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单元测试试卷(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单元测试试卷(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18 21:3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48分)
一、单选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1、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上,实现了中国航天史无前例的突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火星车与地球间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
B.火星车在降落过程中相对火星是静止的
C.火星车集热器采用纳米气凝胶1nm=108m
D.火星极地附近的干冰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凝华形成的
2、今年5月21日晚,在云龙湖畔的无人机灯光表演中,数百架无人机在夜空中按照指令排列出“100”“初心·使命”等字样。地面工作人员向无人机发送指令通过的是(  )
A.紫外线 B.电磁波 C.超声波 D.次声波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开会时,将手机调至静音模式,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B.物体内能减小,温度不一定降低
C.5G手机传递和接受信息时利用的超声波,速度为340m/s
D.清明时节,花香四溢,是扩散现象
4、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电影放映 B.凹面镜取火
C.湖面倒影 D.光纤通信
5、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提出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在微观粒子中,按质量从大到小的排序是:原子、电子、原子核
C.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D.阳光下尘土飞扬,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6、关于家用电器的使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冰箱工作时背面发热,是电流的热效应
B.微波炉是利用微波而不是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
C.洗衣机插头上标“E”的插脚与金属外壳相连,防止外壳带电使人触电
D.两个大功率电水壶在同一插排上同时工作,插排的保险开关自动断开,保险开关与漏电保护器的作用相同
7、结合图中信息得出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
A.用天平和量筒测物块的密度测量值等于铝的密度,说明该物块一定是铝块
B.向两张白纸中间吹气两张白纸会靠拢,说明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C.用针筒抽取半桶水,食指按住筒嘴用力推活塞,发现水不容易被压缩,推测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D.在沙滩中通过卫星给家里打电话会,感到对方的反应有些延迟,推测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声速
8、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奔向火星;至2021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四),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在火星着陆,我国成为首个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绕、落、巡”三项目标的国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箭头所指的行星是火星
B.2021年5月15日,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下弦月
C.陨石撞击火星可以形成撞击坑
D.“天问一号”拍摄的照片信息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回地球的
9、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B.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字发生漫反射
C.隐形飞机是人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飞机
D.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10、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航空器材常采用高强度、高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
B.温度、光照、杂质等外界因素对半导体的导电性能有很大影响
C.铁钉、钢针、铝板都能被磁体吸引
D.光导纤维是用金属铜制成的
11、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全国上下举行了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系列活动,我市举办的庆祝晚会精彩纷呈。下列对晚会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演员将邓小平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他主要是模仿邓小平声音的音色
B.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的
C.舞蹈演员的红色裙子在追光灯下虽然闪闪发光,但裙子这时不是光源
D.观众能看清空中表演的5G智能无人机方阵是因为光的镜面反射
12、在无线电通信过程中,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的波速等于波长乘频率
B.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一定等于3×108 m/s
C.电磁波的波长跟它的频率成正比
D.无线电广播用的电磁波是长波和微波
第Ⅱ卷(非选择题 52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通讯卫星是通过___________向导航仪传递信息的,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
2、2021年2月,“天问一号”的环绕器绕火星同步飞行,它相对火星地面是______的。“天问一号”降落时与火星大气层摩擦产生巨大热量使外表面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方式改变了内能。其收集的信息通过______传输回地球,这种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
3、2020年6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55颗“北斗”卫星,卫星在加速升空过程中,动能______ ,机械能_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______ (选填“电磁波”、“超声波”或“红外线”)向地球传递信息。
4、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笛管里的______振动产生的。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只能以______为载体来传递信息。
5、如图是一名飞行爱好者穿戴着飞行背包在空中飞行时的情景,飞行背包的两个喷射口向下喷射出气流却能将人推向空中,这是因为______,同时也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飞行过程中人通过头盔中的无线电装置,利用______(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与地面取得联系。飞行时以背包为参照物,飞行爱好者是______的。
三、计算题(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射的无线电波的频率为95.6MHz,求它的波长是多少米?(1MHz=106Hz)
2、探究“电磁波的存在”
打开收音机的开关,转动选台的旋钮,调到一个没有电台的地方,使收音机收不到电台的广播,然后开大音量.让电池的负极与一把锉良好接触,正极连接一根导线.(如图)
(1)拿着导线头,让它与锉接触,并在锉面上滑动,这时收音机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吗?
