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学期 6.224时计时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学期 6.224时计时法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18 21: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时计时法》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经历探索24时计时法的过程,理解一天=24小时,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2、技能目标: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使学理解两种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它们之间的转换。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一天=24小时。
学具准备:每小组一个学具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拉近师生距离
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1、在一天当中,你们知道王老师最喜欢的是什么时刻吗?(课件出示12时的钟面)猜一猜老师为什么会喜欢这个时刻?(吃饭 睡觉)为什么刚才有的同学没有猜到?
(引发思考)一天中会出现两个12时,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不产生误会呢?
(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中午 12时
深夜 12时
2、哪位同学也能像这样把自己喜欢的时刻告诉大家?并说出为什么喜欢?
(随机板书)
3、像这样表示时刻的方法叫“12时计时法”(板书)为了表示的清楚、准确,通常加上上午、下午、晚上来表示。
二、合作探究 构建新知
1、初步感知24计时法
(1)(创设情景)有一个叫丁丁的小朋友今天也赶来了,他也想告诉大家一个自己喜欢的时 。(播放一 段少儿节目片头)学生发现屏幕右上角的时刻16:00
(2)(引发思考)老师就不明白了,钟面上只有只有12个数字,16时是从哪儿来的?
学生小组在一起讨论,也可以有自己的学具钟拔一拔。
(3)交流发现:(可能出现三种说法)A、一天有些24小时,所以有16小时。
B、过了中午12时以后,接着往后数,就是13时、14时……
C、用12+4
2、理解一天=24小时
(1)(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时针指12时整)美好的一天就要开始了,深夜12时就是凌晨0:00时,再过一小时是几时?(凌晨1时)这时你在干什么?时针接着走,再过6小时是几时?我们该干什么了?当时针指向12时,是几时?(中午12时)我们经常在这个时刻吃午饭。思考:这时时针在钟 上走了几圈?(1圈)时针宝宝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中午12再过1小时是几时?(下午1时也就是13时)钟表外圈出现13……当时针再指向12也就是深夜12时,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3)回顾:在一天中时针转动了几圈?(2圈)从夜里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了一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再到夜里12时,时针又走了1圈也是12小时,一共是24小时。课
(板书)一天=24小时
(4)课件出示)在一天里……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学生齐读一遍)揭示课题:咱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就是“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
(5)再次观察钟面 :内圈的数表示什么?外圈的数表示什么?
问:内圈和外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比较两种计时法
(1)刚才同学们都用12时计时法说出了自己喜欢的时刻,如果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你会说吗?试一试。(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2)比较这两种计时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播放生活情景,如:银行、邮局等地方的营业时间)都采用了24时计时法,这样方便又不易出错,是国际通用的计时方法,而12时计时法用早上、晚上来表示很具体,人们在对话中用的比较多。
4、探究转换的方法
(1)学生先观察再讨论交流
(2)总结方法:把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要用原来的时数加上12,也就是把时针走第二圈时所指的时刻分别加上12.
三、巩固深化 学以致用
1、(创设情景)丁丁小朋友可是个电视迷,他想把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都告诉大家。请把这些节目播出的时间转换为12时计时法。(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
2、评价丁丁的周日作息时间安排表,向学生渗透要合理安排时间的思想教育。
3、趣味操练。(师生相互出题,同桌相互出题,小组之间相互出题。)
四、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