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音版三下第三单元第2课时聆听
课题 《空山鸟语》《荫中鸟》 单元 3 学科 音乐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介绍二胡的结构、音色特点以及演奏方式。认识民族吹奏乐器笛子,熟悉笛子的音色,简绍刘天华作曲家。过程与方法:聆听《空山鸟语》和《荫中鸟》,感受音乐中“鸟”的形象,着重感受并听辨“空山”与“鸟语”的主题音乐,并能根据乐曲的情感展开联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空山鸟语》和《荫中鸟》这两首作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音乐的联想与想像能力,培养爱鸟、护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使学生感受民族乐器笛子的表现力及乐曲的情绪和艺术情境。
难点 通过聆听,分析乐曲的曲式构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二胡和插竹笛的图片并讲解:这两种乐器都属于我们民族乐器,二胡是拉弦乐器,笛子是吹管乐器。教师介绍拉弦乐器的种类。 你认识图片上的乐器吗?它们属于乐器分类的哪一种?拉弦乐器你知道有几种?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空山鸟语》 作者介绍:刘天华是我国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欣赏乐曲:教师播放乐曲视频并讲解——这首乐曲演奏乐器是“二胡”。乐器介绍:二胡的结构琴弦、弓子、琴皮、琴轴、琴杆、琴筒。复听乐曲:教师播放乐曲并示节奏。分段欣赏:教师分别播放乐曲的音频并讲解。欣赏引子:教师播放引子音频并讲解——引子通过音的高八度重复,运用了力度的对比,犹如空谷回声,寥寥几笔就描绘出幽静、深邃、沉远的空山幽谷的意境,令人神往。空山中的回声教师播放第一部分音乐主题:这段主题由第一、二、三段旋律构成,刻画了鸟儿们或一跳一跳,或东张西望的形象,随着速度的由慢到快,音乐显得活泼生动,空山幽谷中顿时有了生命、有了生机。早起的鸟儿教师播放第二部分音乐主题并讲解:这段主题由第四、五段旋律构成,通过拟声的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时而对答、时而齐鸣,展现了一副百鸟争鸣的热闹景象。鸟儿们的争吵教师播放尾声部分音频并讲解:尾声再现了第一段的音乐,力度渐弱、速度减慢,仿佛又回到了空山幽谷的意境之中。幕下的山谷5、教师总结讲解:乐曲通过拟声的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使鸟语音乐化。但这不是单纯的自然描写,而是深深地渗透了“人”的感情,抒发了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乐曲的造型性与抒情性有机地结合而显得富有情趣。 学生听老师对乐器作者进行介绍。2、听一听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你知道演奏乐器的结构是怎样的吗?学生试着说一说二胡的结构各部位的名称。学生欣赏乐曲音频并试着感受空山和鸟语的节奏。4、学生分段欣赏作品并分析。学生欣赏引子部分音频并回答:这段旋律描绘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并给引子取一个名字。学生欣赏第一部分音频并回答:这段主题由几段旋律构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给这一部分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吧!学生欣赏第二部分音频并回答:这段主题由几段旋律构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给这一部分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吧!学生欣赏尾声部分音乐,并试着说一说这段音乐是哪一段的再现,旋律的力度和速度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给这一部分取一个名字。5、学生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并思考:这首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作品的寓意何在。 1、积累音乐家相关知识。欣赏乐曲,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了解主奏乐器二胡的构造。3、让学生体会节奏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通过分辨两部分的力度和速度的变化来体会作品情绪的变化。5、再次欣赏,带着对作品的理解更能体会乐曲的内涵。
讲授新课《荫中鸟》 乐曲欣赏:教师播放《荫中鸟》演奏视频并讲解——作品演奏乐器是竹笛。作品介绍: 是笛子演奏家刘管乐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北方风格的梆笛曲。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梆笛和曲笛的区分:曲笛:笛身较粗稍长,音色柔和浑厚,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梆笛:笛身较细稍短,音色高亢明亮有力,因常作为北方梆子戏的伴奏而得名。4、笛子演奏技巧:滑音、颤音、吐音、剁音、花舌音、多指颤音……5、复听乐曲:教师播放乐曲音频并讲解——乐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乐曲的结构是引子—A—B—A1分部分欣赏:教师分别播放各部分音频(1)引子:呼唤演奏技巧:历音、颤音第一乐段:对歌通过句幅递减和衍生展开,渲染出喧闹、热烈的气氛。第二乐段:合唱笛子运用特有的技巧模仿各种鸟鸣声。第三乐段:音乐会鸣叫声以及抖翅、亮羽等各种声态和动态,在这里展现得惟妙惟肖,酣畅淋漓,好一幅荫中百鸟竞相争鸣的美妙图画。6、总结乐曲结构: 学生欣赏乐曲视频并回答: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听老师对作者进行介绍。学生通过两种笛子外形的对比和音色的特点,再听老师的介绍做到了解两种竹笛的区别。学生了解笛子的演奏技巧,模拟演奏姿势。学生欣赏乐曲音频并回答: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5、学生分部分欣赏作品并理解作品。(1)你感受到引子这段旋律中鸟儿飞翔和对答的画面了吗?(2)学生欣赏第一乐段音频并回答:作品呈现了怎样的主题,渲染了怎样的气氛?(3)学生欣赏第二乐段旋律并回答:你能感受到这段旋律的情绪怎样,乐器表现的内容是什么?(4)学生欣赏第三乐段旋律并回答:这一部分是哪个部分的再现?乐曲描述了怎样的的一面?6、试着用思维导图画一画乐曲的结构。 初次欣赏,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了解作品,了解乐器的特点。积累民族乐器特点相关知识。积累乐器演奏相关知识。再次欣赏,了解乐曲的结构。5、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1)熟悉主题,了解演奏技巧。(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3)试着体会乐器表达的情绪特点,熟悉主题旋律。(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6、培养学生的总结综合能力。
课堂练习 教现出示选择题目,指导学生通过欣赏来回答《空山鸟语》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意境、画面和情绪。 1、《空山鸟语》是用( )民族乐器演奏的?A、二胡 B、笛子2、 《空山鸟语》开头部分表现( )意境 A、 宁静、深远 B 、 喧闹、嘈杂3、《空山鸟语》后面要表现鸟儿( )的画面?A、自由、欢快 B、忧伤、惊吓 巩固学习成果。
合作探究 不同:演奏的乐器不同;演奏方式不同;音色不同等。相同:两种乐器都是中国的民族乐器;都是表现鸟的作品等 对比《空山鸟语》、《荫中鸟》的相同和不同 通过对比来概括本课学习的知识。
课堂小结 这两首作品的取材都来自于大自然,主要突出的都是鸟的形象。如果我们的大自然受到破坏我们还能听到鸟儿们美妙的叫声吗 我们还能听到这样描写神秘美丽的大自然的音乐作品吗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做 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让等蓝天更蓝,鸟儿唱得更开心。 学生总结本课内容。 通过欣赏、体验、感受,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用行动去热爱我们的大自然,保护、爱护鸟类和其他小动物。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