔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从山顶到山麓,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
2.垂直地域分异的原因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关系
天山北坡垂直地带分布
天山山麓温带荒漠景观
观察并指出天山山麓自然带与所处地域陆地自然带的关系。
规律一: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山麓自然带)与所处的陆地自然带一致。
3.垂直分异规律与陆地分异规律的关系
规律一: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山麓自然带)与所处的陆地自然带一致。
说出阿尔卑斯山和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麓自然带。
阿尔卑斯山
乞力马扎罗山
3.垂直分异规律与陆地分异规律的关系
天山北坡垂直地带分布
3.垂直分异规律与陆地分异规律的关系
3.垂直分异规律与陆地分异规律的关系
天山北坡垂直地带分布
规律二: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更替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但不是相同)。
4.纬度、高度、坡向对垂直分异的影响
乞力马扎罗山比阿尔卑斯山多哪些植被类型?
分析垂直带谱的数量跟纬度有什么关系?
如果乞力马扎罗山的海拔只有3000米,它还能成为赤道雪山吗?
如果乞力马扎罗山的北坡的相对高度比南坡小2000米,那么北坡的垂直带谱会发生变化吗?
规律三: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
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4.纬度、高度、坡向对垂直分异的影响
观察乞力马扎罗山的常绿阔叶林带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水热条件较好,常绿阔叶林在南坡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
规律:坡向——降水——水热组合——自然带
迎风坡
4.纬度、高度、坡向对垂直分异的影响
观察阿尔卑斯山落叶阔叶林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阿尔卑斯山位于北半球,尽管南坡为背风坡,但是也为向阳坡,光照条件更好;
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南坡的太阳辐射量更大,热量条件更好,所以落叶阔叶林在南坡分布相对位置更高。
规律:坡向——太阳辐射——水热组合——自然带
背风坡
阳坡
4.纬度、高度、坡向对垂直分异的影响
阿尔卑斯山针叶林带在北坡分布的相对位置较高,高山草原带在南坡分布的相对位置较高,这是为什么呢?
北坡为迎风坡且为阴坡,降水较多,太阳辐射量较少,形成相对冷湿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针叶林的生长;南坡为背风坡且为阳坡,降水量较小,太阳辐射量较大,形成相对暖干的自然环境,适宜高山草原的发育。
规律四:不同坡向的水热组合不同,自然带分布的海拔也不同。
背风坡
阳坡
迎风坡
阴坡
山地纬度、高度、坡向
物质迁移、能量交换
海拔
升高
气温
降低
降水
变化
水热
组合
差异
垂直
地域
差异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小结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自然带
示意图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水热条件 海拔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①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山麓自然带)与当地自然带一致。
②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更替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
然地带变化相似。
③纬度位置越低、海拔越高的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越完整。
④不同坡向的水热组合不同,自然带分布的海拔也不同。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小结
地域差异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目录
地方性分异规律

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丹霞山对应的气候及自然带应该是什么?
丹霞山植被分布状况图
从谷底到山顶,观察丹霞山实际植被分布情况。导致谷底到山顶植被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材料一: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图所示)。
材料二: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巨厚红色砂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1)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
常绿硬叶灌丛 常绿硬叶矮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硬叶林/硬叶矮林
硬叶
灌丛、矮林
变异
水分
较少
光热不足
矿物养分不足
风速较大
(1)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
变异后的植被是什么?与原来的地带性植被相比有什么
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如何?这些自
然环境特征跟当地的哪些地理要素相关?
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
山顶风力较大、光照较强,蒸发旺盛
砂岩透水,下渗较强,保水性差
山顶流水侵蚀较强,养分流失严重,土层薄
(2)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植被变异为季雨林的原因。
与原来的地带性植被相比,季雨林有什么特点?
这些特点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如何?这些自
然环境特征跟当地的哪些地理要素相关?
常绿阔叶林
沟谷季雨林
变异
热量更丰富
水分更充足
沟谷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散失
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
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较小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相对平地
热量适中 排水良好
土壤水分适中
发育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地方性分异规律
山顶陡坡
低洼沟谷
风大 光照强 降水较多转为坡面径流
地形改变
土壤含水量少
土壤改变
发育较耐旱的
硬叶矮林、灌丛
植被改变
热量不易散失 汇水丰富排水不畅
土壤水分较多
发育季雨林
山顶—坡度大-水土流失
谷底—坡度小-水土汇集
地形部位
的差异
水分热量
的分异
导致谷底到山顶植被变化的主要原因归纳:
地方性分异规律
受地形、岩石风化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分异规律。
物质迁移
能量交换
植被
分异
课堂小结
不同尺度

地域差异
陆地地域
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
分异规律
地方性
分异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

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

地域分异规律
太阳辐射量
距海远近
物质迁移能量交换
根本原因
外部条件
海拔
宏观
微观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