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冲刺模拟检测文综历史试卷(五)(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冲刺模拟检测文综历史试卷(五)(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9 15: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定远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高考文综历史冲刺试卷(五)
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24.按周朝的制度,井田制下“步百为亩,亩百给一夫”。战国时期,东方各国仍保留这一分田标准,而商鞅变法则“改制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给一夫矣”。这主要表明当时
A.税制改革尚未普及 B.秦国改革更加彻底
C.中原经济比较发达 D.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25.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骚”与“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唐代某伟大诗人深受“风”的影响,成就卓著。下列对这位诗人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诗风笼罩着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
B.其诗作想象力丰富,语言率真自然
C.其诗作以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D.是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
26.如图是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该图信息反映了
A.士族势力膨胀直接导致西晋灭亡
B.西北边陲少数民族开始向内地迁徙
C.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趋势增强
D.拉开了边疆少数民族武装割据的序幕
27.秦至汉初,以功勋、能力为选官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官越来越注重品行;曹操“唯才是举”;北朝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个人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这反映出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
A.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日益深入 B.以能力作为主要的选拔标准
C.以考试作为主要的选拔形式 D.不利于建设高素质官吏队伍
28.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指出:“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康有为的主要用意是
A.说明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 B.提醒清朝统治者不要与民争祸
C.强调维新变法已具备群众基础 D.论证自上而下变法具有合理性
29.下面为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图(局部),这一战争
A.动摇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B.表明中共找到了正确革命道路
C.成为敌后抗战中的光辉典范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统治
30.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展开了抵抗日军进攻的持久作战,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誓死不屈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阅读下表,其中正确的历史解释是
中国正面战场抗击日寇部分会战一览表
会战 意义
A 淞沪会战 中国军队毙伤日军4万余人,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B 忻口会战 抗战相持阶段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次战役
C 徐州会战 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共毙伤日军近4万人
D 武汉会战 第三次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重兵防御,歼灭大批日军,鼓舞了英美等国反法西斯的信心
31.在1875~1894年间的全部33家中国近代采矿业中,纯商办的只有1家,纯官办的9家,其余23家挂着“官督商办”的招牌,或多或少地同官府保持着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
A.民族资本在政府支持下获得初步发展
B.官僚资本侵蚀民族工业的发展
C.民族资本的发展受封建势力严重束缚
D.外国资本阻碍民族工业的进步
32.希腊城邦普遍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惩罚晚婚。结婚不是公民私人事务,而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受到惩处,因为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这反映出在古代希腊
A.城邦对公民具有绝对的权威
B.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颇受尊崇
C.优生优育政策得到普遍推行
D.生命价值和生命教育颇受重视
33.19世纪中期以后,社会达尔文主义兴起,该学派认为,社会也像个体一样,应被看成是以这样的方式(优胜劣汰)进化的有机体,穷人是生存竞争中的“不适者”,不应予以帮助;在生存竞争中,财富是成功的标志。据此可推断出这一观点
A.违背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
B.主张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C.认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政策
D.是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
34.斯大林时期,苏联农民以仅有的3%—5%的私有土地生产出苏联25%—30%的农产品,而同期美国的农场则是以苏联集体农庄50%的土地和10%的劳动力生产出相当于苏联130%的农产品,但苏联依然坚定不移地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集体农庄制度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
B.集体农庄有利于维护工人与农民的关系
C.土地公有制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集体农庄是苏联配合工业化的农业政策
35.美国和苏联于1963年签订《部分禁试条约》禁止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1968年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禁止向无核国家转移核武器,1973年召开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确认了在欧洲不诉诸武力和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原则。美苏双方的这些举措
A.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遏制了世界多极化格局
C.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潮流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马克思在《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的一段话我们耳熟能详:“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可以说,宋人以超脱的奇思妙想和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将日复一日的生产生活故事,织出“科技味儿”,达到了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高峰。
