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泊秦淮
目录
扫清字词
新课讲解
新课导读
新课导读
梨花似雪草如烟,
春在秦淮两岸边,
一带妆楼临水盖,
家家粉影照婵娟。
——孔尚任 《桃花扇》
官柳动春条,
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
灯火上双桥。
——贺铸《秦淮夜泊》
新课导入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樊川居士。主要作品有《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秋夕》等,有《樊川文集》问世。他尤擅长七律七绝,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作者简介
《泊秦淮》南京是六朝故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而淮河一带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目睹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用来抨击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背景资料
扫清字词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指名读准字音,生评价,批注拼音。
bóqínhuái
lǒng
yóu
tíng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2、读准节奏
3、视频朗读,感知画面美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5、抽生读出鲜明的节奏,生评价。
6、全班齐读,读出美感
新课讲解
泊①秦淮②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泊:停泊,停船靠岸
②秦淮: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相传是秦时为疏通淮水开凿。古名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南京秦淮非常有名,两岸酒家林立,是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理解题目
诗意: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烟:烟雾。 泊:停泊。
逐句翻译
烟笼寒水月笼沙
赏析:
这是用的互文的手法,意思是“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连用两个“笼”字,把烟、月、水、沙四者交融在一起,勾画出秦淮河所特有的夜色迷茫,烟月浮动的景色。
首句写景,笔墨是那样轻淡,可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为后续抒情打下基础。
赏析诗句
夜泊秦淮近酒家
赏析:
“夜泊秦淮”为第一句的景色点明时间、地点,同时照应了诗题;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诗意:
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玉树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逐句翻译
商女不知亡国恨
赏析:
歌女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赏析诗句
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
“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
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的悲剧。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完整翻译
1、一般我们写文章常常先交代地点再写景,本诗却是先写景再交代地点,前两句能否交换
明确:不能。原因有二:音韵上讲,平音易发,音调高亢,有助于情感铺陈,仄音深沉内敛,常用于情感烘托,七绝不可以仄音开头;
内容上讲首句既是景物描写又点明了时间,次句上承景色描写“夜泊秦淮”,“近酒家”又开启了下句,有“酒家”才可能有“商女”“后庭花”以及兴亡之叹,地位重要。综上,两句不可换。
问题探究
2.作者真正抨击的对象是“商女”么
明确:并不是。歌女处于社会底层,她们所唱并非能够自己决定,而是由听曲之人决定。她们会唱,说明有人要求听。而听曲之人,无非就是沉迷于奢靡的生活不理国事的统治阶级。此处作者真正抨击的人是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腐朽而空虚的灵魂的封建官僚阶级。
3、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答: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不满,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
本诗通过对乱世之中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歌女的不知亡国之恨的描写,表达诗人对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兴亡的担忧与无助之情。
主旨探究
杜牧用他的纸笔描绘着秦淮河那温润而朦胧的美,也描绘着麻木的人们,这首诗虽然看似云淡风轻,细细品来,却又充满力量,它敲打着人们日渐麻木的心。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课堂总结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谢 谢 观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