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读懂古诗,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
3. 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诗人苏轼豪迈奔放的作品风格。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读懂古诗,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
教学难点:
1.赏析诗中景物特色,和比喻手法的运用。
. 2.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诗人苏轼豪迈奔放的作品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课前播放配乐画面。(课件出示西湖美景图片)
2.上课后,师问:同学们,这些景点是在哪里?(生:杭州西湖)
3.说起西湖,我们不能不说到古时候的一位大诗人。(出示苏轼图像及“苏轼”。)
师:北宋的苏轼曾两度到杭州为官,他向朝廷力争不能废除西湖,并带领杭州人民治理西湖,使西湖愈发秀丽典雅。后人为了纪念苏轼,将西湖中的一条长堤命名为“苏堤”。
4.今天,我们就走近苏轼,走近苏轼笔下的西湖。
二、初学古诗
1.释题:
(1)这首诗题目有点长,谁能读好它?(指名读),(师评:你能读出题目的停顿和节奏)。师画出停顿符号: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师:还有谁能像他一样读?
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点拨:①时间:六月二十七日,是农历六月的二十七日,相当于暑假里的七月底、八月初中的某一天,此时正是盛夏时节。
古诗中的某月某日,都是农历,如:(出示)齐读。
②地点:望湖楼,一座观景楼,地点就在西湖边;
③心情:醉。)
(2)能说说诗题的意思吗?
(生:六月二十七这天,诗人在望湖楼上,趁着醉意写下了这首诗)(一名学生说)
(3)设疑:
“醉”诗人仅仅是酒醉吗?学习古诗后,也许你会有新的理解。
2.初读古诗:
(1)诗人带着醉意写下的是一首怎样的诗呢?(师点击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2)打开书,自由读诗,读正确读流利,如能读出节奏就更好了。
(3)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出示)
(师评1:你读得正确又流利,不错!
师评2:你读出了诗的节奏和韵味,真了不起!)
(4)我们一起读读吧!
三、精讲古诗
1.这是一首写景诗,每一行诗主要写了哪一种景物呢?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生:诗中主要写了云、雨、风、水。)(师将课件中四个字变红)
【生如果答错时,师问:到底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呢?第一行主要写了什么景物?(云);依次交流第二、三、四行主要景物,生说,师点击课件变红。】
2.(1) 这云怎么样呢?出示句和图。
(2)理解了这个“未”就知道了。“未”是什么意思?(没有)未遮山呢?(还没有来得及遮住山);什么还没有来得及遮住山?(乌云像打翻的黑墨水)把这句话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读?
(3)这样翻滚,来势这样汹涌的黑云都来不及遮住山头,便——出示句和图,生齐读。
3.(1)从“白雨跳珠”,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珠子蹦入船里)【生如果将画面描述得很干巴,师引:你讲出了这句诗的基本意思,谁能说得更生动些?】
(2)苏轼本人也特别喜欢这句,他写这首诗时三十五岁,十五年后,他又一次来到杭州,写下了这样一句诗:(出示)
指名读,齐读。
诗人最欣赏的就是这句,出示,生再读。
4.黑云翻滚之际,白雨已然跳珠,却又——出示,生读:
卷地而来的风吹散了什么?(云和雨)从“忽”字你又能读懂什么呢?(生1:风来得很快;生2:卷地风一下子把乌云和大雨吹散了)
5.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诗人眼前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出示图),能用上学过的四字词语说说雨后西湖的景象吗?(碧水如天,水天一色,波光粼粼,辽阔无垠……)
谁能读好最后一句诗?(出示):
(师评1:你读出了西湖的辽阔;或师评:你眼中的西湖还不够辽阔!还有谁来读?
师评2:在你眼中,雨后西湖是那样澄澈!)
6. 这场急来急去的西湖雨,多么令人惊叹!现在,我们能试着说说全诗的意思吗?可以自由练说,也可同桌互说。
谁来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生: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有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珠子一样乱跳,蹦进船里。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一片汪洋大海。)
7.带着你的理解,谁能读好这首诗?指名读。(配乐)(师评:诗的韵味越来越浓了!)我们一起读。(配乐)
8.赏诗。
(1)师:这是一首纯写景诗,所写景物有什么特色呢?四人小组讨论。
我们来交流一下,所写景物有什么特色?(生:景物多)哪些景物呀?(生:云、雨、风、水;山、船、地、楼;),师相机出示课件。
【生如果答不出后面四个,师提示:除了主要景物云、雨、风、水,还有哪些呢?】
师:短短28字,却有八景。
(2)师:还有什么特色?(生:用了很多的动词)哪些动词?(生:翻、遮、跳、入、吹)
【生如果答不出,(出示这些词),师提示: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动词)】
师:这些词将景物的动态写得栩栩如生。
(3)出示课件,从“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你看出了什么?(生:变化快)
【生如果答不出,师提示:前面,同学们说到“忽”字写出风来得快,像“忽吹散”这样的词还有——?】
师:这变化来得可真是迅猛!
