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基于核心素养目标下思想史的备课思考
——以《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例
一、思想史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
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备课
三、《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目标下思想史的备课思考
——以《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例
四、课后反思
一、思想史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
1.思想史?
思想史可以包括人类意识形态各个部门的思想,如政治思想史、经济思想史、伦理思想史、逻辑思想史、艺术思想史、宗教思想史、军事思想史等。
——汤一介《中国哲学史与中国思想史》
2.思想史教学?
老师难教+学生难学!
却很重要!
一、思想史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
3.思想史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基本出发点
时空观基础上的
思想发展演变脉络
必由之路
品思想精华,着成长底色
讲思想史要有时空的年轮和底色……没有时代的依托,思想便会成为海市蜃楼;没有环境的烘托,思想便会成为过眼烟云。这是唯物史观在人类思想研究中的关键要义。
——李惠军《思想演进:关于时空机遇的心路历程》
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备课
1.明确本课地位
2.明确本课课标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理念的初步实现。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备课
3.分析内容结构
本课子目: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 。
明线:人文主义的复兴、发展、成熟
暗线: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分析教学主题:走向自由自主的资产阶级
欲摆脱神的束缚→欲摆脱教权的束缚→欲摆脱王权的束缚
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备课
5.形成核心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
(2)时空观念: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始与扩展。
(3)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运用表格、图文等材料,提取信息,
结合教材内容,选取历史术语,对思想解放运动的原因、
主要内容、影响进行合理解释。
(4)家国情怀:认识自由、平等、科学、民主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思想家们善思、敢言的精神足供后人敬仰;但其平等、民主仍
存瑕疵。
三、《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教学设计
科隆大教堂
导入
(14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或叫做精神领域的革命……就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
——陈乐民 《欧洲文明的进程》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走向自由自主的资产阶级
欲摆脱神的束缚
——文艺复兴
第一链
(14-17世纪)
原罪说、赎罪说、来世说、蒙昧主义
材料一 14世纪时,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对自己的能力日益自信……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受,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
根据教材45页第2段,概括
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的
其它原因。
(1)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 产阶级的精神需要。
一、欲摆脱神的束缚——文艺复兴(14-17世纪)
1. 为什么要摆脱神的束缚?
材料二 有钱人死后进入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
——摘自《基督教与西方文化》王琳
(2)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
(3)西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优越的地理位置——汲取东方文化养料。
(6)人才优势。
(4)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
时空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内容
14C 意大利 但丁 活人但丁游历地狱、炼狱、天堂
彼特拉克 《歌集》 抨击教会,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
薄伽丘 抨击教会腐败,赞美了现世生活和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了商人、手工业者的智慧和勇敢,反映了新兴市民阶级对禁欲主义的反抗。
15C 意大利 达·芬奇 《新约》中犹大出卖耶稣,耶稣向门徒宣布“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的瞬间场景。
米开朗琪罗 《大卫》 塑造了一个舒展自如,昂首挺立,肌肉健实,巨人般的青年形象,表象了大卫即将投入战斗的形象。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圣母怀抱天使降临人间,以世俗的描写方法处理宗教题材,圣母纯朴善良,和蔼可亲,充满欢乐。
15C后期 英国 《哈姆雷特》 以12世纪丹麦史的一个复仇故事为主题。“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
《神曲》
《十日谈》
《最后的晚餐》
完成表格。根据表格,资产阶级想怎么摆脱神的束缚?
莎士比亚
宣扬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追求现世幸福。
一、欲摆脱神的束缚——文艺复兴(14-17世纪)
材料一
2.怎么摆脱神的束缚?
禁欲主义
以神为中心
蒙昧主义
来世主义
以人为中心
反对禁欲主义,追求
现世幸福,批判教会,
崇尚理性 ,提倡探索自然
唤醒人的觉醒
唤醒人的精神:
积极进取精神
创造精神
科学实验精神
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材料四
一、欲摆脱神的束缚——文艺复兴(14-17世纪)
3.摆脱了神的束缚了吗?
欲摆脱教权的束缚
——宗教改革
第二链
(16世纪)
地
中
海
16世纪德意志兜售的赎罪券
1517年的德意志
1448年 古登堡印刷机
宗教改革为什么兴起于德意志?
二、欲摆脱教权的束缚——宗教改革(16世纪)
1.为什么要摆脱教权的束缚?
