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一 3.1 波的形成
一、单选题
1.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其平衡位置可能会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B.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的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的振动
C.振动是波的成因,波是振动的传播
D.振动是单个质点呈现的运动现象,波是许多质点联合起来呈现的运动现象
2.下列关于横波和纵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横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一定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B.横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也可能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
C.纵波中,波水平向右传播,各个质点一定上下振动
D.能形成波峰、波谷的波是横波
3.关于机械振动与机械波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振源的振动速度相等
B.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
C.在一个周期内,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
D.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由波源本身决定
4.t=0时,坐标原点O处的质点由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开始做周期为0.4s的振动,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形成沿x轴正、负两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t=0.6s时的波形图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为沿水平方向的介质中的部分质点,每相邻两质点的距离相等,其中O为波源。设波源的振动周期为T,自波源通过平衡位置竖直向下振动时开始计时,经过,质点1开始振动,则下列关于各质点的振动和介质中的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介质中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且图中质点9起振最晚
B.图中质点8的振动完全重复质点7的振动,只是质点8振动时,通过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的时间总比质点7通过相同位置时落后
C.只要图中所有质点都已振动了,质点1与质点9的振动步调就完全一致
D.只要图中所有质点都已振动了,如果质点1发生的是第100次振动,则质点9发生的就是第99次振动
6.一个小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中心,会激起一圈圈波纹向外传播,如果此时水面上有一片树叶(如图),下列对树叶运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树叶慢慢向湖心运动
B.树叶慢慢向湖岸漂去
C.在原处上下振动
D.沿着波纹做圆周运动
7.关于横波和纵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B.对于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定相同
C.形成纵波的质点随波一起迁移
D.波源上下振动形成的波是横波
8.一列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a、b均处于平衡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时刻质点a正向下运动
B.该时刻质点b正向上运动
C.该时刻质点a、b的速度相同
D.质点a、b的振动周期相同
9.甲、乙两人平行站在一堵墙前面,二人相距,距离墙均为,当甲开了一枪后,乙在时间后听到第一声枪响,则乙听到第二声枪响的时间为( )
A.听不到 B.甲开枪后 C.甲开枪后 D.甲开枪后
10.如图甲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六个质点a、b、c、d、e、f,相邻两质点之间的距离均为2m,各质点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t = 0时刻振源a开始做简谐运动,取竖直向上为振动位移的正方向,其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形成的简谐横波以2m/s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传播到质点c时,质点c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
B.0 ~ 4s内质点b运动的路程为12cm
C.4 ~ 5s内质点d的加速度正在逐渐减小
D.6s时质点e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
11.一列横波沿直线传播,A、B是该直线上相距1.2m的两个质点,从波刚好到达其中某一点时开始计时,已知4s内A点完成8次全振动,B点完成10次全振动,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及波速v分别为( )
A.v=0.3m/s,方向由A向B B.v=0.3m/s,方向由B向A
C.v=1.5m/s,方向由B向A D.v=1.5m/s,方向由A向B
12.位于坐标原点处的波源A沿y轴做简谐运动,A完成一次全振动时,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所示。B是沿波传播方向上的一个质点,则( )
A.A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B.A、B两质点振动情况相同
C.经半个周期质点B将向右迁移半个波长
D.在一个周期内B点处质点的振动图形和此波的图形相似
二、填空题
13.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是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4.一根粗细均匀的绳子,右侧固定,使左侧的S点上下振动,产生一列向右传播的机械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则该波在传播过程中波速________,波的频率________.(选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保持不变")
15.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P为介质中的—个质点,从该时刻开始的一段极短时间内,P的速度v和加速度a的大小变化情况是v变________,a变________。
16.上下抖动绳子出现的机械波为_____波;左右抖动弹簧出现的机械波为_____波。
17.学校地震测报组消息:1999年9月21日凌晨,台湾省南投地区发生了7.6级大地震,它是由台湾省中部大茅一双冬及车笼铺两块断层受到挤压,造成剧烈上升及平行移位而形成的。已知地震波分三种:纵波(P波),速度;横波(S波),,面波(L波),,面波在浅源地震中破坏力最大。
(1)位于震源上方的南投地区某中学地震测报组有单摆A与竖直摆B(如图甲所示),地震发生时最先剧烈振动的是________摆;
(2)地震测观测台记录到的地震曲线假若如图乙所示,则由图可知a、b、c三种波形与地震波种类的对应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若在曲线图上测得P波与S波的时间差为,则地震台距震源约________。
三、解答题
18.如图所示,图中实线是一列正弦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曲线,经过0.5s后,其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求:
(1)该波的速度是多大?
