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章节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6分)
一、单选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1、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文中: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壁”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壁”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射人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平面镜可以成实像.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不同的
B. 法线就是垂直镜面的一条光线
C. 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有可能相等
D. 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是等大的虚像
4、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5、下列诗句中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6、下面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
A.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B.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晴
C.湖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D.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
B.物体经过平面镜成等大的实像
C.太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色光组成的
D.过强的紫外线照射会伤害人的眼睛和皮肤
8、在图所示的几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9、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1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10、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B.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C.很厚的玻璃板看起来变薄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D.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引起的
11、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12、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文中: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壁”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壁”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第Ⅱ卷(非选择题 64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图所示是一束光线在空气和水中的光路图,从图中可得:___________是入射光线,折射角是∠__________(选填数字),如果把图可以看成坐标轴,那么水应该在第__________象限。
2、在开凿大山隧道中,用激光引导掘进机掘进方向不变,如图所示,是利用了光_______________;有时人们把电视机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墙壁发射,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现象。
3、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与镜面的夹角为 35°,则反射角为 ________ 如果入射光向法线靠拢 10°,则反射光与入射光之间的夹角为 ________
4、观测日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简便方法:一是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________成像原理;图乙是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只留有小缝隙,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________成像的原理。日食的形成可以用________来解释,此时太阳、地球、月球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处在中间位置的是________。
5、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块平面镜均相对水平面倾角45゜角.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则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位______(选填序号:“①平面镜1的正上方”、“②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③平面镜2的正下方”或“④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到潜望镜的距离_________(选填:“大于”、“大于”或“小于”)军舰到潜望镜的距离.
三、计算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如图有两平面镜夹角为θ,有一束光线从C点射人经过两次反射从F点射出,证明其出射角γ=2θ.
2、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才能到达地球。请计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多少km。如果一架飞机以1200km/h的平均速度不停航行,它大约要经过多少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保留1位小数)?
四、实验探究(1小题,每小题14分,共计14分)
1、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和_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_______ 。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_(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 D
【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复色光发生折射时,会出现色散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A.树阴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A错误;
B.楼台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光的色散的实质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D正确。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C
二、填空题
1、答:CO 5 1、4
2、答:沿直线传播 反射
3、答:55° 90°
4、答案:平面镜 小孔 光的直线传播 月亮
【详解】
(1)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在水面成像,应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2)手指间的缝隙形成小孔,太阳经小孔在白纸上成像,应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3)(4)当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直线上,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中间,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光,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太阳便发生了日食现象。
5、答:④ 大于
三、计算题
1、答:
【解析】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γ=∠FED+∠CDE
平角等于180°
所以∠FED=180°-2∠DEO
∠CDE=180°-2∠EDO
所以
γ=∠FED+∠CDE
=(180°-2∠DEO)+(180°-2∠EDO)
=360°-2(∠DEO +∠DEO)
在△EDO中,∠DEO +∠DEO=180°-θ
所以,
γ=360°-2(∠DEO +∠DEO)=360°-2(180°-θ)=2θ
所以γ=2θ.
2、答:(1) 1.44×108km (2) 13.7年
【解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由公式可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
(2)飞机以1200km/h的平均速度不停航行,跑完这段路程需要:
,
一年365天,5000天≈13.7年;
答:(1)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为1.44×108km;
(2)飞机大约要经过13.7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
四、实验探究
1、答案: (1)①反射 折射 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小于 (2)是 五次实验数据可以,但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