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一、单选题
读图,完成各题。
1.在地质上,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 (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洋中脊 D.海槽
2.日本曾多次声称“钓鱼岛”是其领土,这说明( )
①我国与世界其他海区一样,存在海区划界及岛屿归属的争议
②捍卫我国海疆,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③我国必须强化军事力量,来保卫祖国
④世界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我们必须维护国际海洋新秩序,与邻国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镇位于( )
A.海南省 B.广东省 C.浙江省 D.山东省
4.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 )
A.寒潮 B.台风 C.泥石流 D.冰雹
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慢生鸭”饲养者在保障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
6.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使用剧毒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20年4月18日民政部发布公告,国务院于近日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设立西沙区、南沙区。 三沙市西沙区管辖西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代管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西沙区人民政府驻永兴岛。 三沙市南沙区管辖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南沙区人民政府驻永暑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三沙市设立西沙区、南沙区主要意义或职能是应对南海周边形势变化( )
A.促进海南省城市化进程 B.加强对岛屿和海域的管理
C.开发南海资源 D.应对南海周边形势变化
8.我国在南部所临海域维护的海洋权益主要有( )
①内水权益②领海权益③毗连区权益④专属经济区权益⑤公海权益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9.世界许多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海洋岛屿的争议,其主要原因是( )
A.各国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理解不同
B.岛屿之争的实质是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争取
C.维护领土完整,扩大海洋权益的需要
D.为了发展海洋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滇池是云贵高原湖群中面积最大的湖泊,北端湖堤将滇池分为外海(290km2)和草海(10km2)两部分,平均水深4.1m。20世纪70年代以后,滇池水质逐年变差。2011~2015年,当地开展了“生态清淤”“引水入滇”“环湖截污”“生态修复”等治理工程,对降低滇池总磷污染、改善富营养化和防止蓝藻暴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外海2012年曾出现总磷含量较高的现象。下图示意滇池外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滇池污染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B.入口多、出口少,污染物滞留时间长
C.盛行东北风,流速减慢
D.生产生活排放大量污水
11.2012年滇池外海总磷含量较高,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生态清淤——扰动湖底沉积物 B.引水入滇——增加水量
C.环湖截污——导致磷元素富集 D.生态修复——加快水体交换
12.有关海权认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的领土为960万平方千米
B.我国的海洋权益包括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两部分
C.我国的领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D.我国于1996年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
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0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14.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0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
近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16.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17.臭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碳氧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
B.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
C.人类大量砍伐热带雨林
D.太阳活动会导致臭氧降至最小值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建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8.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效益最大化原则
19.下列关于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 B.减轻了环境污染
C.提高了经济效益 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
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增加
21.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采用滴灌技术 B.适量掺沙改造
C.增施速效肥料 D.及时深耕土壤
22.该大棚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黄淮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3.对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 )
A.煤烟、粉尘 B.工业废水
C.碳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D.酸雨
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 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
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 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
25.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 )
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B.农产品的类型多样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有利于保护环境
二、填空题
26.主要的环境问题
(1)____: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2)____: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____: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
27.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_________可持续发展是基础,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是条件,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属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的_________环节。
(3)成语“涸泽而渔”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_原则。
28.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___的,污染物排放___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三、综合题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鱼类的繁殖及肥育场所,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下图)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甲湖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1980年代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
(1)遥感监测显示,甲湖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说明其原因。
(2)调查表明,在农业社会甲湖蓝藻水华往往发生在洪水年份,推测其可能原因。
(3)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及不利影响。
30.[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1月,中国正式启动洋垃圾入境新规,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分类的废纸、废纺织原料等垃圾在内的24种洋垃圾。到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下图为固体废弃物致病途径示意图。
(1)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
(2)固体废弃物污染使人体致病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我国停止进口洋垃圾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解析】
1.由图可知,钓鱼岛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上属大陆架。A正确。故选A。
2.与世界其他海区一样,我国海域也存在着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争议。捍卫我国海疆,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我国政府一贯主张,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D正确。故选D。
3.C
4.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和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提示信息包括:沿海地区;山地地形;大陆新千年是指2000年1月1号,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第一缕曙光指最早见到日出。海南地形中高周低,四周地势低平,山地少,且位置靠西,日出会相对晚些,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广东省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山地少,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山东省沿海地区地形较平坦,且最东部与浙江的最东部所处的经度相差不多,而此时纬度越高昼越短,即日出越晚,所以山东沿海小镇日出比浙江沿海小镇日出要晚些,故D错误。浙江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纬度较低且位置靠东,冬季日出较早,故C正确。
4.根据上题结论已知该镇位于浙江,浙江纬度较低,受寒潮影响较小,故A错误。该地区山地地形,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泥石流,但是石砌建筑也无法抵御泥石流,故C错误。冰雹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浙江冰雹较少,故D错误。浙江位于东南沿海,台风较多,石砌建筑“依地势而建”,“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这样的建筑,抵御台风的能力相对较高,故B正确。
5.A
6.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慢生鸭”为背景,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途径。
5.
