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水和溶液、质量分数、溶解度、科学方法
模块一:近两年真题再现
13.(2020.杭州)小金在配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10 100 40 120.9
② 60 100 40 140
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20.(2020·杭州)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性和差异,按一定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种类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的标准与其结果对应的是( )
A.依据物体运动路线的曲直,将其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B.依据物质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将其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C.依据地球上的水体是否含盐,将其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
D.依据受精过程是否在体内进行,将动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13.(2021·杭州)已知(1)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克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克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质为难溶物质。(2)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溶解度(克) 36.0 0.165 7.4 3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氢氧化钙是难溶物质 B.20℃时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钾溶液
C.20℃时氯酸钾是易溶物质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20.(2021·杭州)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数学方法,如公式、图像、比例等。下列科学概念可以使用数学方法表示的是( )
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压强: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③种群密度: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③④ D. ①②③④都可以
模块三:典型针对练习
1.下列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
A.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反复做实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B.电解水实验中,通过检验两极产物研究水的组成
C.通过改变溶剂、温度测定物质溶解的多少,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D.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2.归纳和推理是学习科学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必须科学严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则全球昼夜平分一定是春分日
B.家庭电路中发生短路时保险丝会熔断,则保险丝熔断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显微镜实验中转到反光镜可使视野变亮,则视野变亮一定是转动了反光镜
3.科学研究中常常会用到“分类”、“转换”、“类比”、“模型”等研究方法,下面用到“模型”研究方法的是( )
A. 研究电流时,可以通过对比水流来认识它
B. 研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时,利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判断
C. 研究原子内部结构时,先后有多位科学家建构不同的原子结构
D.研究物质导电性时,可根据导电性强弱将物体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4.科学研究常常采用转换、模型等研究方法,下列课本实验中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A.甲图研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B.乙图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C.丙图研究板块的张裂 D.丁图证明动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5.在科学实验中,把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科学量通过转换变成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科学量,或者把某些不易显示的科学现象转换为易于显示的现象的方法,称之为转换法。下列实验中不是利用了转换法( )
A.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与大气温度的关系 B.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C.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关系 D.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6.科学研究常采用转换、模型、分类和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下列采用转换的是( )
A.模拟月相的形成 B.探究种子萌发的部分条件
C.纯净物的类别 D.测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7.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九年级下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时,用白磷与氧气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等各种化学反应,并对比各化学反应前后的总质量;
③“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
④“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⑤“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8.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9.用易于观察的科学现象来显示不易观察的科学事实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不属于这种方法的是( )
A.用轻质小球接触音叉来显示音叉的振动
B.用光线的箭头方向来显示光的传播方向
C.以进入集气瓶中的水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将枝条插入红墨水中来显示水在茎中的运输
10.“类比法”“控制变量法”“推理法”“转换法”“建模法”等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以下实例和其对应的科学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科学实验 科学研究方法
A 研究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加推理法
B 把电流比作水流,电压比作水压 类比法
C 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控制变量法
D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转换法
A.A B.B C.C D.D
11.20C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到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2.下表为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溶解度,现取表中的四种固体20克,分别加入到盛有20°C100克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其中有固体剩余的是( )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20°C)
物质名称 食盐 碳酸氢钠 碳酸钠 蔗糖
溶解度/克 36 9.7 21.5 203.9
A.食盐 B.碳酸氢钠 C.碳酸钠 D.蔗糖
12.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溶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为:①=②>③>④
C.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
D.将④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为饱和溶液
13.温度不变,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将烧杯甲中溶液转移出50ml到乙烧杯中。实验2,是把5g水和5g氯化钠分别加入在甲、乙烧杯中。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2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实验1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实验2后,甲烧杯中食盐的溶解度减小
D.实验2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14.20℃时,KCl 和 KNO3 的溶解度分别为 34g 和 31.6g。小金在 20℃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得到溶液①②③④。下列有关溶液①~④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属于 20℃时的饱和溶液的是②和④ B.溶质的质量相等的是②和④
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①和③ D.溶液的质量②﹥④﹥③=①
15.如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过程,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的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乙→丙的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C.乙→丙的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D.甲→丙的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减少了20克
16.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钠,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氯化钠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克 50 50 50 50
所取氯化钠的质量/克 11 18 25 32
剩余氯化钠的质量/克 0 0 7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三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B.第四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第二组大
C.20℃时,50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克溶质
D.实验中只有第一组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17.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产品,小陈用它和50g的水配置了一杯约为50℃的溶液给患糖尿病爷爷应用,结合表格可以得出的结论( )
温度℃ 30 50 70
溶解度/g 70 84 93
A.爷爷想要糖水再甜一点,小晨可以把糖水降温或加入木糖醇
B.若想把这杯糖水配置到最甜,最多可以溶解木糖醇42g
C.小晨又配置了70℃和50℃最甜糖水各一杯,两者溶质质量分数之比为93:84
D.爷爷拿到糖水后发现杯底无固体,小晨判断糖水还未饱和
18.如图是我们学过的蒸馏装置,关于蒸馏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馏是我们所学的净化水的最彻底方式
B.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A→B
C.温度计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测气体温度
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爆沸
专题十:水和溶液、质量分数、溶解度、科学方法 参考答案
模块一:近两年真题再现
13.(2020.杭州)D 20.(2020.杭州)A
13.(2021.杭州)B 20.(2021.杭州)D
模块三:典型针对练习
1-5 CCCCD 6-10 DCBBD 11-15 BBCCB 16-18 DBB
模块二:复习策略(研读教材,并完成课本上的活动、课后练习、思考讨论等)
认真阅读教材: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P20---P4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