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常见地貌类型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1常见地貌类型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18 19:1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1 常见地貌类型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读图完成问题。
1.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沉积 B.风力沉积 C.冰川沉积 D.海浪沉积
2.下列不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 )
A.峰林 B.天坑 C.U形谷 D.钙华湖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岛屿地质地貌结构,甲地位于乙河流的上游。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中甲地地质构造与下列地理事物成因相同的是
A.庐山、泰山
B.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C.死海、贝加尔湖
D.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4.研究发现,近年来乙河流河口地区泥沙堆积明显。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该流域降水量减小
B.乙河流流速减慢
C.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大
D.海平面上升,海水的顶托作用
5.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单位:kW·h/㎡)分布图和图示P河段两岸崖壁的三叠纪厚层砂岩天然“浮雕”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对P河段两岸崖壁天然“浮雕”形成过程的推测最合理的是( )
A.沉积作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B.风力侵蚀-风力沉积一流水侵蚀
C.流水侵蚀-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D.沉积作用-风侵蚀-流水侵蚀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 )
A.T1阶地T0阶地形成早 B.河谷不断变宽变深
C.阶地适于建设大型港口 D.河床海拔逐渐升高
7.任一级河流阶地沉积物堆积过程中( )
A.地壳相对稳定 B.地壳持续上升 C.河流不断下切 D.河流间断上升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地貌类型中与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形成作用相同的有( )
a.长江三峡b.长江三角洲c.冲积扇d.塔里木盆地的沙丘e.喀斯特地貌f.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
A.aef B.bce C.cdf D.ace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丙—丁—甲—乙
C.丙—乙—甲—丁 D.乙—丙—丁—甲
11.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搬运作用
恐龙探海景观位于大连市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周边的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山型地貌、奇绝的礁石形态、丰富的岩层古生物化石(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恐龙探海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海水堆积
13.恐龙探海景观进一步演化可能演变为( )
A.海蚀平台 B.海蚀穴 C.海蚀柱 D.海蚀崖
14.正确表示河流上游河谷形态的是( )
①河床深而窄 ②河谷宽而浅 ③多槽形河谷 ④多“v”形河谷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下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止沟头的(  )
A.侧蚀 B.下蚀
C.沟头崩塌 D.溯源侵蚀
16.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7.图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为我国某山山麓冲积扇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与图中B地相比,A地颗粒物( )
A.较大 B.较小 C.一样 D.无法判断
19.图中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淡水湖 B.补给河水 C.为咸水湖 D.水面稳定
涪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岷山,是嘉陵江右岸最大的支流。该江穿越龙门山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四川盆地西北侧龙门山前地带堆积形成多个大小规模不等的冲积扇。下图为涪江龙门山前冲积扇序列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推测图中所示涪江三个冲积扇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21.导致涪江该河段冲积扇多次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褶皱相间沉积 B.断层水平移动 C.河流洪灾频繁 D.河流侵蚀增强
22.涪江该河段冲积扇②范围和厚度明显大于其他两个,说明该冲积扇地带( )
A.地形起伏大,漫流范围广 B.丛林覆盖高,障碍壅水多
C.河流流速快,沉积时间长 D.侵蚀强度大,泥沙含量大
二、填空题
23.地理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如下几幅地貌景观图片,并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帮他们完成。
(1)以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图,该地形剖面呈“_______”形。
(2)以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图,该地貌分布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图,该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地形区)。
(4)由流水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貌是_______图,该地貌名称叫_______。
2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则在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____,对应____(图甲或图乙);若该河流注入海洋,则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是____,对应____(图甲或图乙)。以上两种地貌都属于河流____地貌。
(2)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2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地貌为____,是____作用下形成的。
(2)B图地貌为____,是____作用下形成的。
(3)C图地貌为____,是____作用下形成的。
(4)上图所形成的地貌,位于入海口的是____图,位于出山口的是____图(填字母)。
(5)B图中迎风坡坡度较____,背风坡坡度较____。
三、综合题
26.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戊为____,从地貌类型看,甲为____
(2)从地质作用看,丙、丁处由____作用形成。
(3)甲、乙、戊中,寻找油、气应在____处。
(4)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____处
(5)解释戊处地貌形成原因是____。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解析】
【分析】
1.