审题,“慢生鸭”饲养者一方面保障了消费者健康,体现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另一方面饲养者获取了高利润,保证了自身的合法收益,故兼顾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权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A正确;持续性原则主要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类利用资源的速度在自然资源的再生速度范围内,B错误;共同性原则主要指解决问题中共同承担相应的义务,C错误;公正性原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D错误;故选A。
6.
绿色食品是指对环境无污染、无公害,按环境友好生产方式生产的食品总称,使用剧毒农药防治病虫害,会造成环境污染,①错误;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不会造成环境污染,②正确;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对环境有害,③错误;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不会造成环境污染,④正确;故选B。
【点睛】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侧重权利,共同性原则——侧重义务,持续性原则——侧重可持续。绿色食品是指对环境无污染、无公害,按环境友好生产方式生产的食品总称。
7.B
8.D
9.B
【解析】
7.
南海的面积广大,岛屿分散,设立三沙市有助于加强对岛屿和海域的管理,B正确;应对南海周边形势变化、开发南海资源是设立三沙市的其中一项职能,表述不全面,C、D错误;设立三沙市对于海南省城镇化进程影响不大,A错误。故选B。
8.
我国在南部所临海域拥有的海洋权益主要有内水权益、领海权益、毗连区权益、专属经济区权益,①②③④正确;公海不是任何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任何国家不得将公海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不得对公海本身行使管辖权,⑤错误。故选D。
9.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拥有一个岛屿,就拥有该岛周边相应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一系列的权益,岛屿之争的实质是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争取,因此,世界许多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海洋岛屿的争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三沙市的成立,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加强南海资源开发保护,对于海南的现代渔业、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10.B
11.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0.
该地纬度低,温度高,蒸发量大,A错。由图可知该地入口多,出口少,污染物的排放不及时,自净能力弱,B项正确。该区域主要盛行西南风和东南风,C项错。D项为人为原因,可直接排除。故选B。
11.
2011~2015年,当地开展了“生态清淤”,使得湖底的沉积物被搅动,湖水的磷含量增高,A项正确。水量增加,磷含量有可能会减小,B错。入湖的污染物减少,磷的含量会减少,C项错误。水体交换加快,水质变好,磷含量降低,D项错误。故选A。
【点睛】
水体中的过量磷主要来源于肥料、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污水.磷含量增多也是水污染加重的一种表现。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的领土为960万平方千米,是陆地领土,或叫领陆,不是海洋权益,A错误。我国的海洋权益包括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也包括在公海上的权益,B错误。我国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领海是从海岸基线向外12海里的范围,C错误。我国于1996年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D正确。故选D。
【点睛】
13.C
14.A
【解析】
【分析】
考查人类活动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PM 2.5浓度,在10:00以后逐渐下降,有可能是地面温度逐渐身高,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上升,热岛效应增强。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PM 2.5浓度的下降,因此正确答案选C。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降水的频率增加。并且并非10:00以后才产生降雨,汽车流量减少只会让PM 2.5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性,而并非下降, A B D错误。
14.华东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大气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和人们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关。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极大的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因此正确答案选A。二氧化硫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无关。B C D错误。出行方式不同,对二氧化硫浓度有影响,主要区别在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高,二氧化硫浓度也应高,说明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
【点睛】
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
15.B
16.A
17.B
【解析】
【分析】
15.
臭氧空洞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均有出现,尤以南极地区最为严重。图示信息表明该群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应该是受南极的臭氧空洞影响而造成的环境问题,B正确,A错,赤道上空和北大西洋上空没有出现臭氧层空洞,故CD错。
16.
臭氧吸收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而不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都是红外线部分,故A正确,BCD错。
17.