(4)诗人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的呢?(生:比喻)哪些词用了比喻的手法?(生:“黑云翻墨”“白雨跳珠”“水如天”。)
9.学完这首诗,我们再回到课题,题目中的“醉”仅仅指诗人酒醉吗?
(生:“醉”不仅指酒醉,更是诗人被眼前这壮美的雨景深深地陶醉了。)
四、明理悟情
1.诗人醉于酒,醉于景,而我们,则醉于诗人的诗作。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与其说,我们后人醉于西湖六月暴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象,不如说,我们更醉于苏轼在诗中显现出的人生态度。
2.其实这个时候的苏轼正遭受着一次巨大的打击,苏轼因为才华横溢,很受朝廷重用,正当他准备大展宏图时,却因为与当权者意见不合,被贬到了杭州,同学们想象一下,当一个人被贬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郁闷,失落,消沉,愤慨……)
正如诗中所写景象,(出示),生读。
3.师:此时,苏轼内心翻着乌云,下着暴雨。
可他的愤懑不平,只是刹那之间,苏轼随即又变得怎样?(积极,乐观,豁达……)对,苏轼的心胸就像这雨后的西湖水一样开阔!一起读:
2
4.是啊,西湖上一时黑云翻墨,但转眼间又会是碧水蓝天,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5.让我们和苏轼一起,站在风云变幻的雨中西湖边,再次吟诵这首诗吧!(生看图背诵全诗)
5、 拓展提升
1、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
(1)师: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这场特别的西湖雨,其实,苏轼不仅喜欢雨天的西湖,也喜欢晴天的西湖。拿出阅读材料,对照注释自由读,读懂诗意。(课件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及注释。)
(2)诗中哪一句用了比喻?出示:
(3)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学生自由谈。
【生如果答不上来,师引:作者把西湖比作了什么?(生:西子)西子是谁呀?(生: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西施)
作者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施呢?(生1:因为西施不管是淡雅的装饰还是浓艳的打扮,都非常美丽动人,而西湖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也总是十分迷人的;
生2:晴天的西湖就像是浓抹的西施,雨天的西湖就像是淡妆的西施,她们都美得自然,恰到好处。)】
【生如果答不上来,师引:淡妆的西施和浓抹的西施分别指什么天气下的西湖 (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将“淡妆”与“浓抹”分别变成淡蓝色和深蓝色。)】
【生如果将晴天和雨天说反了,师引:晴天的西湖,艳阳高照,景色浓艳,就像是——(浓抹的西子),雨天的西湖,烟雨蒙蒙,景色素净淡雅,就像是——(淡妆的西子)。】
(4)师:以绝色女子西施来比喻西湖,真是个天才的联想,为西湖注入了更多的灵气,以致后来“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
(5)带着你的理解,一起再读这句诗。
2. 总结:苏轼,因西湖而与天地同在;西湖,因苏轼而倍添风采,成了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
师:(出示):唐代 白居易,吟道:(生读)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师:白沙堤上 绿柳成荫,西湖美景 尽收眼底!)
师:(出示)元代 曹明善,写道:(生读)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师:繁花似锦 春雨连绵,西湖美色 诗味盎然!)
师:(出示)元代 张可久,赞道:(生读)不寒不暖花时,妆点西湖似西施。(师:美景西湖 美女西施,自然之美 美不胜收!)
3.而其中特别出名的是,比苏轼晚出生90年的南宋诗人杨万里。他以其独特手法歌咏了西湖。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配图。
4.请课后预习这首诗,思考:同是吟咏西湖,杨万里的诗和苏轼的诗,有什么不同点?各有什么特色?
六、 指导书写
1.师:苏轼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大书法家呢!下面我们来练习写诗。
2.出示全诗,诗中有一个生字——遮。
3.出示:“遮”,指导书写
(1)“遮”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先内后外。
(2)师在黑板上范写“遮”字。提示:“四点底”的方向不同,稍往上斜;最后一笔平捺应写得左高右低,渐行渐按,力求舒展。
(3)生拿出《习字册》,打开到第46页,描一遍,写一遍“遮”,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4.指导全诗书写。
(1)师:在写全诗时,可以横着写,也可以竖着写。(出示课件)请把《习字册》翻到第47页,仔细观察这幅竖着写的作品,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1:竖着写时,按照从右往左的顺序;生2:竖着写没有标点;生3:字要写在正中;生4:字的间距要匀称)
师:老师提醒大家:书写全诗时,要做到行款整齐,书写美观。行款,就是书写或排印文字的行列款式。
(2)生练习描红,临写全诗。(配乐),师行间巡视,写得好的字画个红圈圈。
(3)展示优秀作品,师生共评。(行款整齐,书写美观)
七、 全课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乐观豁达的苏轼,记住他带给我们的望湖楼醉书,在课后继续我们的诗词之旅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可怜九月初三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黑云翻墨未遮山 (乌云图)
白雨跳珠乱入船 (大雨图 )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卷地风来忽吹散
白雨跳珠乱入船
望湖楼下水如天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图)
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