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是石灰岩,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沉积岩。石灰岩遇二氧化碳和水,形成可溶解的碳酸氢钙,当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水体中溶解的碳酸氢钙分解,导致碳酸钙沉淀,形成钙华。由于钙华的不均匀分布,常形成钙华坝、钙华湖、钙华梯田等喀斯特沉积地貌。所以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与风力沉积、冰川沉积、海浪沉积无关,BCD错。所以本题选A。
2.
峰林、天坑、钙华湖属于喀斯特地貌,U形谷属于冰川地貌,C符合题目要求。故本题排除ABD三项,选C。
【点睛】
钙华又称石灰华,是一种碳酸钙的沉淀物,含有碳酸氢钙的地热水在靠近地表时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具体成因是岩溶地区的地表水或者地下水在植物等作用的影响下,导致水中的碳酸钙饱和然后沉积下来,有些地区的钙华是因为地热水露出地表后,环境压力和温度的改变,导致地热水中的化学物质沉淀出来。
3.B
4.D
【解析】
【分析】
考查地质构造,河口堆积地貌成因。
3.
甲地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是因地壳的水平挤压形成的。庐山、泰山为断块山,A错误;死海、贝加尔湖、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都为断裂下陷形成,CD错误;而喜马拉雅山和阿尔卑斯山都是地壳的水平挤压形成的褶皱山,与甲地地质构造的成因相同,B正确。故选B。
4.
流域降水量减少,河流泥沙减少,河口泥沙会堆积减少,A错误;乙河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携带泥沙减少,河口泥沙堆积减少,B错误;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大,使河流的泥沙含量减少,河口泥沙堆积减少,C错误;而海平面上升,海水的顶托作用,使入海口的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在河口堆积明显,D正确。故选D。
【点睛】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观察图可知,P河段两岸悬崖岩石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应为沉积岩;因此应是先由黄河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再由地壳抬升及流水的下蚀作用,逐渐露出水面,再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故“浮雕”的形成过程是依次经历了沉积作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图分析,根据图示“浮雕”岩层分层明显,可推断“浮雕”的基岩为沉积岩;该地位于黄河沿岸,故应为流水沉积而成沉积岩;“浮雕”露出地面说明经历了内力抬升,抬升中必然经历流水下切等流水作用;“浮雕”抬升至较高处,流水作用减弱,风力侵蚀作用增强,据此解答即可。
6.B
7.A
【解析】
6.
分析材料可知,在正常情况下,河流阶地越高,年代越老,因此图中T2、T3阶地形成早,A错误;图中有多级阶地,分析材料可知间歇性地壳上升使河流下切与侧蚀交替进行,因此河谷不断变宽变深,河床海拔逐渐降低,B正确、D错误;阶地处泥沙堆积,不适于建设大型港口,C错误。故选B。
7.
沉积物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从图中看任一级河流阶地沉积物都水平分布,且沉积稳定,没有什么变化,说明河流的海拔高度相对稳定,说明此段时间地壳相对稳定。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8.A
9.A
【解析】
【分析】
8.
图中①为漓江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经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A符合题意;图中②为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这种侵蚀不属于溶蚀,B不符合题意;图中③为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图中④为风蚀蘑菇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
②图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是流水侵蚀形成的。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a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e符合题意;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是流水侵蚀形成的,f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
河流侵蚀作用包括冲蚀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河流侵蚀作用按作用方向可分为下蚀、侧蚀和向源侵蚀。流水侵蚀一般形成沟谷、瀑布、喀斯特地貌等。
10.B
11.C
【解析】
10.通常,河流的上游或中游都从山区通过,这里水流湍急,河道断面较窄,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导致河床下蚀。河流首先向下切蚀形成v型谷地,然后不断向两侧拓宽,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丙—丁—甲—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图中地势整体比较平坦,A错误;冰川作用一般位于高纬度、高山,形成U型谷、冰峰、冰斗、波状起伏的平原等,B错误;河流流水使谷底和河床加宽加深,这个过程叫流水的侵蚀作用,C正确;流水的搬运作用是将流水侵蚀下来的物体搬到别的地方,图示内容不是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的,D错误。故选C。
12.A
13.C
【解析】
【分析】
12.