(2)你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吗?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火星车与地球间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故A错误;
B.火星车在降落过程中相对火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火星车相对火星是运动的,故B错误;
C.火星车集热器采用纳米气凝胶
故C错误;
D.火星极地附近的干冰是固态的,是由气态的二氧化碳气体放热凝华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2、B
【解析】
【详解】
电磁波能传递信息,地面工作人员向无人机发送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
故选B。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减弱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所以,将手机调至静音模式,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内能减少,温度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花香四溢,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是扩散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影放映,属于凸透镜成像,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凹面镜取火,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湖面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从光纤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后在另一端放射出来,然后在接收端,检测器收到光信号后把它变换成电信号,经解调后恢复原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提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A错误;
B.原子、电子、原子核按照质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原子、原子核、电子,故B错误;
C.因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光也是电磁波,故C正确;
D.阳光下尘土飞扬是灰尘颗粒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冰箱工作一段时间后,冷凝器内的制冷剂液化放热,不是因为电流有热效应,故A错误;
B.微波属于电磁波的一种,生活中常用的微波炉是用微波(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所以B错误;
C.三角插头上标着E的导线和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的目的是防止触电,故C正确;
D.保险开关在电路短路和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时切断电路,漏电保护器是在火线与零线电流相差较大时才切断电路,所以保险开关与漏电保护器的作用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7、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同物质密度可能相同,故不能说明一定是铝,故A错误;
B.向两张白纸中间吹气两张白纸会靠拢,说明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外界气压压着白纸向内,故B正确;
C.水不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有斥力,分子间一定有间隙,故C错误;
D.电磁波的速度远大于声速,有延迟是因为距离远,电磁波传播需要时间,故D错误。
故选B。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向外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图甲中箭头所指的行星是火星,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 2021年5月15日是农历四月初四,而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因为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即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下弦月,B错误,故B符合题意 ;
C.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陨石撞击火星可以形成撞击坑,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电磁波不仅能传递声音信息,还能传递图像信息,“天问一号”拍摄的照片信息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回地球的,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解析】
【详解】
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由于黑板表面凹凸不平,字发生漫反射,所以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故B正确;
C.隐形飞机并不是人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飞机,而是难以被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捕捉到的飞机,故C错误;
D.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被挡到而形成日食,故D错误。
故选B。
10、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航空器需要质量小,强度高,根据,在体积一定时,要减小其质量,就要减小材料的密度,即应选用高强度、低密度的材料,故A错误;
B.有的半导体,在受热后电阻迅速减小;反之,电阻随温度的降低而迅速增大,利用这种半导体可以做成体积很小的热敏电阻;有些半导体,在光照下电阻大大减小,如光敏电阻;没有光照时,光敏电阻就像绝缘体不易导电,有光照时,光敏电阻就像导体空易导电;我们常见的LED灯就是在半导体材料中掺入极其微量的杂质使它的导电性能增加,温度、光照、杂质等外界因素对半导体的导电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故B正确;
C.磁铁能吸引铁、钴、镍,不能吸引铝,也不能吸引没有被磁化的钢针,故C错误;
D.光导纤维是用玻璃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1、D
【解析】
【详解】
A.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的人或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演员将邓小平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他主要是模仿邓小平声音的音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是光源,红色裙子在追光灯下虽然闪闪发光,是光在裙子上发生了反射,而不是裙子自身发光,所以裙子不是光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观众能看清空中表演的5G智能无人机方阵是因为光的反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A
【解析】
【分析】
【详解】
AC.由波速、波长与频率间的关系c=λf,可知,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时,其波长与频率成反比,不成正比,故A正确;C错误;
B.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是3×108m/s,在空气中和真空中近似,故B错误;
D.无线电广播用的电磁波是长波和中波,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 电磁波(微波)
【解析】
【分析】
【详解】
[1][2]通讯卫星只能通过电磁波向导航仪传递信息,因为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和光速一样,为3×108m/s。
2、 静止 做功 电磁波 3×108
【解析】
【分析】
【详解】
[1]“天问一号”的环绕器绕火星同步飞行,它相对火星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天问一号”相对火星地面是静止的。
[2]“天问一号”降落时与火星大气层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天问一号”外表面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3]“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是利用电磁波将其收集的信息传输回地球。
[4]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3、 增大 增大 电磁波
【解析】
【分析】
【详解】
[1][2]卫星在加速升空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动能变大,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的和,故机械能变大。
[3]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都是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向地球传递信息。
4、 空气 电磁波
【解析】
【分析】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是真空,没有空气,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话以电磁波为载体来进行交谈。
5、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电磁波 静止
【解析】
【分析】
【详解】
[1]喷气背包向下快速喷气时,气体受到向下的力,同时气体对背包产生了向上的反作用力,能将人推向空中,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电磁波能传递信息,飞行过程中人通过头盔中的无线电装置,利用电磁波与地面取得联系。
[3]飞行时以背包为参照物,飞行爱好者与背包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飞行爱好者是静止的。
三、计算题
1、3.14m
【解析】
频率为95.6MHz,
根据得:.
答案:3.14m
2、(1)收音机会发出”咔咔嚓嚓”的声音,这是因为导线头在锉面上滑动时,产生了变化的电流,向空中激起了电磁波;(2)雷电时,打开收音机也会听到“喀喀”声.
【解析】
解答:答:(1)拿着导线头,让它与锉接触,并在锉面上滑动,这时收音机会发出”咔咔嚓嚓”的声音,这是因为导线头在锉面上滑动时,产生了变化的电流,向空中激起了电磁波;(2)雷电时,打开收音机也会听到“喀喀”声.
点睛:变化的电流可以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可以被收音机等接收装置所接收,据此结合实验现象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