材料五
1.政治分裂,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便于教会搜刮。
2.教会兜售赎罪券
(导火线)
马丁·路德与教皇特使之间的论战之一
特使:每一个基督徒必须要持斋、守贞、忍让、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加入修道院修道等,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灵魂才能升入天堂。
路德: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上帝
天主教会
教徒
间接对话
上帝
教徒
《圣经》
直接对话
“他破除了对
权威的信仰,
却恢复了信仰
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
成了俗人,但
又把俗人变成
了僧侣。”
二、欲摆脱教权的束缚——宗教改革(16世纪)
2.怎么摆脱教权的束缚?
材料五
地
中
海
亨利八世
英国国教
瑞士
加尔文派
路德派
395年分裂
东:东正教
西:天主教
16世纪分裂
东正教
天主教
新教
二、欲摆脱教权的束缚——宗教改革(16世纪)
3.摆脱了教权的束缚了吗?
获得了自由和平等了吗?
民族语言传教、民族教会、
王权高于教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信仰生活中的自由自主与平等
路易十四:“朕及国家”。
路易十六:“因为我想这样做,这就合法。”
英王詹姆士一世宣称:“上帝直接赋予了世袭君主以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权力,人民的全部义务就是无抵抗的服从。”
——吴恩裕《西方政治思想史论集》
材料六
不平等不自由!
壮大!
3.摆脱了教权的束缚了吗?
获得了自由和平等了吗?
二、欲摆脱教权的束缚——宗教改革(16世纪)
欲摆脱王权的束缚
——启蒙运动
第三链
(17-18世纪)
三、欲摆脱王权的束缚——启蒙运动(17-18世纪)
1.怎么摆脱?——“光明”“智慧”——“启蒙”
(1) “光明”?
“光明”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智慧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上。
材料七
②“光明”指的是什么?
①为什么“光明” 是从
牛顿头上照下?除了牛顿,
还有哪些人也拥有这样的“光明” ?
(2)“启蒙运动”?
理性、科学
蒙昧、迷信、专制
1738 伏尔泰《牛顿哲学原理》封面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近代物理学奠基者。
哥白尼:日心说。……
近代科学兴起 16-17世纪
理性、科学
人类凭借理性亦可找到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
启蒙思想家依靠理性发现了哪些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
17世纪 英国起源 亚当·斯密:《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劳动,自由竞争
洛克、休谟
18世纪 法国中心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民主共和制
扩展 康德:民主、自由、平等
共同主张
三权分立、
君主立宪制
“开明君主”,君主立宪制
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
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民主
三、欲摆脱王权的束缚——启蒙运动(17-18世纪)
4.怎么才能摆脱王权?
《论法的精神》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卢梭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阅读教材最后一段文字并结合以上材料,
概括启蒙运动的影响。
三、欲摆脱王权的束缚——启蒙运动(17-18世纪)
5.摆脱了王权的束缚了吗?
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柏克《法国革命论》
材料七
材料八
(1)极大地解放了思想。
(2)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3)为资本主义勾画了制度蓝图。
(4)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提供了精神武器。
新航路
的开辟
资本主义萌芽
早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
的拓展
经济
思想
政治
15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自然科学产生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牛顿经典力学
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壮大
人文主义
发展至成熟
英国革命
美国革命
法国革命
思想解放是先导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总结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学后余音
……
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1520年,教皇宣布开除其教籍
1521年,冒死参加帝国会议后,得到萨克森选侯保护,期间,翻译德语版《圣经》
……
……
1717年,因其讽刺诗影射宫廷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地狱,关押11个月。
1726年,因得罪贵族,而被投入监狱一年。出狱后流亡英国。
1729年回国,因1734年发表《哲学通信》,宣扬资产阶级革命成就,又被迫逃亡
……
有同学梳理了马丁·路德和伏尔泰的生平,
并做了如下笔记,从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自主解答。
马丁·路德
伏尔泰
四、课后反思
1.内容很多,时间很紧。
2.创新很难,上要合课标,下要贴学情;既要激趣,又要有深度。
3.以后可以的话,想做这样尝试:
在超大时空跨度下,从“自治” 角度纵向探摸欧洲思想的脉络基因:
古希腊文化中的城邦自治→中世纪封君封臣制度下,自然经济基础上,封建领主的自治;城市的兴起,城市的自治,并与王权相裹挟→想要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民族国家的自治;想要摆脱教会的控制,个人从精神到政治的自治,从精神自主、经济自由、政治民主→现代欧洲联合之路难,自治在其中恐是一因。
它不是靠技巧,甚至也不只是靠简单的常识,而是要靠丰富的底蕴、理性的境界、高尚的情怀和辨证的智慧去完成的事情。知识是一种力量,思想更是一种力量,当思想敏锐地走动时,文化时空坐标中注入着生命关照的历史主题才能涌现出来。
——李惠军 《刍议文化史教学中的几个认识问题》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