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贾生 课件(共32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贾生 课件(共32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9 10:42:33

内容文字预览

(共32张PPT)
贾生
目录
扫清字词
新课讲解
新课导读
新课导读
我们曾学过李商隐太多的名句,你能说一句吗?
预设: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二首》其一)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
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图》)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商隐的诗《贾生》
新课导入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开成二年(837)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晚唐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代表作有《夜雨寄北》《登乐游原》《无题》《锦瑟》等。
作者简介
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
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晚唐时期,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李商隐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遭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背景资料
扫清字词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1、指名读准字音,生评价,批注拼音。




zhú
lún
diào
jiǎ


lián
cāng
新课讲解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1、读准节奏
2、视频朗读,感知画面美
贾生:
即贾谊西汉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倚重。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屈贾”。
理解题目
北宋 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
七律·咏贾谊
毛泽东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田园言怀
李白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相关诗词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今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简评: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征询。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更无伦:更无人能比得上。伦:比。
赏读翻译
可怜夜半虚前席
今译:可惜他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
简评: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前席:在坐席上向前移动,靠近对方。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A.这个次交流,谈得是否投入?
B.“夜半虚前席”前的“可怜”即可惜。如何理解?为何不用“可悲”“可叹”呢?
赏读翻译
“可怜夜半虚前席”
A.这个次交流,谈得是否投入?
B.“夜半虚前席”前的“可怜”即可惜。如何理解?为何不用“可悲”“可叹”呢?
A.时间上——问询到半夜;投入水准上——“前席”,谈着谈着,坐席都挪到贾谊跟前了,虚心垂询、凝神倾听啊。
B. “可悲”“可叹”感彩强烈,剑拔弩张。“可怜”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也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
问题探究
补充,带有“可怜”的诗句,体会其在不同诗句中的含义。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白居易)”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登楼》杜甫)
可爱
值得怜悯
可叹
不问苍生问鬼神。
今译: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简评:末句紧承“可怜”与“虚”, 直射出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苍生:老百姓。
赏读翻译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大意
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这两句的“求”“访”二字写出了文帝对贾谊的什么态度 从字面上看对汉文帝是褒是贬  
明确:“求”(寻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在赞扬他求贤若渴。 
问题探究
2、对于汉文帝求贤若渴,夜半与贾谊促膝长谈的做法,诗人持什么态度 由此可见本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3.本首诗仅仅是为了讽刺汉文帝吗 有没有深层含义
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很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诗人笔下的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诗人李商隐年轻时文采即受令狐楚(牛党)的赏识,不过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与李党相关)之女结婚。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相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最后死于荥阳,年仅47岁。诗人怜贾谊正是自怜。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
4、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对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分析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作者旧事重提的意图,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技法上: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面烘托的,有用典的。
咏史怀古诗
拓展延伸
【技法解密】
1.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多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② 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③ 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④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2、诗歌举例
a、感慨盛衰无常及昔盛今衰
越台揽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b、借古讽今、吊古伤今(伤己)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头两句,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有积极意义的。同样的题材,王安石也写了一首《题乌江亭》,却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可见,对于同一题材,诗人们有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反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但体现诗人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一首《贾生》,让我们读出了汉代皇帝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读出了诗人李商隐怀才不遇的感慨,读出了诗人对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的忧虑。从中,我们亦读出了中华文化瑰宝之唐诗之博大精深。
同学们,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一首唐诗,一幅画。一阙宋词,一段情。一曲元曲,一首歌。徜徉在国学经典的海洋中,让我们一起为人生打好底色,一起放飞七彩梦想,一起茁壮成长!
结语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谢 谢 观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