(2)该波的周期是多大?
19.如图所示,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垂直直线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已知t=0时,质点1开始向上运动,t=时,1质点到达最上方,5质点开始向上运动,问:
(1)t=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是否运动、运动方向)如何?
(2)t=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
(3)t=T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
20.如图甲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速v=2.0 m/s,质点P平衡位置的坐标为(0.4,0)、质点Q平衡位置的坐标为(3.6,0)。
(ⅰ)求出从t=0时刻到Q点第二次振动到波谷的这段时间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
(ⅱ)在图乙中画出质点Q的振动图象(至少画出一个周期)。
21.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由M向P方向传播,M、P、Q为波上的三个质点,若质点M是振源,当它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时,经后第一次到达波峰。当波传到P时,质点M在波谷,再经过,质点Q第一次达到波谷。已知质点M与P之间的距离为,且,从质点M开始振动到质点Q第一次在波谷的过程中,质点M通过的路程是。求:
①质点P与Q平衡位置间的距离;
②这列简谐横波的振幅。
22.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若每隔,波沿轴正方向推进,试画出此后时的波形图。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各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但平衡位置不会随波迁移,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靠近波源的质点先振动,通过相互作用力带动相邻的质点振动,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单个质点的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波。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单个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能形成波,多个质点“集中表现”才能形成波,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
ABC.横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垂直,纵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平行,A正确,BC错误;
D.有波峰和波谷,但波的传播方向不一定与质点的振动方向垂直,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
A.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振源的振动速度无关,故A错误;
B.波分横波和纵波,纵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故B错误;
C.由v= 可知,在一个周期内,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故C正确;
D.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由介质本身决定,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
波源在坐标原点,所以向左传播的波和向右传播的波关于y轴对称
t=0.6s=1.5T
根据机械波的周期性可知,在t=0.6s时,波源正处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而后一质点重复前一质点的运动。
故选C。
5.D
【详解】
A.介质中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均与波源相同,都是竖直向下的,且图中质点9起振最晚,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中质点8的振动完全重复质点7的振动,只是质点8振动时,通过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的时间总比质点7通过相同位置时落后,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题意可知,质点1与质点9相距2个波长,只要图中所有质点都已振动了,质点1与质点9的振动步调就完全一致,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质点1与质点9相差2个周期,只要图中所有质点都已振动了,如果质点1发生的是第100次振动,则质点9发生的就是第98次振动,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
由于波在传播过程中,只传递振动能量和波源所发出的信息,而各质点不随波迁移,只在各自的位置附近做振动。
故选C。
7.A
【详解】
ABD.横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有时相同,有时相反,选项A正确,B、D错误;
C.无论是横波还是纵波,质点都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不会随波迁移,选项C错误。
故选A。
8.D
【详解】
AB.由“带动法”知质点a正向上运动,此时质点b向下运动,AB错误;
C.此时a、b都处于平衡位置,振动速率最大,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C错误;
D.a、b两点的振动周期都等于波源的振动周期,因此振动周期相等,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乙听到的第一声枪响必然是甲放枪的声音直接传到乙的耳中,故
甲、乙二人及墙的位置如图所示
乙听到的第二声枪响必然是墙反射的枪声,由反射定律可知,波线如图中和,由几何关系可得
故第二声枪响传到乙的耳中的时间为
故选C。
10.B
【详解】
A.由振动图象可知,振动周期为T = 2s,波长为
λ = vT = 4m
质点a开始起振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故波传播到质点c时,质点c开始振动的方向也沿y轴正方向,A错误;
B.振动传到b点需要的时间为1s,故在剩下的3s内,质点b通过的路程为
s = 6A = 12cm
B正确;
C.4s时振动传到e点,此时d点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故4 ~ 5s内质点d的加速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选项C错误;
D.振动传到e点需时间4s,故6s时质点e正好振动一个周期第二次回到平衡位置,D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
据题意,4s内A完成8次全振动,B完成10次全振动,必定是从波到达B点开始计时,波传播的方向是从B到A,周期为
波从B传到A的时间为
则波速为
C正确, ABD错误,故选C。
12.D
【详解】
A.根据“上下坡法则”可判断A点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A错误;
B.A、B两质点振动情况刚好相反,所以B错误;
C.质点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沿y轴方向上下振动,不会随波迁移,C错误;
D.A完成一次全振动时,B也完成一次全振动,B刚开始向上振动,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像的形状波的图像相似,D正确;
故选D。
13. 振源 介质
【详解】
[1][2]根据机械波产生与传播的条件可知,有振源还要有传播介质,才可能形成机械波.
