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4.4.2血流的管道──血管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4.4.2血流的管道──血管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18 15:3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 4.4.2 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单选题
1.在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血管中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对这些血管描述正确的是( )
A.结构特点与其适于物质交换的功能相适应
B.管壁的内面有瓣膜
C.管壁极薄,仅由内外两层上皮细胞构成
D.管内血液流动速度较快
2.如图是人体下肢某处血管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示①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静脉
B.图示①血管的特点是管壁较薄,管腔较大,弹性小
C.图示③是把血液从身体各个部位送回心脏的动脉
D.图示②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毛细血管
3.医生帮病人“把脉”时(如图),会感觉到该处血管有节奏地搏动,关于该血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血管是静脉,流动着静脉血 B.该血管内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C.该血管内的血液往手指的方向流 D.该处血管如果破裂,应该在远心端止血
4.下列关于动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一般分布较深 B.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
C.四肢动脉的内表面有瓣膜 D.动脉硬化后,会影响血流速度
5.下列各图中,箭头表示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方向,能确定为动脉的是
A. B. C. D.
6.下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小鱼尾鳍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箭头表示血流方向),由图可知甲和乙分别是( )
A.甲、乙都是动脉
B.甲、乙都是静脉
C.甲是静脉,乙是动脉
D.甲是动脉,乙是静脉
7.如图为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a、b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B.甲内血液氧气较少,丙内血液氧气较多
C.通过c过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D.乙与丙相比,管壁较薄,管内血流速度快
8.如图是人体内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血管分布较深,弹性较大
B.图中血流速度越快越利于物质交换
C.该血管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
D.物质交换后血液中二氧化碳降低,含氧量升高
9.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是()
A.管璧较薄,弹性小
B.管内的血流方向为:由主干流向分支
C.管壁的内表面有瓣膜
D.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
10.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时,可观察到毛细血管 ( )
A.红细胞单行通过 B.血管直径最粗
C.血流速度很快 D.血管发生分支
11.下列关于“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尾鳍作为观察部位,是因为尾鳍有薄而透明的特点
B.用低倍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C.若观察到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则该血管是动脉
D.等小鱼安定后,再将盖玻片盖在尾鳍上
12.下列关于“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光时应依次调节粗准焦螺旋﹑转换器、遮光器和反光镜
B.将小鱼用湿纱布包住待其安定后,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
C.根据“内径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特点识别毛细血管
D.只有用高倍物镜,才能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
13.把心脏中的血液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淋巴管
14.西医常往患者手背里的“青筋”输液来治病,“青筋”指的血管是(  )
A.静脉 B.毛细血管 C.动脉 D.肺泡
15.如图是心脏、血管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若血液从心脏出发,再次回到心脏,所经过路线最合理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甲→丙→乙→丁 D.甲→丙→丁→乙
16.我国提倡无偿献血。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采血,而非动脉采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 B.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C.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D.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二、综合题
17.下图甲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图像(图中箭头代表血流方向,均为向右流动),分析并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用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并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其目的是_____。
(2)通常情况下,我们应使用____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3)在图乙所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中,a 是_____血管,b 是_____血管。
(4)若要把视野右下方的血管 c 移到正中央,则培养皿应向_____移动。
(5)血液在血管里不断的流动,为其提供动力的器官是_____。
18.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病毒疫情,新冠病毒主要破坏人的呼吸系统,下图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检测要做咽拭子,取样部位是图中的[_____ ]。
(2)严重病人呼吸困难,主要是图中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 ]__________纤维化严重影响了呼吸。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较,__________的含量明显减少。
(4)为了控制新冠病毒疫情,护士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血液抗体检测,医生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__________(选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5)为防治病毒感染,阻止病毒传播,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养成与呼吸系统有关的良好生活习惯是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9.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区别: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血流方向
动脉 把___中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___的部位 较___,弹性____ 管腔较小 ____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___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__,弹性__,内有_____ 管腔____ ___
毛细血管 连接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 数量___,分布广 非常薄,只由一层____构成 管腔最小 最慢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详解】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选项BCD不符合毛细血管的特点,选项A 符合毛细血管的特点。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2.D
(1)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如表: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2)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3)图中,①动脉、②毛细血管、③静脉。
【详解】
A.图示①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动脉;A错误。
B.图示①动脉血管的特点是管壁厚,管腔较小,弹性大;B错误。
C.图示③是把血液从身体各个部位送回心脏的静脉;C错误。
D.图示②是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D正确。
故选D。
【点睛】
牢记三种血管的特点和分布是解题关键。
3.C
三种血管的比较:
【详解】
A.脉搏即动脉的搏动。 切脉一般取近手腕部的桡动脉。桡动脉内流动脉血,错误。
B.桡动脉内没有瓣膜,错误。
C.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所以桡动脉内的血液往手指的方向流,正确。
D.该处血管如果破裂,应该在近心端止血,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脉搏是动脉的搏动。
4.C
人体的血管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血流方向和血管特点: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从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详解】
A.动脉一般分布较深,静脉一般分布浅,A正确。
B.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B正确。
C.四肢静脉的内表面有瓣膜,四肢动脉的内表面没有瓣膜,C错误。
D.动脉硬化后,血管管径变小,血流速度减慢,D正确。
故选C。
5.C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动脉,动脉一般分布较深;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有的分布较浅,有的分布较深;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分布最广。
【详解】
AB.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从分支流向主干,因此AB项的图示可表示静脉血管,AB错误。
C.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从主干流向分支。因此,该图可表示动脉血管,C正确。
D.毛细血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故该图可表示毛细血管,D错误。
故选C。
6.C
图中:甲是静脉血管,乙是动脉血管。
【详解】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据此可知,图中甲是静脉,乙是动脉。
故选C。
7.D
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通气),肺泡内(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气体交换。
题图中b吸气,a呼气,cd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详解】
