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第八单元提升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guàn gài rán shāo hàn zāi sì miàn bā fāng
( )( )( )( )
xīn líng měi shì zuì lìng rén gǎn dòng de měi
二、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4分)
1.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luò lào)下了残疾。
2.语文老师是刚调(diào tiáo)过来的。
3.硝烟滚滚,弹(tán dàn)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4.那个小孩很诚(chéng chén)实。
三、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8分)
口:
讠:
四、选词填空。(6分)
连续 陆续 继续
1.人们从四面八方( )赶来,拿出自己多余的产品,换回需要的东西。
2.老师看了小明一眼,什么也没说,( )讲课。
3.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 )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五、判断下面各题对错,对的打“√”,错的打“×”。(6分)
1.“把水喝干”“干净”“干活”中三个“干”的读音不一样。( )
2.“家家乞巧望秋月”中的“望”指盼望。( )
3.“有钱人花点钱就过去了。”和“奶奶带着一副老花镜。”这两句话中“花”字的意思是一样的。( )
4.“传说”的近义词是“据说”,“惟妙惟肖”的近义词是“栩栩如生”。( )
5.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追日都是神话故事。( )
6.“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他。”和“今天好像比昨天冷。”这两句话都不是比喻句。( )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小胖驴吃着干草。(扩句,使句子更生动、具体)
2.我们应该明确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3.枣核很勤快。枣核很聪明。(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
4.这位顾客第二天又跑到裁缝店来,说:“我不做棉袄了!”(改为转述句)
七、口语交际。(5分)
学校要开“趣味故事会”,小林在听别人讲故事时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跟同学小声议论,他的这种做法对吗?应该怎么做?
八、阅读理解。(23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 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3分)
2.如何理解“她劈头就问我”中的“劈头”一词 (3分)
3.“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这句话中的“家乡味道”指的是什么 (3分)
4.“我留意台阶两旁是他手栽的两株垂杨柳”中“手栽”一词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感情 (3分)
(二)课外阅读(11分)
额头上的温暖
夜,深了;夜,更静了。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我语文老师的身影。
陈老师身体偏瘦,白皙的皮肤为他增添了许多书卷气。
老师对我们是极为亲切的。有一次,我感冒了,老师让师母包了饺子并自己送到宿舍,让我趁热吃了。他用宽大而湿润的手摸了摸我的额头,皱皱眉头说:“怎么回事?还发烧呢!”说完,急忙转身大步流星地出去了。没一刻工夫,手里拿来了药。
那时我们的晚自习常常上到十点左右,不管是不是他负责晚自习,他都来班里陪伴着我们。下晚自习后,我们仍留在班里学习。陈老师一遍遍地催促我们回去睡觉,大家总是嘴里说着“马上走”,身子连动都不动一下。偶尔,我抬起头看看老师,他默默地看着我们,烛光在他的脸上跳跃着,似乎映照出他脸上的一丝微笑,又似乎是满脸的疲惫。
时光并没有冲走老师宽大湿润的手掌留在我额头上的温暖,也没有熄灭老师脸上闪烁跳跃的烛光。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冷漠—— ( ) 干燥—— ( ) 狭小—— ( )
2.用“ ”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2分)
3.文章对老师的外貌等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4.本文第二自然段对陈老师的外貌描写很有特色,请你认真读一读,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文字,描写你喜欢的一位老师。(3分)
九、习作。(30分)
读了《狼和狐狸》的故事,请你想象:狼和狐狸之间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请你续写《狼和狐狸》。要求:情节合理,语句通顺。
答案
一、1.lào√ 2.diào√ 3.dàn√ 4.chéng√
4.示例:咳 吐 叨 呕 谚 谣 读 诫
5.(1)陆续 (2)继续 (3)连续
五、1.√ 2.× 3.× 4.√ 5.√ 6.√
六、1.示例:小胖驴津津有味地吃着干草。
2.我们应该端正学习态度。
3.枣核不但很勤快,还很聪明。
4.这位顾客第二天又跑到裁缝店来,说他不做棉袄了。
七、不对。在听别人讲故事的时候不应与同学交头接耳,应该集中注意力,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可以记下来,等别人讲完后再跟同学们议论。
八、(一)1.朋友向我倾诉思乡之情。
2.“劈头”乃直接之意,同窗与“我”相别数十年,相见后没有客套寒暄,看似不合情理,却更能表现其思乡之切。
3.花园布局具有家乡的地方色彩。
4.“手栽”是亲手栽种的意思,寄托了其无限思乡之意,充分流露出友人的爱国情怀。
(二)1.亲切 湿润 宽大
2.老师对我们是极为亲切的。
3.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4.示例:我的语文老师身材苗条,她常梳着一条马尾辫,爱穿白色的裙子,清秀的脸庞上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笑时,便成了甜甜的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