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定向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定向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18 21:3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定向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汽车所受的重力就是对地面的压力
D.汽车的牵引力和它所受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2、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可知()
A.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时间越长速度越小
C.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D.路程与时间成反比
3、吟诵古诗,品读经典,收获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九月降霜秋早寒”,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两岸青山相对出”,描述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D.“风吹草低见牛羊”,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机毁人亡,这是因为()
A.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5、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不受力 D.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
6、如图所示,两个各重2N的相同长方体A和B靠在一起,在大小为2N的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受到的摩擦力是1N
B.A受到桌面的支持力是4N
C.B对A的作用力是2N
D.A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F是一对平衡力
7、如图所示,白鹭水平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
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
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上运动
8、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红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实验效果不明显,应换用质量较大的木块
B.图甲左、右两盘分别加入质量不等的砝码时,木块静止,处于平衡状态
C.图乙用小车更科学,因为小车受力面积小,摩擦力小一些
D.图乙通过旋转小车,松手后观察小车是否静止,探究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
9、列车以4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它完全通过长1600 m铁路桥,共花时50 s,则该列车完全在铁路桥上通行的时间为多少?()
A.20s B.30s C.40 s D.60s
10、同学们正“如果没有……世界会怎样”为主题展开想象。以下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
A.如果没有重力,水不会从高处往低处流
B.如果没有摩擦力,人不能正常行走
C.如果没有惯性,那么抛出去的篮球将一直运动下去
D.如果没有大气压强,不能用吸管吸饮料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如图所示,铁球由斜面上滚下,到达水平面后仍能向前运动,是因为铁球具有   ;经过条形磁铁的旁边,可判断铁球受到磁力的作用,依据是铁球   ;铁球在A点受到的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是一对   。
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分界线MN左侧区域光滑,不计摩擦,右侧区域粗糙,且粗糙程度相同,一小球从A点以5 m/s的初速度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为3 m/s,然后再使小球从B点以5 m/s的初速度运动到A点,若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比从B点运动到A点的时间少0.8 s,则A点到分界线MN的距离为   。
3、如图所示是安检时传送带运行的示意图。某乘客把一行李箱放在水平传送带上。在行李箱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过程中,行李箱   (选填“受到”或“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当传送带突然停止运动,由于惯性行李箱继续向前运动,在行李停下来之前,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选填“慢慢变大”、“保持不变”或“慢慢变小”)。
4、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这表明:   。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   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   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5、单位换算:1cm=   m ;1kg=   g ;36m/s=   km/h。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途经横县的南玉高铁正在加紧施工,建成后南宁至玉林列车运行时间将比现行线路大为缩短。下表是现行线路南宁东站到玉林站D8381次动车运行时刻表(2020)。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
1 南宁东 始发站 10:13 0分 0
2 贵港 10:58 11:00 45分 140千米
3 兴业 11:32 11:34 1小时19分 196千米
4 玉林 11:57 终点站 1小时44分 229千米
(1)列车由南宁东站驶往贵港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2)列车由南宁东站驶往玉林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结果均保留整数)
2、一条大桥的总长是6000m,小汽车在桥上行驶时的限速为80km/h。有一辆小汽车在桥上匀速行驶,完全通过此桥用时300s。
(1)求小汽车通过此桥的速度。
(2)通过计算判断,该小汽车是否超速
3、如图所示一列长360m的火车以108km/h 的速度匀速驶过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s,求:
(1)火车的速度108km/h=   m/s;
(2)隧道的长度;
(3)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动的时间。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小明“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距离s/cm 0 10 20 30 40
时间t/s 0 1.0 2.0 3.0 4.0
(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甲中画出s-t图像。
(3)气泡做的是   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
(4)小明在标注“0”刻度线(即小气泡运动开始计时的位置)时,应该采用图   (乙/丙)所示的方式来标注,这样做的原因是   。
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刚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中间是小木块),小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中间是带滑轮的小车)。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   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此时小车受到   对平衡力的作用;
(2)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利用实验装置   (选填“甲”或“乙”)更科学。理由是利用   来减小实验误差;
(3)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   (选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错误;
B.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阻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相互作用力,故错误;
C.重力和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相同,故错误;
D.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阻力二力平衡,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同一物体上。
2、【答案】C
【解析】【解答】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它取决于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与路程及时间无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3、【答案】A
【解析】【解答】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错误,符合题意;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青山是运动的,以孤帆为参照物,以地面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风吹草低见牛羊”,草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答案】B
【解析】【解答】以地面为参照物、以步行的人为参照物、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地面、步行的人、停在机场的飞机之间距离变化相同,鸟的速度大致相同。以相向而行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和飞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大,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5、【答案】C
【解析】【解答】①人和车之间既无相对运动也无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故而没有摩擦力存在于车河人之间,A、B选项是错误的.
