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8 19:3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简介作者、时代背景。
 1、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大家知道吗?还有一颗明珠在闪耀,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生自由说)
3、你对辛弃疾大家有哪些了解?Ppt出示: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是啊,听说,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词--《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同学们,人生无目标就会迷茫,学习无目标也会事倍功半,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哪位同学来读一下?同学们有信心完成吗?为了更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将带领大家闯四关:读、译、品、背,比一比哪以小组最棒!
先看第一关:你读我念,整体感知
  先听范读,再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3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检查自读情况。汇报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可以齐读、个人读、男女生分开读。上阙下阙
1、时间到,现在开始汇报,哪一组先来?
(1)指名读课文。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生评价。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的节奏)
  2、谁愿意再来试试,谁愿意来挑战他。
3、大家一起来好吗?齐读
4、通过第一关pk老师认为xx小组最优秀,奖励小红花。
  过渡:
  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第二关:你翻我译,疏通语句
先自己独立试着翻译,然后和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完成。5分钟后抢答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理解诗词的方法?(如借助注释、查找工具书、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B、不懂的地方反复默读几次。C、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作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PPT出示
  (出示词语:别枝惊鹊鸣蝉说丰年七八个
  两三点旧时茅店社林忽见)
  有不懂的词意思吗?
  (出示句子的意思)这一关pk谁最棒?Xx和xx小组最出色!加油,同学们!
  第三关你思我想 品味诗情。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懂了词的意思,而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细的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1、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知识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学生不理解“别枝”,相机出示: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
[ 1)离开枝头;2)斜枝、树枝;3)另外一枝。]
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
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 “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
学生可能受插图的误导,认为稻子是金黄色的,引导学生思考:在夏天,稻子才扬花灌浆,会是金黄色的吗?
B:闻到的:稻花香 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演演说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
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
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
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自由描述词的大致内容,教师相机评价并指点: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感受得真真切切。)
(4)、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5)、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
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
再来看下阙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2)、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
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
指名读,比赛读。
(4)、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第四关你吟我诵 情景再现
  引读: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穿越历史的时空,来到南宋,我们就是作者辛弃疾,夏日的夜晚在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上,
  看见了----(明月高悬)(绿树环绕)(喜鹊鹊翻飞),不禁高兴地吟道――(齐读第一句)
  闻到了和听到了-----(蝉儿轻叫)(蛙鸣齐唱)、闻到了(稻香扑鼻)丰收在即;喜讯远传,,不禁欢快地唱道――全词(齐读第二句)
  走着,走着,忽然骤雨将至,茅店立见,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夜行山道,不禁兴奋地唱道——(齐读三、四句)
  多么迷人的景色啊,老师也被你们的朗读给陶醉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吟诵,好吗?看看我们的读能否把后面的老师也陶醉了?有信心吗(配音师生串读)。
 
总结:你谈收获。
我们顺利的完成了四关,谈谈你的收获!
  布置作业。
  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自选)
  1、积累其他田园诗或辛弃疾的其它词
  2、把这美景画下来,做成诗配画
  3、把词改写成美文
  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景:以动衬静(迷人)热爱大自然
  情:说丰年(喜悦)关心农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