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人民服务 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为人民服务 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8 19:4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剥削、兴旺、哀思、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会写“鸿”字,理解“泰山”“鸿毛”等词的词义。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要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领悟引名言、巧对比、举事例等论证方法并运用。
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本组课文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的阅读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和同学交流讨论,并且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有机的复习。本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文中概括出引名言、巧对比、举事例等论证方法。
难点:领悟引名言、巧对比、举事例等论证方法并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激发兴趣,检查预习
《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讲稿你们的爷爷奶奶曾经背过、爸爸妈妈也曾经读过,文中究竟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呢
1.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
2.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边读边想想: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3.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指导“鸿”字的写法。
4.交流读后感受.
三、了解体裁,掌握学习方法
1、介绍议论文: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叫议论文。(板书: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华丽的词藻,它就是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大家有信心学好吗?  
2、交流:议论文都会围绕一个中心观点来写,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为人民服务)课文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呢?
3、了解议论文的学习方法  
这里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迎刃而解。
4、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2—4自然段的重点句和关键词  
5、汇报交流。
6、小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要观点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相机板书:死的意义 不怕批评  团结互助 
四、学习“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1、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主席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2、交流: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主席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一)、引用名言  
(1)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指名读这个句子,了解意思。  
(3)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诗句,你还记得吗?交流课外积累的名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同学们,你们在课内课外积累的这些关于生死的经典名言,它表达了一种英雄气概、民族气节,读来给人启迪。所以,主席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用名言,来以理服人。  
(二)接下来,主席又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观点呢?(对比)  
(1)出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2)听你读完这句话,我发现,它其实就讲一个字,哪个字?(死)
(3)(点击课件:为人民利益而死) 这个“死”,什么意思?能换个词解释它吗?(献身、就义、牺牲、捐躯 )说说你知道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这句话包含着一种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一种敬仰、爱戴之情)(男生读) 
同样是“死”,我们把刚才的解释放在这儿(点击课件: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同意吗?(上西天、下地狱、见阎王、命丧黄泉、一命呜呼、毙命……)哪些人的死轻于鸿毛?这句话包含着一种怎样的情感?(对剥削、压迫人民的人的一种憎恨、蔑视的情感)(女生读)  
(4)指导朗读: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相同的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不同,感情也不同,带着你们的理解和情感再读读这句话吧。(全班齐读)  
(5)小结:同学们,在主席的演讲中,在你们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这对比呀,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轻重,比出了——是非,让我们记住这个说明的好办法——对比。  
(三)主席用了引用名言、对比的办法之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例)  
(1)出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2)张思德是谁?主席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他平时怎么为人民服务的呢?指名读课后“资料袋”。  
(3)小结: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平凡普通的人,从他的事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接答:为人民服务),什么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接答:为人民服务)。所以,要想打动人心,还可以用上举例子这个说明方法,举例也是证明观点的一个高招。
   3、总结:同学们,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在写法上很有特点,请你们拿起书,跟我合作读。(师引导)主席先总的说……(学生接读)接着引用说……然后对比说……最后举例说……   
五、课堂总结,谈收获。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认识了一种新的文体叫“议论文”;掌握了学习议论文的方法,在每段开头或结尾找关键句,抓关键词理解作者要说的观点;学到了证明观点的好办法,比如:引用、对比、举例子,等等。
师:很好,如果每节课都有一点收获,都有一点提高,那就是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成长。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死的意义(引用 对比 举例)
为人民服务 不怕批评
团结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