氮氧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A错;人类大量砍伐热带雨林会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气候、无线短波通信等,与臭氧减少无关,CD错。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等化工制剂的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是导致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B对,故选B。
【点睛】
大气中的臭氧吸收了大部分对生命有破坏作用的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命形成了天然的保护作用。臭氧空洞指的是因空气污染物质,特别是氧化氮和卤化代烃等气溶胶污染物的扩散、侵蚀而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和减少的现象。
18.B
19.D
【解析】
18.该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轻了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压力,属于持续性原则。B正确。公平性原则: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它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即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发展为代价;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该原则认为人类各代都处在同一生存空间,他们对这一空间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拥有同等享用权,他们应该拥有同等的生存权。共同性原则: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决定全球必须联合起来,认知我们的家园。AC错误;效益最大化原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D错误。故选B。
19.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降低资源消耗、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ABC正确;该产业链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但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不了会有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无法实现污染零排放,此说法太绝对,D不正确。故选D。
20.A
21.D
22.C
【解析】
20.图示连作8年后,变化的主要是表层: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pH减小(说明酸性增强);而有机质含量增加不是退化的表现,A正确。故选A。
21.读图可知,该地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是“连作使大棚内表层土壤呈酸性”,而深层土壤pH值变化不大,故可采取及时深耕土壤措施中和土壤酸碱度,以致减缓大棚内土壤酸化及退化速度,D正确。滴灌技术、掺沙改造、增施速效肥料无法减缓土壤酸化速度,A、B、C错误。故选D。
22.图示土壤pH总体大于7,呈弱碱性,而南方地区土壤多呈酸性,A、B错误。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不可能是沙漠,D错误;据此可判断可能位于黄淮海平原。故选C。
23.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交通问题主要包括城市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对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主要成分是碳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4.C
25.D
【解析】
【分析】
24.
水稻生产要求排灌便利,图中稻田最低水渠的高度要考虑到鱼群通过能力,所以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C正确;农业结构调整不能保障该农业稳定发展,A错误;在浙江东南部该农业模式没有修建温室的必要,B错误;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不能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D错误。
25.
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实现了稻鱼共生,有利于保护环境,D正确;灵活适应市场、农产品类型多样、提高生产效率属于该农业模式的经济可持续发展,ABC错误。
【点睛】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方面,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26.(1)自然资源枯竭
(2)生态破坏
(3)环境污染
【解析】
略
27.(1)生态 经济 社会(2)人的管理调控(3)公平性 持续性
【解析】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子系统。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2)由图可知,在该复合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是人,原因是人管理、调控各个系统,所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变革人类行为方式。“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属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的人的管理调控环节。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成语“涸泽而渔”,指抽干了水来捉鱼,将鱼捕捞完了,违背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同时也违背了公平性原则尤其是代际之间公平。
28. 有限 超过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题目较为简单,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环境自净能力是指自然环境对人类排放的污染物具有容纳和消除的能力,环境具有自净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当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便会产生环境污染现象。
29.(1)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藻生长繁殖。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东)风,蓝藻容易在湖西部堆积。
(2)洪水年份流域内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搬运能力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地区的物质被大量侵蚀搬运至湖中(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
(3)原因:修建湖闸后,甲湖在冬春季水位较高; “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不利影响:可能影响部分食藻鱼类的繁殖和生长;进而对蓝藻的直接摄食减少,增加蓝藻水华爆发的可能性。
【解析】
【详解】
(1)藻类适宜生长在亚热带热带水域,该地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藻生长繁殖。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随地表径流入湖的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较多,促进了藻类的生长。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风或东风,蓝藻容易在湖西部堆积。
(2)由材料可知,甲湖流域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洪水年份流域内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搬运能力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地区的物质被流水侵蚀搬运至湖中。农业社会时期,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导致湖水富营养化严重,暴发蓝藻水华。
(3)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修建湖闸后,甲湖在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所以水生植被覆盖率下降。如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不利影响是可能影响部分食藻鱼类的繁殖和生长,进而对蓝藻的直接摄食减少,增加蓝藻水华爆发的可能性。如1980年代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
30.(1)工业、建筑业、居民生活、农业(任答3项)
(2)接触、呼吸被污染的空气;进食被污染的食品;饮用被污染的水源
(3)洋垃圾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加剧环境污染;带有大量细菌和病毒,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危害人体健康;回收加工再销售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以极低的价格流通,扰乱我国经济秩序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固体废弃物的种类、来源以及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措施等相关知识。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弃物、农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建筑业、居民生活、农业等。
(2)读图分析可知,固体废弃物污染通过循环进入食品、水体,而人类进食被污染的食品或者饮用被污染的水源,导致人体治病;另一方面,人类还可以接触、呼吸被污染的空气,从而导致人体致病。
(3)我国停止进口洋垃圾的理由,主要从洋垃圾的危害进行分析。我国停止进口洋垃圾是鉴于中国的国情及洋垃圾的危害。中国近些年经济发展快,国内需处理的垃圾多,环境压力大;洋垃圾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加剧环境污染且洋垃圾带有大量细菌和病毒,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危害人体健康;回收加工再销售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正因如此,中国停止进口。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