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 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 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8 19:3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积累运用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
2.初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表达顺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感悟“战士”之行。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体会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以及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体会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以及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并提高表达能力。
2.学会概括小标题和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以情促读 读中感悟 悟理得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壮”(导入新课)
1.观看《狼牙山五壮士》视频
2.交流: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大举进犯我国,引发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期间,无数残酷的战斗让中华儿女铭记于心,无数抗日英雄让我们难以忘怀。今天,就让我们来到河北省保定区的狼牙山,重温当时的激烈战斗吧!
3.板书课题,解题,读题。
(故意把题目写成“狼牙山五战士”)
(1)在学生的提议下,把“战士”改为“壮士”。
(2)交流:什么样的战士可以成为“壮士”?
(预设:宁死不屈、坚强不屈、临危不惧、壮烈豪迈、视死如归……)
(借故事理解“壮士”:“壮士”一词最早出现在“荆轲刺秦”的故事中。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秦国不断强大,消灭了赵国,燕国也危在旦夕。为了保卫国家,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时,荆轲边走边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出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在狼牙山久久萦绕…两千年过去了,这儿的一草一木都没有向敌人屈服过,这儿的每一块石头都曾染过英雄的鲜血!)
4.导入:同学们,快快打开课本,用心朗读这个悲壮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识“壮”(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2.交流分享
(1)认读生字词
①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文中有许多描写人物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②出示两组词语,齐读,并想一想:第一组词语和第二组词语有什么不同?(描述的对象、词性、表达效果)
第一组词语:全神贯注 昂首挺胸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居高临下 坚强不屈 壮烈豪迈 满腔怒火 英勇顽强
第二组词语:大举进犯 横七竖八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纷纷滚落
(第一组都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第二组是描写日本鬼子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③小结:词语也有感彩,这两组词语对比强烈,爱憎分明,请大家再次朗读,边读边品,读出词语的温度,品出词语的感彩来。
(2)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引导学生概括小标题。
三、再读课文,品“壮”(悟理得法)
1.默读课文,根据句子划分段落。
(1)出示两个句子,学生齐读。(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请大家齐读。)
第一个句子: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
第二个句子: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2)导言: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根据这两个句子找出相应的段落。
(3)交流。
2.交流第一次掩护,品“战士”之行。
(1)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第2、3段,找出描写战士痛击敌人的句子,并圈出你感受最深的字词,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分享句子一: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①指名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句子。
②借助资料引读
八年来,日军在我国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他们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万人惨遭杀害,班长马宝玉愤怒了,读——
他们建立“731”细菌部队,竟用中国活体人做实验,手段极其残忍,副班长葛振林愤怒了,读——
他们实行“三光”政策,每到一个地方就烧光杀光抢光,被杀害的中国人不计其数,被损失的奇珍异宝不可估量,战士宋学义愤怒了,读——
现在,他们又要对我们的群众和部队赶尽杀绝,胡德林和胡福才能不愤怒吗?读——
此刻,鬼子们正拿着枪、挥着刀、张牙舞爪、耀武扬威的攻上来,七连六班的战士们忍无可忍了,请大家把战士们痛击日寇的情景通过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吧。(学生再次齐读句子一)
③小结: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他们奋勇杀敌的英雄形象,他们堪称——“壮士”!
(4)分享句子二: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①指名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句子。
②小结:为了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他们毅然选择了绝路,选择了牺牲,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这就是——“壮士”!
四、过渡总结,思“壮”(引出下文)
1.出示图片:这是五壮士屹立狼牙山顶峰的图片,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吧。【出示: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中国人民为有这样的英雄儿女而骄傲。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壮士”之行。课下,请同学们来个小比赛:把你积累的赞美壮士(英雄)的好词好句写下来,越多越好。

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起因 接受任务 战士
痛击敌人
经过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结果 英勇跳崖 壮士 动作 神态 语言 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