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

文档属性

名称 三顾茅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10 19:4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飞将军-----------李广“生不逢时为国亡,只留岁月记沧桑。”一代名将,烽烟战火阻挡不了你超人的胆识;三朝老臣,万卷诗书谱写不完你卓越的功绩;你以身作则,与士兵同甘共苦,你战功赫赫,对大汉赤胆忠心,但在历史的画卷上却留下了你悲剧式的结局。然而真理都是无需证明的,真正的精彩绝不因掌声的有无而失色,一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让你的生命在后人的礼赞和挽歌中绵延千古。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学习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及《三国》概况
2,梳理文本大概情节,探讨小说中人物出场的艺术“画家三染”和“犯中见避”的写法。
3,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关于他的生平,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他的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主要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
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桃园三结义刘 备 诸葛亮张 飞 关 羽 二. 整体感知
提示:速度全文,理清文章结构,然后勾画出每一次拜访中的关键语句,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
本文可分两部分
1. 司马徽再荐名士(第1自然段)
2.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一部分: 司马徽再荐名士(第1自然段)
①元直一荐 ②司马再荐
关键语句
①“峨冠博带,道貌非常”以这样的打扮暗示其隐士身份,使求贤若渴的刘备误以为是孔明。
②“此莫非即孔明也”引出了要推荐和探访的对象。
③“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
说明徐元直曾推荐过诸葛亮,引出司马徽的再荐。
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⑤“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后两句从诸葛亮的自比和司马徽的他比,介绍了孔明的治国才智,更引起了刘备拜见孔明的兴趣。
第二部分: 刘玄德三顾草庐
①一顾草庐,闻农夫歌,却未见诸葛,巧遇博陵崔州平
关键语句:
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
卧龙居处之诗
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
忽见一人,容貌轩昂,风姿俊爽,头戴逍遥帽,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
此必卧龙先生也。
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 ②再顾草庐,邂逅石广元、孟公威,不遇孔明,见诸葛均,遇黄承彦
关键语句:
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
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装。
酒店中有人作歌
二公谁是卧龙先生?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实为万幸
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独叹梅花瘦
“此真卧龙矣!”滚鞍下马 ③三顾草庐,昼寝未醒,待诸葛睡足,倾听安邦定国之策。
关键语句:
玄德回新野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
关、张闻之不悦。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
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侧面描写,虚写正如毛宗岗所说:“孔明虽未得一遇,而见孔明之局,则极其幽秀,见孔明之意,则极其古淡,见孔明之友,则极其高超,见孔明之弟,则极其旷逸,见孔明之丈人;则极其清韵,见孔明之题咏,则极其俊秒,不待接席言欢,而孔明之为孔明,于此领略过半矣。”人物尚未出场,形象已渐分明。可见对孔明的刻画,极尽渲染之能事。作用和效果对情节:设置悬念,渲染了诸葛亮的神秘和非凡,吸引读者,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对人物:一步步表现出诸葛亮的恬淡自适的道家外貌和积极用世心怀天下的儒家入世思想。也表现出刘备的仁民爱物的济世情怀和礼贤下士的知人之明。 人物的出场艺术:
小说创作对人物的正面刻画,是以人物的出场为起点的。优秀的古代小说作家都非常重视人物的出场处理,力争人物一出场就能显示出自己的性格基调,为作者刻画人物找到一个恰当的起点。优秀的小说非常注重人物的出场艺术。诸葛亮的出场 出场前:
1、司马徽初荐(刘备初得诸葛亮的消息。“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只知其有安天下之才。最先涂上了神秘色彩。
2、徐庶走马荐诸葛(“如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3、司马徽再荐(“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4、一顾茅庐(农夫作歌、博陵崔州平——隐者形象):突出诸葛亮的隐者形象。
5、二顾茅庐(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感叹世无英雄,赞赏独善其身:渲染诸葛亮求之不易。 诸葛均、黄承彦——其诗为诸葛亮形象的良好写照。
这些人物,朋友,家人,每个人都不能真正反映出诸葛亮的面貌,但每个人身上都有诸葛亮的影子。 渲染、烘托 铺垫、蓄势 (侧面) 人物出场艺术之一:
“设身处地,身临其境”
借作品中相关人物的视角来写人物出场的情景,使作品中的人物与读者一起产生强烈而深刻的印象。例如:
《三国演义》中许多名将的出场即是如此。人物出场艺术之二: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声夺人)王熙凤的出场
人物出场艺术之三:(诸葛亮的出场)
千呼万唤始出来(“画家三染”)坏境描写划出句子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景物对人物的烘托:“一顾”时的景物描写:

“二顾”时的景物描写:
突出了隆中山水的幽雅,借以
烘托隐于此地的诸葛亮的雅致。 皑皑雪景烘托着诸葛亮的高洁。又表现出刘备求贤心切的心理。登场后的刻画:
表现出“未出茅庐,已知
三分天下” 的雄才大略,身在草庐,心忧天下的济世情怀。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正面刻画 古代小说中另一种常用的人物出场方法是:在人物正式出场前,层层烘托,反复渲染。人物的特点在出场前的烘托、渲染中,东云现鳞,西云现爪。
正式出场后,再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使人物的基本特点在虚实印证中得到更鲜明的表现。3. “犯中见避”的写法
所谓“犯”,就是小说后边又写到与前边类似的故事,类似的事件。所谓“避”,就是作者能从类似的故事、事件中写出不同的特点来。“三顾”都是刘备带着张飞、关羽去拜见诸葛亮,事件是类似的;每次遇到的人物,听到的歌词,看到的景物,都是对诸葛亮出场的继续渲染、烘托。但每一“顾”都不相同,从许多方面做到了“犯中见避”。 作业:
1.熟读课文,重点阅读其中诗句和人物的对话
2探讨本文的表达技巧蜀 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史诗。作者借游览古迹,称颂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写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