——摘编自曾福泉、何冬健《古代科技发展的璀璨明珠》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追求工业化、现代化的再一次实践,而且是较前面成功的一次实践。它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之久并已日趋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辛亥革命对现代化起的另一重要作用,表现在对经济现代化的政策推动上。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了若干维护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方针……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大大超过了晚清几十年的总和……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思想的启蒙和观念的现代化。
——摘编自徐业滨、秦慧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循环经济》
材料三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编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印刷术、指南针在宋朝的发展表现,并写出北宋沈括记载和总结当时许多科技成果的著作名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并指出1915年在“思想的启蒙”方面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并分别写出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式,这最后的一百年,无疑是在飞。在这样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里,关于理想的大国,永远不会有一个固定和统一的答案。可以说这些是人们的愿望,却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实际。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材料,提出观点,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可根据材料提取观点或围绕材料写出自己的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撒切尔是英国政坛上一位以强悍著称的首相。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斧的改革。在私有化方面,切尔政府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总资产达200亿英。在货币政策方面,对货币实行严格控制,将通货膨胀率降到5%以下。在社会福利方面,大量消减住房、医疗、失业、教育等各种补贴,这些削减对社会下层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不敢根本否定福利制度,因为福利制度关系到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在打击工会力量方面,制定一系列法律对罢工进行限制,罢工需经过投票及一系列法律程序批准才可进行。撒切尔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了效果。起先,撒切尔的“猛药”似乎把英国抛进了危机的最低谷,但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英国病”似乎已治好了。此后两次大选中保守党获胜,撒切尔成为20世纪在职时间最长的首相。
——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改革取得成效的原因,并说明改革的作用。
4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日内瓦会议期间,1954年5月7日凌晨,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越南人民军取得奠边府大捷。5月8日,日内瓦会议开始讨论印度支那问题。在划定临时军事分界线这一问题上,越南方面坚持以北纬13度线为界,而法国方面则主张以北纬20度线为界。
为此,谈判陷入僵局。
为了推动问题的解决,周恩来进行了大量的斡旋工作。最终法越双方达成了以下协议:
以北纬17度线作为临时军事分界线;法国从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撤军;1956年7月越南举行全国大选。7月21日,日内瓦会议结束。正当越南人憧憬着两年后实现祖国的统一时,美国卷入进来,将日内瓦会议相关协议破坏殆尽。
——据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内瓦会议期间印度支那问题解决过程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支那问题解决方案产生的影响。
47.【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随着两江地区经济优势的凸显,其文化也日益发达。明清以来,两江地区即为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之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背后有两江地区雄厚经济实力的支撑,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当时两江地区对书院家塾教育投资的重视。于成龙在江宁府(今南京)所创办的“虹桥书院”即为其中之一。
于成龙创办虹桥书院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于成龙先世为大儒,潜心于学问而不愿出仕,虽然其父亲被授为鸿胪寺序班,但却以在乡里力行孝义著称。于成龙自从接受理学熏陶,便一直努力践行其心目中的理学之诚。他认为:“为学务敦实行,不屑于词章之末。常曰:学者苟识得道理,埋头做去,不患不到圣贤地位。”由此可见他的崇尚实干与不屑空谈的秉性。康熙帝在与词臣谈论理学真伪时也曾说:“理学无取空言,若于成龙不言理学,而服官至廉,斯真理学矣。”……虽然清代以来,书院官学氛围浓郁,但在传统读书人眼中,书院的建立无疑是推动地方教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便在广西罗城那样的蛮荒之地,于成龙也着手建立学宫,并鼓励瑶族、壮族的子弟学习。
——冀满红,辛超《试论两江任上的于成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成龙创办虹桥书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于成龙创办书院的意义。
参考答案
24.B
【解析】根据“改制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给一夫矣”可得出商鞅的措施是要彻底废除井田制,因此其改革的措施更为彻底,B项正确;从材料的内容可得出东方各国都已经有税制的改革,排除A项;材料没有进行中原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排除C项;材料与礼乐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5.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风”属于现实主义文学,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杜甫,想象力丰富,语言率真自然是李白诗歌的特点,表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A、C、D均符合杜甫诗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26.C
【解析】到西晋,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还有活动在长城边缘的鲜卑,各民族之间交往、交融的趋势增强,C项正确;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排除A项;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排除B项;材料无法看出这是少数民族武装割据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27.A