恐龙探海景观位于海边,受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拱桥景观,A正确。海蚀拱桥是基岩海岸常见的海蚀地貌形态,B、C、D错误。故选A。
13.
未来受海浪侵蚀进一步加剧,海蚀拱桥顶部发生崩塌,残存的桥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从而形成海蚀柱,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海蚀柱的产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海滩受蚀后退后,较坚硬的蚀余岩体残留在海蚀平台上,形成突立的石柱或孤峰;另一种是海蚀拱桥受蚀,拱顶下塌而形成海蚀柱。海蚀柱在中国沿海常可见到。
14.A
【解析】
【分析】
【详解】
河流上游,由于河流主要穿行于高山峡谷之中,落差较大,流速较快,河流下切侵蚀作用明显,河床深而窄,呈现“V”形,①④正确;宽而浅、槽形河谷主要位于河流下游,②③错误;故选A。
【点睛】
15.D
16.B
【解析】
【分析】
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
15.
读材料可知,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即沟头防护工程是防止沟头前进,保护地面不被沟壑切割破坏,即防止沟的溯源侵蚀,D正确;侧蚀、下蚀是发生在河流的干支流沿线,不是在沟头位置,AB错误;防护工程的目的不是防止沟头崩塌,C错误。故选D。
16.
防护埂是用来拦蓄水流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减少水土流失,调蓄水流速度,减少对沟头坡地的侵蚀;在A、C、D处种树,都不能减少对沟头的侵蚀,ACD错误;B坡在沟头处,在B处种树可以减少防护埂上下来的水流对B坡的侵蚀,减少溯源侵蚀的力量,起到防护作用,B正确。故选B。
【点睛】
17.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中纬度可知,图中两河流分别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结合地转偏向力在不同半球的影响不同,北半球堆积作用主要在左岸,最终小岛可能与①相连,南半球相反,小岛与④岸相连,A项正确。故选A。
【点睛】
18.A
19.C
【解析】
【分析】
18.
山麓冲积扇是因为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后,地势变得平坦,水的流速迅速下降,导致泥沙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该图显示河流由A地流向B地,故A地颗粒较B地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
图中有沙漠,说明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图中湖水收入来自河水,湖水支出是蒸发,河水将周边地区盐分带入湖泊,水分被蒸发,盐分在湖泊中聚集,故为咸水湖,且受河水补给的影响,夏季水量大,水面大;冬季水量少,水面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河水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20.A
21.B
22.C
【解析】
【分析】
20.
读图可知,该河流因受断层水平活动发生过流向变化,③为当前河流冲积扇,①②反映的是东北→西南流向的河段形成过程中不断向西南移动形成的冲积扇,所以形成先后顺序应为①②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1.
通常,活动断裂或断层对河流流向、河道迁移、河流袭夺、河床剖面以及河流水系布局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图中该河流流向发生了几乎90°的转折,转折处河流大致沿着断层线走向,说明该河段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断层水平移动影响,改变河流流向,B正确;褶皱相间沉积、河流洪灾频繁、河流侵蚀增强一般不会导致河流流向发生变化,ACD错误;故选B。
22.