A.肺泡内的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b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吸气过程;a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呼气过程。可见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A不符合题意。
B.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乙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d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c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也由血管甲中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血管乙中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BC不符合题意。
D.肺泡处的血管根据血流方向可判断,血管甲是动脉血管,血管乙是毛细血管,血管丙是静脉血管。这三种血管的比较如下:
血管类型 功能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根据表格,D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详解】
A.从图中可以看出血管内的红细胞是单行通过,因此图中的血管是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弹性小,A不符合题意。
B.该图为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慢,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
C.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符合题意。
D.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详解】
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负责把心脏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为动脉,管内压力大,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负责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为静脉,管内的血流方向为由分支流向主干,管内压力较小,管壁较薄,血流速度慢,在四肢的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的倒流,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除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外,其它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管的种类和特点。
10.A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详解】
A.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A符合题意。
B.毛细血管直径最细,B不符合题意。
C.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是最慢的,C不符合题意。
D.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
A.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选择尾鳍作为观察部位,是因为尾鳍有薄而透明的特点,A正确。
B.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且视野宽,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C正确。
D.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等小鱼安定后,将载玻片盖在上面,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实验步骤、现象。
12.D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实验的注意事项,并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详解】
A.对光时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调节光线,选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双手转动反光镜,直至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止,并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强弱,A正确。
B.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时,要保证鱼的存活,所以用湿纱布将其包住,保持小鱼正常呼吸,B正确。
C.毛细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动脉,C正确。
D.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要使用低倍物镜观察,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3.A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详解】
人体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是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静脉、动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的血液流动方向。
14.A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分布、功能如表:
【详解】
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有的静脉与动脉伴行,位置较深,有的静脉位置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与伴行的动脉相比,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的内表面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所以手背上的一条条“青筋”实际上是静脉。
故选A。
【点睛】
解题关键是理解血管的种类和功能。
15.B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乙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丙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丁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
由分析可知,乙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运往身体各处,丙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运回心脏,丁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动脉和静脉的,血液从心脏出发,再次回到心脏,所经过路线: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脏,因此经过路线最合理的是甲→乙→丁→丙,B正确。
故选B。
16.A
3中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如下:
【详解】
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所以在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血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所以A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静脉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17.(1)保持小鱼的正常呼吸
(2)低
(3) 动脉 毛细
(4)右下方
(5)心脏
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的判断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连接最小动脉和静脉的血管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1)
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2)
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
(3)
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判断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a小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c小静脉;连接最小动脉和静脉的血管是毛细血管,b毛细血管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4)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把视野中偏右下方的物像血管c移动正中央,玻片标本应往右下方移动。
(5)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液就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里循环流动,心脏能不停的收缩和舒张,产生血液循环的动力.所以,血液在血管和心脏内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
18.(1)②
(2)⑥肺
(3)氧气
(4)静脉
(5)常通风,戴口罩等
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⑦呼吸道包括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⑥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1)
正常人咽峡部培养应有口腔正常菌群,而无致病菌生长。咽部的细菌均来自外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机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和其他外部因素下可以出现感染等而导致疾病。故咽拭子,取样部位是②咽。
(2)
肺内支气管末端有许多的肺泡,数目多,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新冠肺炎病人呼吸困难,主要是图中的⑥肺纤维化,因为它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3)
在细胞的线粒体内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较,氧气的含量明显减少。
(4)
动脉血管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毛细血管一般比针头还细、血量少,且流动最慢;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因此在抽血和输液(俗称打吊针)时,医生把针刺入静脉血管。
(5)
为防治病毒感染,阻止病毒传播,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养成与呼吸系统有关的良好生活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吸烟,坚持体育锻炼,戴口罩,室内多通风等。
19. 心脏 深 厚 大 快 心脏 薄 小 静脉瓣 大 慢 多 上皮细胞
人体有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各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详解】
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其结构特点是: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其结构特点是: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较大,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其结构特点是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管的特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