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冲刺模拟(新未来5月联考)语文试卷(全国乙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冲刺模拟(新未来5月联考)语文试卷(全国乙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9 16:35:34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模拟招生考试
5月联考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h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促进
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明确科技活动应该遵循的科技伦理原则,规定科技伦理治理要求;构建国家科技伦理治理的
基本体制,对政府、各类创新主体、科技社团以及科技人员在科技伦理治理当中的职责进行明确分
工;从规范标准、监管制度、法律法规等不同层面对科技伦理治理的制度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系统
提出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的措施…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
伦理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我国国家层面科技伦理治理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意
见》首次对我国科技伦理治理工作做出系统部署,填补了我国科技伦理治理的制度空白。
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辅助生殖技术…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前沿
领域闯入“无人区”,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也日益增多。当前,科技伦理治理仍存在体制机制不
健全、制度不完善、领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难以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意见》的出台
正当其时、很有必要,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科技伦理体系,提升科技伦理治理能力,有效防控科技
伦理风险,不断推动科技向善、造福人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特别是近代
以来,一轮又一轮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给人类带来了难以计数的惊喜和
便利。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科学技术虽然能够创造奇迹,但它并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难
题,这是由人类智慧的有限性和大自然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更为重要的是,科学技术虽
然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功能,但它本身并不能为自己确定方向,不能解决人类的审美、道
德和价值观问题。
科学技术需要人文精神来为它确定方向,需要伦理道德对其加以约束。善加运用,科学技
术是造福人类社会、推动时代进步的利器;反之,后果难以设想。不适当地利用科学技术,即便
出于良好动机,也可能造成破坏自然环境等负面效果。以人工智能为例,它部分取代了人的劳
动、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如果不加以控制而任其无序发展,可能会造成无法预补的后果。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意见》提出,开展科技活动应当遵循“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坚持公
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5项科技伦理原则。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B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模拟招生考试
5月联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错在“我国过去不进行科技伦理治
理”,于文无据。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本项错在“从科学技术的缺点、需要、约束三方面进
行论述,形成了并列结构”。第四段论科学技术不能解决人类的审美,道德和价值观问题,第五段论科学技术
需要人文精神来为它确定方向,需要伦理道德对其加以约束,则四与五段是因果关系。第六段论还须提高科
技伦理治理法治化水平,与前面形成的是递进关系。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错在“旨在解决科技伦理治理中存在的
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以偏概全,《意见》出台,旨在解决“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领域发展
不均衡等问题”,以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B项错在“人类智慧的有限性决定了科学技术并不能解
决人类面临的所有摊题”,偷换概念,决定因素是“人类智慧的有限性和大自然的无限性这一矛盾”。D项错
在“促进科技向善而行,进而凝聚合力…”因果颇倒。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是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说法绝对,于文无据。我国
特殊教育学校地区发展不均衡,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制度、特殊教育的人群以及经济水平等,材料一中也没有
表明这一点。故B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A项“与特殊教育学校本身关系不大”错误,材料
二和材料三均体现了特殊教育学校本身在特殊教育事业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故A项错误。B项“对假期期间
的疫情防控及学习辅导等做出了详细安排”错误,原文为“并与家长进行了关于孩子寒假期间疫情防控,学习
辅导等方面的交流”,并非“详细安排”,故B项错误。D项,“兴山县主要侧重于物质方面”错误,兴山县还注
重精神方面,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使其树立“我能行”的心理,故D项错误。
6.【答案】①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比如添置相应的训练设施等。②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的疏导,比如送教上门温暖
心田把心理健康课程纳人课表等。③结合特殊学生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生涯规划,精心培养。④不断寻找社会
合作资源,积极搭建家校沟通社交往平台,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每点2分,三点满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答
案合理的,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而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题干
要求写两地的特殊教育给我们哪些启示,启示是他们的值得学习的经验。据此,我们在文本中找到他们的正
确做法,加以提炼即可。从“送上2万元春节慰问金”“投资20余万元添置了言语康复设施”等处可得出第一
条答案。从“并与家长进行了关于孩子寒假期间疫情防控、学习辅导等方面的交流”“将心理健康课程纳人课
表管理”等内容可得出第二条答案。从“学校从初中起就为这些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在高中阶段依据他们的
特点为他们选择专业”等内容可以得出第三条答案。从材料三最后一段可以得出第四条答案。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本项错在对浪子的解说。作者在描写
屋内装饰时特别突出了挂在墙上的几幅关于一个浪子故事的画,这显然是为日后冬尼娅突然被明斯基带走,
从此永远阁开了相依为命的父亲这个事实埋下的一个伏笔,暗示冬尼娅似乎不幸成了画中所描述的浪子。
8.【答案】①最初驿站的住屋简朴而整洁,后来一切变得零乱和衰败,这一对比突出了冬尼娅被拐走前后驿站环
境的变化之大。②驿站长最初气色很好、精力旺盛,后来满脸皱纹,背脊徇偻,显得十分衰老,这一对比突出
语文答案第1页(共4页)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