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平均数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平均数 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19 11:5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平均数”,教材第90、91页内容及第92页做一做。
内容分析: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新教材注重了学生在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的本质内涵,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统计概念。例1利用直观统计图渗透移多补少的策略,再通过“先分后合”求一个小组四个学生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平均数量,使学生明确平均数量不是指每个学生实际收集到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指“假设”四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同样多,每人收集到多少个。使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已知几个大小不等的数,通过先把它们合起来再平均分,得出每一份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接触统计知识,经历数据收集的全过程,但对统计的数据分析较单一,是第一次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不太理解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和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
能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求平均数的含义,构建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平均数。
1、口算比赛。
80÷2= 60÷3= 120÷3= 90÷5=
840÷4= 72÷8= 100÷5= 603÷3=
2、想想说说:
星期六早上,妈妈买了一些糖果,分给哥哥8颗,妹妹4颗。
①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妈妈怎样分才算公平呢?(板书:一样多)
②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
③学生动手摆糖果。
④全班交流分糖果的方法。
⑤引入“平均数”。 让哥哥和妹妹同样分到一样多的6颗糖果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糖果的平均数。(6是8和4的平均数。)
3、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方法:
1、谈话导入:同学们,爱护环境是大家的责任。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收集矿泉水瓶,这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让废物得到利用,为我们的生活节约能源。
2、利用课件出示一组小朋友收集矿泉水瓶的主题图,学生看图后回答问题。
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3、学生自主探索例1
(1)分组讨论:他们四人收集的矿泉水瓶的个数一样吗?根据统计图上的数据,怎样使他们四个人的矿泉水瓶一样多?是多少个呢?
(2)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展示统计图的变化过程。
(3)引导学生小结“移多补少”的方法。
(4)小结:我们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每个人的矿泉水瓶的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5)在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一些矿泉水瓶,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出自己收集了多少个,你们有什么方法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小组讨论后得出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6)出示例1:
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收集了12个,小亮收集有11个, 小明收集有15个, 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2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个别学生到黑板板演。
②全班同学交流,评讲;小结得出平均数的概念。
平均数的含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
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2)计算公式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③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练一练
星期三,队活动时剪红星比赛,如下表:(单位:个)
小华 小红 小芳 小明 小青
14 13 16 12 15
思考:①平均每人剪了多少个?
②14个是平均数,可以说每个同学都剪了14个红星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一)基本练习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小明班的同学平均身高是135厘米,所以他的身高一定是135厘米。( )
(2)老师把12颗糖果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强,小强分得的糖果一定是6 颗( )
2、情景分析:
同学们喜欢游泳吗?根据你们学游泳的经验,出示思考下面的问题:
一个水池平均水深1.30米,小华身高1.50米,他不会游泳,他下去戏水安全吗?为什么?
3、解决问题。
我们看看小丽每天上学的路线:
小丽 200米 汽车站 160米 电影院200米 街心公园160米 学校
现在请同学们算一算:
小丽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9分钟,她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二)发展练习。
1、今天公布成绩,上面是小林和小红的成绩单,大家估计一下,哪个同学三科的平均成绩最好呢?
小林 小红
语文 92分 语文 93分
数学 100分 数学 98分
英语 84分 英语 88分
请同学们算一算两人三科的平均分,看谁的平均成绩最好?
李红的成绩单
语文
数学 100分
英语 89分
平均分 94分
2、李红的成绩单不小心弄脏了,现已知李红三门功课平均成绩是94分,求她的语文考了多少分?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求平均数,方法有“移多补少” 和“先合后分”。我们用关系式:总数÷份数 =平均数。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发现,就可以把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板书设计:
平均数
平均数的含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
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2)计算公式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移多补少 总数量÷份数=平均数
方法 (14+12+11+15)÷4
先合后分 =52÷4
=13(个)……平均数
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要使同学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虚拟的数,对学生来讲挺抽象的,不容易理解。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首先选取分糖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分糖果的过程中掌握两种分法:“移多补少”和“先合后分”,感受到求平均分的意义,形象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这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其次引导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两种分法的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分方法。设计的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所选的内容都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题材,如:设计基本练习是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应用,发展练习是对平均数的深化认识,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以上的练习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并在练习中受到思想教育。但在这堂课教学中,我也有困惑:该选取哪种方式去评讲课堂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得到收获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