14. 保持不变 逐渐增大
【详解】
[1].波速是由介质的性质决定的,与波长无关,故该波的波速保持不变;
[2].由图看出,该波的波长逐渐减小,而波速一定,由波速v=λf分析得知频率逐渐增大.
15. 大 小
【详解】
[1]由题图知波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根据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可知质点P的速度方向在该时刻开始的一段极短时间内沿y轴正方向,即向该质点的平衡位置运动,因此P质点速度增大;
[2]质点P做简谐运动,向平衡位置运动,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减小,所受回复力减小,因此加速度a减小,即v变大,a减小
16. 横 纵
【详解】
[1][2]上下抖动绳子的一端,在绳上形成的波的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是相互垂直的;故是横波;而左右抖动弹簧时,波的传播方向和各点的振动方向相互平行,故为纵波。
17. B P,S,L
【详解】
(1)[1] 纵波的速度最快,所以纵波最先到达,在甲图中地震发生时最先剧烈振动的是B摆。
(2)[2] 由图可知,纵波的速度最快,横波次之,面波速度最小,最先到达的是纵波,最后到达的是面波,a为P波,b为S波,C为L波
[3] 根据
可以求出地震台距震源的距离
18.(1)见解析;(2)见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λ=24m,又已知t=0.5s
(1)若波沿着x正方向传播:波传播的距离
(n=0、1、2、3……)
波传播的速度
可得
v=(48n+36)m/s(n=0、1、2、3……).
若波沿着x负方向传播:波传播的距离
(n=0、1、2、3……)
波传播的速度
可得
v=(48n+12)m/s(n=0、1、2、3……)
(2)若波沿着x正方向传播:波传播的时间
t=nT(n=0、1、2、3……)
可得周期为
s(n=0、1、2、3……)
若波沿着x负方向传播:波传播的时间
t=nTT(n=0、1、2、3……)
可得周期为
s(n=0、1、2、3……)
19.见解析
【详解】
各质点在各时刻的情况.如图所示.
(1)由乙图可知,t=时,质点8未达到波峰,正在向上振动,质点12、16未振动.
(2)由丙图可知,t=时,质点8正在向下振动,质点12向上振动,质点16未振动.
(3)由丁图可知,t=T时,质点8、12正在向下振动,质点16向上振动.
由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所以后面的质点总是滞后于前面的质点.
20.(ⅰ) 0.22 m;(ⅱ)质点Q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
【详解】
(ⅰ)波的周期
从t=0到质点Q第二次到达波谷所需时间
在这2.2 s内质点P经历
因而通过的路程为
(ⅱ)质点Q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
21.①;②
【详解】
①设波的周期为T,,波长为,质点M与P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且,波从M传到P的时间为,由于质点M与P平衡位置间的距离大于一倍波长小于二倍波长,且当波传到P时质点M在波谷,所以
所以
设质点P与Q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x,波从P传到Q的时间为,当波传到Q点后,质点Q经过时间第一次在波谷,且这过程总时间为,则
解得
所以
解得
②设波的振幅为A,从质点O开始振动到质点Q第一次在波谷经过的时间为,质点O通过的路程为L,且,则
解得
即
所以
解得
22.
【详解】
由题意知,波速
波长,则周期
17s内的周期数
根据波的时间与空间的周期性,将波向轴正方向平移即可,如图中虚线所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