②汽车的牵引力受力物体是汽车,故而人并不会受到牵引力的作用,D是错误的.所以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间没有相对运动和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没有摩擦力的产生。
6、【答案】A
【解析】【解答】A.把AB看做一个整体,AB大小为2N的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AB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F是一对平衡力,大小为2N,A和B 重力相同,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A和B 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即A和B 受到的摩擦力均为1N,A符合题意。
B.A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桌面的支持力与其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A受到桌面的支持力是2N,B不符合题意。
C.B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B受到的A的作用力为1N,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B对A的作用力是1N,C不符合题意。
D.A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F大小不等,不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把AB看作一个整体,确定B是否受摩擦力,又A和B 重力相同,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A和B 受到的摩擦力相等,从而确定B的摩擦力大小;
(2)A受平衡力,故在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
(3)对B进行隔离分析受力情况确定B与A的作用情况;
(4)根据A受到的摩檫力大小和推力大小确定A这两个力的关系。
7、【答案】C
【解析】【解答】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相对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
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与水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相对于湖边的树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C符合题意;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即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8、【答案】B
【解析】【解答】A.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换用质量较小的木块,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A不符合题意;
B.当图甲左、右两盘分别加入质量不等的砝码时,两盘的砝码质量虽然不相等(即两侧的拉力不相等),但由于木块和桌面间存在摩擦力,木块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B符合题意;
C.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造成影响,用小车代替木块可以用滚动摩擦来代替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C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旋转小车,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观察小车是否平衡,探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探究二力平衡时,物体受到接触面的摩擦力时,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9、【答案】B
【解析】【解答】设列车长为L,则它完全通过长1600 m铁路桥所行驶的距离s=1600m+L,
由 可得,1600m+L=vt=40m/s×50s=2000m
所以,列车长 L=400m
列车完全在铁路桥上通行的路程s’=1600m-400m=1200m,
由 可得,
该列车完全在铁路桥上通行的时间为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车长和桥长的总和计算路程,利用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10、【答案】C
【解析】【解答】A.由于水受到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水会从高处流到低处,所以如果没有重力,水不会从高处往低处流,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能正常行走是受到地面对人向前的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人就不能正常行走,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如果没有惯性,那么抛出去的篮球将不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C错误,符合题意;
D.用吸管吸饮料是在嘴里形成一个低压区小于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把饮料压入嘴里,如果没有大气压强,就没有把饮料压入嘴里的力,就不能用吸管吸饮料,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重力使物体下落,摩擦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二、填空题
1、【答案】惯性;运动状态(方向)发生改变;平衡力
【解析】【解答】因为铁球具有惯性,会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铁球到达水平面后仍能向前运动。
经过条形磁铁的旁边时,可以看到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说明铁球受到磁力的作用。
铁球在竖直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则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所以铁球在A点受到的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2、【答案】6
【解析】【解答】小球先从A点以5m/s的初速度开始运动,由于分界线MN左侧区域光滑,不计摩擦,小球从A点到分界线MN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右侧区域粗糙,其粗糙程度相同,小球从分界线MN到B点做减速运动;接着小球从B点以5m/s的初速度减速运动到分界线MN,速度变为3m/s,然后小球以3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到A点,故小球前后两次经过右侧区域的时间相同,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比从B点运动到A点少0.8s,其实就是小球第一次通过左侧区域的时间比第二次通过左侧区域的时间少0.8s,假设A点到分界线MN的距离为s,根据公式 有
解得
【分析】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结合时间差列等量关系式计算路程。
3、【答案】不受;保持不变
【解析】【解答】在行李箱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过程中,行李箱与传送带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行李箱不受摩擦力。
当传送带突然停止运动,由于惯性行李箱继续向前运动,此时行李箱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在行李停下来之前,行李箱对传送带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则行李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分析】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力为平衡力,结合物体受到的外力求解大小即可。
4、【答案】力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重力
【解析】【解答】用力击打棋子,棋子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它棋子由于惯性保持静止,没有运动,但由于受到重力会下落。
故答案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重力。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
5、【答案】0.01;1000;129.6
【解析】【解答】长度单位换算1cm=0.01m
质量的单位换算1kg=1000g
速度的单位换算36m/s=36×3.6km/h=129.6km/h
【分析】利用单位换算的方法进行换算即可,注意1m/s=3.6km/h。
三、计算题
1、【答案】(1)解:由v= ,列车由南宁东站驶往贵港站的平均速度是v1= = =187km/h
答:列车由南宁东站驶往贵港站的平均速度是187千米/小时;
(2)解:列车由南宁东站驶往玉林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2= = =132km/h
答:列车由南宁东站驶往玉林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32千米/小时。
【解析】【分析】(1)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2)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2、【答案】(1) 根据路程和时间计算速度为v=s/t=6000m/300s=20m/s;
(2)20m/s=72km/h<80km/h,没有超速。
【解析】【分析】(1)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2)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根据速度的大小比较是否超速。
3、【答案】(1)30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为,隧道长为s隧道=2160m-360m=1800m;
(3)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为。
【解析】【解答】解:(1)因为1m/s=3.6km/h,所以108km/h=108× m/s=30m/s;(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为,隧道长为s隧道=2160m-360m=1800m;(3)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为。
【分析】(1)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解答;(2)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利用路程差求长度;(3)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刻度尺;秒表
(2)
(3)匀速直线;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4)乙;便于计时
【解析】【解答】(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本实验需要测量距离和时间两个量,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2)根据表中数据在甲图中描点,再将之连接成线,可得气泡s-t图像,如图所示:
;(3)由图像可知气泡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气泡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4)小明在标注“0”刻度线时,应该采用图乙所示的方式来标注,这样做的原因是便于气泡运动到“0”刻度线时开始计时。
【分析】(1)测量物体运动速度时,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秒表测量时间;(2)根据多次测量的路程和时间,在坐标图像中描点作图;(3)过原点的直线是正比例图像;(4)测量速度时,标出计时开始的点,计时更准确。
2、【答案】(1)匀速直线运动;两
(2)乙;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3)直线
【解析】【解答】(1)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所以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这时观察图甲,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它受到重力、支持力、往左的拉力F1、往右的拉力F2,其中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往左的拉力F1和往右的拉力F2是另一对平衡力,此时小车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
(2)这两个实验装置中,利用实验装置乙更科学;因为图乙有滑轮,图甲没有,滑轮与桌面之间是滚动摩擦力,图甲是滑动摩擦力,而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大小是小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样较小的摩擦力,就不会对实验造成很大影响,即利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来减小实验误差。
(3)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这情况下,左右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小车不能在这个位置平衡,手松开后,小车转动恢复原状,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恢复平衡,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分析】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大小 小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 二力平衡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