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三年级下册第19-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
教师准备:放大的风筝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民俗节吗?说说你都看到过哪些好玩的或新鲜的事情?
预设:挂灯笼、放烟花、贴对联……
谈话:老师还有机会参加了一个民俗艺术节呢!我特意把民俗节上拍到的一些照片带来了,一块欣赏一下吧!
(屏幕呈现:伴随着一曲民族音乐依次出示古典建筑—京剧脸谱—民间工艺品—杂技表演—情境图)。
谈话:老师从这些照片中选取了三幅,仔细观察,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1: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引导:能具体说说吗?哪里是一样的?
预设2:它们都是对称的。
谈话:对称?你是怎样理解对称的?
谈话:大家真不简单!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物体的两边是一样的,我们就说这些物体是对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对称。(板书:对称)
【设计意图】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地用好用活教材中提供的中国民俗、民风的情境素材,“以境生情”,通过学生自己对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解读”,适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探索发现,体悟特征
1.自主探究。
谈话:为了方便大家研究,老师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变成了平面图形。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这些平面图形的两边是不是一样的呢?请小组内,每人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图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想法。
小组自主活动。
2.汇报交流。
谈话:刚才大家研究交流的都很投入,下面哪个小组来汇报自己的发现?
预设:(一边操作一边说)我们组是这样折的,也就是对折的。
谈话:大家也是这样做的吗?看来同学们都用了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板书:对折)对折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对折之后我们发现这个风筝的两边是一样的。
预设2:对折之后我们发现两边的形状是相同的。
预设3:我们发现对折之后只能看到这个剪纸图形的一半了。
提问:另一半呢?那说明这个图形的两边怎样了?
预设1:合在了一起。
预设2:重合了。
谈话:现在看来,咱们班的同学已经达成了共识,都认为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一样或重合了。(板贴图形,板书:重合)
谈话:老师这儿也有一个图形(出示少一片叶子的一朵小花)它对折后有没有重合?
预设:没有。
追问:一点也没有吗?
预设1:有一部分。
预设2:花朵部分重合了。
追问:我图形的重合和你图形的重合有什么不同?
预设:我们的重合是全部重合了,老师的是一部分重合。
谈话:全部重合也就是完全重合。也就是说图形要对称,两边就要完全重合。(板书:完全)
谈话:要想让这朵花也能“完全重合”,你有办法吗?
预设1:在另一边贴上一片叶子。
预设2:我还有不同的方法,把这片叶子摘掉就可以了。(生摘掉这片叶子)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部分重合的小花,与前面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完全重合”的意义,建立更深刻的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3.认识轴对称图形。
提问:打开这些图形,又有什么新发现?
预设1:我发现有一条折痕。
预设2:折痕两边是一样的。
谈话:也就是说,我们是沿一条直线对折的(板书:沿直线)。那么像这样沿着直线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课件演示:对折—完全重合的过程)
4.剪一剪,加深认识。
(课件呈现)
提问:用下面的方法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你任选一个图形,自己动手试试看吧!
(学生动手剪,说发现)
提问:这样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预设1:是,因为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预设2:是,因为我们就是对折后剪的,两边当然完全重合了。
(学生汇报时,师动手剪)
谈话:说说看,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什么?
预设:把图形沿直线对折后,两边能不能完全重合。
【设计意图】在带领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后,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突破“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的难点。
三、多向拓展,巩固升华。
1.做一做。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现在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做一个对称操,要求每一个动作都要对称哦!
(学生活动)
谈话:刚才同桌在做的过程中,有没有不对称的动作?
2.比比谁最棒。
谈话:那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里有没有轴对称图形呢?请找到这些图形,先动手折一折,判断一下,再完成题目。
学生判断。
引导:(以正方形举例)轴对称图形除了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还有可能斜角对称。以后我们在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全面。
提问: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找生折一折,再播放PPT)
谈话:在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如果手边没有图形,我们就要先在心里想象一下,添上一条折痕,图形的两边是不是能完全重合。
【设计意图】将常见的平面图形呈现给学生,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同一个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折法,拓展了不同方向的对称。在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看一看等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通过想象添一条折痕来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字母游戏。
谈话: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大家熟悉的英文字母,我们一起跟它们来做个游戏吧?
谈话:你认为哪些字母是轴对称图形呢?请你先自己想象一下,再把想法记录在答题纸上。
4.猜一猜。
谈话:下面大家看到的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
课件依次出示:医院标志的一半、字母W的一半、数字8的一半、汉字王的一半。
5.赏对称。
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对称物体和现象,以及轴对称图形,你能找找看吗?
(学生交流)
谈话:的确,对称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的是大自然的对称现象,有的是人们受对称的启发,创造出的许多具有对称美的事物,下面一起走进奇妙的对称世界感受一下。
(课件呈现)
谈话:欣赏完了,感觉怎么样?其实,对称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有一定的科学性呢,比如,眼睛的对称,让我们看物体更准确;耳朵的对称,让我们听声音更加清晰。
四、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和同学们一块度过了快乐的四十分钟,你有什么收获吗?
课后,希望同学们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发现并创造出更多更美丽的对称图形,去美化我们的环境,装扮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巩固运用是提高认识水平、促进思维发展的核心。通过做、辨、猜、赏四方面的拓展应用,把学生探究过程中零散的、初步的认识加以整理和升华,同时也是对认知过程的再认知,对已获得的数学体验的内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