冲积扇的范围大小,主要与沉积物供给量、气候因素、物质来源区与堆积区的地形条件有关。根据材料可知,涪江龙门山前多个冲积扇所在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前地带,地形坡度相差不大,植被覆盖也相差无几,AB错误;侵蚀时间都集中在夏季,但在冲积扇②形成时期可能因降水量较大,河流水位较高,流量较大,流速较快,流出山口后流程较远,从而导致该冲积扇范围大;其次,该时期内可能由于流速快,侵蚀强烈,且泥沙物质沉积时间较长,从而导致该冲积扇厚度大,C正确,冲积扇最终形成是沉积作用为主,D错误;故选C。
【点睛】
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河流堆积地貌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3.(1)A V(2)C 干旱少雨(3)D 青藏高原(4)B 河口三角洲
【解析】
【分析】
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
【详解】
(1)读图可知,A图是河流峡谷地貌,B图是河口三角洲地貌,C图是风蚀蘑菇地貌,D图是角峰与冰斗地貌。以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貌是河流峡谷(A图),该地形剖面呈“V”形。
(2)由上题分析可知,以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貌是风蚀蘑菇(C图),该地貌分布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少雨,主要在西北干旱区。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角峰与冰斗(D图),该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区。
(4)由流水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貌是三角洲(B图),该地貌名称叫河口三角洲。
【点睛】
24.(1) 冲积扇 图甲 三角洲 图乙 沉积
(2)C
【解析】
【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河流堆积地貌的理解,体现了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
(1)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体,被称为山麓冲积扇;河流流入海洋时,在入海口处因地势低平,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在海水顶托作用下形成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的河口三角洲。故冲积扇和三角洲都属于河流沉积地貌。图甲地形位于山口,呈扇形,为冲积扇;图乙位于河流入海口,呈三角形,为河口三角洲。
(2)
砾石、粉砂、黏土颗粒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砾石>粉砂>黏土。甲图中沿A→B方向流水速度逐渐变缓,结合题干“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可判定,物质组成可能是砾石、粉砂、黏土。故选C。
25.(1) 三角洲 流水堆积
(2) 沙丘 风力堆积
(3) 冲积扇 流水堆积
(4) A C
(5) 缓 陡
【解析】
(1)
A位于河流入海口,呈三角形,为河口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口,地形平坦,水流速度变缓,搬运能力减弱,同时受海水顶托,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故河口三角洲是在流水堆积下形成的堆积地貌。
(2)
B图地貌为沙丘。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此后风从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故沙丘是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的堆积地貌。
(3)
C图地貌为冲积扇。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流速减慢,搬运能力降低,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体。因此冲积扇是在流水堆积作用下形成的堆积地貌。
(4)
通过前面三个小题的分析可知:A为河口三角洲、B为沙丘、C为山麓冲积扇。故位于入海口的是A图,位于出山口的是C图。
(5)
依据图中表示风向的箭头可知,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
26.(1) 向斜 谷地
(2)流水堆积(或外力)
(3)甲
(4)甲
(5)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质构造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1)
从地质构造看,戊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乙处岩层断裂,并且发生位移,为断层;从地貌类型看,甲地势低,为谷地,丙为山前冲积扇。
(2)
从地质作用看,乙处由内力作用挤压断裂形成,丙为山前冲积扇、丁处为河口三角洲,他们都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3)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处岩层断裂,并且发生位移,为断层,戊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所以甲、乙、戊中,寻找地下水应在戊处,寻找油气应在甲处。
(4)
背斜顶部天然拱形,支撑力强,地质构造稳定;不易积水,适合修建隧道,在甲、乙、丙、戊四处中只有甲处为背斜,故选址就应该在甲处。
(5)
戊处为向斜成山,原因是向斜槽部受到向下的挤压力,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其两侧易被侵蚀,因此向斜处相应升高形成山岭。
【点睛】
27.(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地貌形成的相关知识,抓住“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这句话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地质剖面图,获取所在地经历的地质事件信息的能力,进而重建当地在内、外力作用下的环境演变过程。
【详解】
(1)由材料可知,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且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说明最初的平坦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并进一步由台地变成平顶山变成了尖顶山,说明面积变小。
(2)注意审题清楚,题干提示“根据侵蚀程度”进行判断,判断各种微地貌构成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而不是微地貌台地、平顶山、尖顶山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和台地。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说明尖顶山地貌侵蚀最严重,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
(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通过保留的部分可以判断台地、平顶山、尖顶山形成的早晚,平顶山、尖顶山是较早形成的,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台地形成的时间较晚,也就是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故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