【解析】 “德行优先、以德优先”等字眼体现了儒家思想对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的影响力,所以材料反映出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日益深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以德作为主要的选拔标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汉代时还未以考试作为主要的选拔形式,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利于建设高素质官吏队伍,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8.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认为法国大革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流血遍全国……绵祸八十年”,强调法国大革命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康有为反对革命,从而得出变法的合理性的观点,答案为D;根据题意可知康有为反对革命,A错误;B项不是康有为的主要用意,排除;强调维新变法已具备群众基础不符合史实,排除C。
29.A
【解析】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北伐战争的过程,即从广东出发打到长江流域,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故A选项正确;中共找到正确革命道路指工农武装割据,是在井冈山时期,不是北伐战争时期,故B选项错误;敌后抗战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故C选项错误;推翻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统治,是解放战争的结果,故D选项错误。故选A。
30.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A正确;忻口会战发生于防御阶段,B排除;中国抗日战争最大规模的战役是武汉会战,C排除;第三次长沙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重兵防御,歼灭大批日军,鼓舞了英美等国反法西斯的信心,D排除。故选A。
31.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A项不符合材料时间;官僚资本的正式形成是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B项错误;根据材料“全部33家中国近代采矿业中,纯商办的只有1家,纯官办的9家,其余23家挂着‘官督商办’的招牌,或多或少地同官府保持着联系”,这表明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由于自身力量弱小,同封建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发展受到了封建势力严重束缚,C项正确;材料没有外国资本阻碍民族工业的的相关信息,D项错误。故选C。
32.A
【解析】根据材料“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受到惩处,因为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可知城邦对公民具有绝对权威,A选项符合题意;自然法是罗马法的内容,而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城邦,B选项排除;优生优育政策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生命教育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33.C
【解析】本题考查达尔文进化论的社会影响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经济政策等。材料说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该学派受到了进化论的影响,故A项错误。该学派认为不应帮助穷人,应鼓励自由竞争,追求财富,由此可以推断其认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政策,故选C项。B.D项与题中材料不符合,可排除。
34.D
【解析】苏联实行的农业集体化是国家通过种种办法从农民手中拿走粮食,同时粮食收购的价格又远低于成本,征购的数量逐年增加,它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来发展工业,故D正确。它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引发工农矛盾,故A、B不符合题意。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是由于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故C错误。
35.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措施是对双方的限制,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缓和双方矛盾,缓和世界紧张局势,因此C选项正确;这一时期美苏两极对峙,美苏此举意在避免双方矛盾升级,缓和国际局势,而非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A选项错误;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建立,这些措施与多极化没有直接关系,B选项错误;这些措施属于国际政治军事领域,与经济全球化没有直接关系,D选项错误。故选C。
41.(1)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著作:《梦溪笔谈》。
(2)原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亦可)。
事件:新文化运动。
(3)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2.(1)特点:采用货币主义理论,减少国家干预;政府主导改革,行政手段、金融政策并举;涉及领域广泛,覆盖范围大;改革步推进,注意缓和杜会矛盾;本质上维护資产阶级利益,具有阶级局限性;以“猛药”治疗“英国病”。(任答3点即可)
(2)原因:采用货币主义理论;撒切尔夫人的强悍作风、较强的领导能力;注重改革的策略性,循序漸进,关注民生;采取立法方式,减少改革阻力。(任答3点即可)
作用: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缓解了财政负担,推动了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稳定了货币,降低了失业率,缓和了阶级矛盾;为撒切尔及其政府赢得了支持;为同一时期其他国家经济的复苏提供了借鉴。(任答3点即可)
45.(1)军事斗争与政治谈判相结合;中国发挥了巨大作用;法越双方互相妥协;斗争激烈,解决难度大。
(2)暂时恢复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和平;使法国得以从战争泥潭中脱身;给中国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因美国介人而遭到破坏,故作用有限。
46.(1)受两江地区重视书院家塾教育风气的影响;尊儒崇理的思想渊源;重视两江地区的文化教育。
(2)推动了当地文化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人才;有利于地方的教化。
47.观点:美国霸权的衰落
阐述: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终结,只剩下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共体成立与发展、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与发展、中国振兴以及俄罗斯的发展,它们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构成了挑战。因此,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