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暴烈/暴饮暴食 薄暮/厚古薄今 臂章/螳臂当车
B.场景/逢场作戏 臭氧/臭味相投 处士/处之泰然
C.创痛/满目创痍 囤粮/囤积居奇 分量/分外高兴
D.供职/供不应求 横财/横眉怒目 哄抬/哄堂大笑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以“焦点访谈”、“新闻纵横”为代表,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不仅成为我国扩大民主的一个标志,而且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改革的一大突破。
B.大力推广普通话数十年来已经取得很大成就,虽然还不到人人会讲的程度,但利用各种方言腔调的普通话来交流一般没有太大的障碍。
C.“生存美学”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实践美学一枝独秀的格局,形成了多元并存、相互促进,为美学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创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D.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的正确。
4.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我国发展核电的四点理由。(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
核能的最新发展是核聚变,即氘和氚的聚变。氘-氚聚变反应将释放巨大的能量,每升海水中含30mg氘,通过聚变可释放出相当于3000多升汽油的能量。把海水中存在的45亿吨氘,用于核聚变提供能量,按世界目前能耗水平,足以满足未来几十亿年的能源需求。在所有能源中,核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核能在各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尽相同,全世界平均16%,2007年,我国核电只占总供电量的1.2%,到2020年要达到5%,到2030年达到10%。所以,核电应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文言文阅读(32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5、下列句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缭绕。
6.对下列各句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挥斥方遒(遒:强劲有力)B.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假舆马者(假:凭借,利用)C.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简直)??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际:交会)D.君子不齿(不齿:不以……为耻辱)????举酒属客(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3分)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哀吾生之须臾
8.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3分)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9.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 10-13题(17分)。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②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③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移:旧时公文的一种。③谳(yàn):审判定罪。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 著:显著
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更:更改
C.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论:论罪,判定罪行
D.正监以为博苟强 强:逞强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3分)
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 ②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
③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④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
⑥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判事如神,解散了投诉者,斩杀了组织者。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齐国人动作缓慢,以养生出名,朱博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在家养病的官员。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D.朱博处事凌厉。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13.翻译文中划线句(8分)
(1)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4分)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4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的妙处。(5分)
(2)请说说后两句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17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 ▲ 。(荀子《劝学》)
(2)是故无贵无贱, ▲ , ▲ ,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 。 ▲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苏轼《赤壁赋》)
(4) 携来百侣曾游, ▲ 。…… ▲ , ▲ ,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战战兢兢, ▲ , ▲ 。《诗经小雅》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歌德之勺
张炜
1987年,从北到南走了一趟德国。一天,我和朋友在法兰克福大街上闲走,突然想起了歌德。这儿有他最重要的故居啊。我和几个朋友立刻匆匆去寻。
这是一个奇特的人物。在文学的星云中,像他一样的文坛“恒星”大概不会太多。在中国,也只有屈原、李白等才能和他媲美。第一次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掰指计算作家当时的年龄,感受一个少年的全部热烈。那时觉得如此饱满的情感只会来自一种写实,而不需要什么神奇的技巧。现在看这种理解有一多半是对的。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究竟需要多少技巧?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会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它只要源于那样的一颗心灵。心灵的性质重于一切。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大的灵魂。
歌德故居是一幢三层楼房,当然很宽敞,很气派,与想象中的差不多。书房,卧室,客厅,最后又是厨房。我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宽大的厨房特别这样注意起来,在那个阔大的铁锅跟前站了许久。记得锅上垂了一个巨型排气铁罩。所有炊事器具一律黝黑粗大,煎锅、铲子;特别是那把高悬在墙上的平底铜勺,简直把我吓了一跳。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一把炊勺。
这样的炊具有没有办法做出精致的菜肴,我不知道。但我可以想象出当年这里一定是高朋满座,常常让诗人有一场大欢乐大陶醉。可以想象酒酣耳热之时,那一场诗人的豪放。大厨房约可以让十几个厨子同时运作,他们或烹或炸,或煎或炒,大铁勺碰得哐哐有声。
诗人的一颗心有多么纤细。我难以想象他需要这样的一间厨房。为什么,想不出。这样一间厨房足可以做一家大饭店的操作间,太大,太奇怪。
主要是勺子太大。
从厨房走出,到二楼,又到三楼——那里主要是一些关于诗人的各种图片,它们悬满了墙。我没有看到心里去。好象还在想着那把大勺子。它是铜的,平底,勺柄极长。我就是弄不懂它是做什么用的……人的一生无非是“取一勺饮”,而对于像歌德这样的天才,其勺必大。这样一想,似乎倒也明白了。
关于诗人的全部故事,我所知道的一些故事,都在这个时刻从脑际一一划过。回想他那两卷回忆录《诗与真》,还有他与那个年轻人的谈话录(爱克曼《歌德谈话录》),感受着一个长寿老人的全部丰厚。他在魏玛宫廷任过显赫的官职,一度迷过光学研究。长篇短篇戏剧样样皆精,一部《浮士德》写了几十年……是的,他像所有人一样,只是一个过客,只是“取一勺饮”。然而他的“勺子”真的比一般人大上十倍二十倍。
关于歌德,有一段话我们是耳熟能详的了。恩格斯曾这样说:“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在法兰克福的歌德之家,我们能够很具体地理解恩格斯的这段话吗?在他的故居中,徘徊于诗人的物品之间。突然,上一个世纪的特异气息浓烈地涌来…… (文章有删改)
16.“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解说?(7分)
17.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用较多笔墨描述歌德厨房中的那把炊勺?(6分)
18.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段话?这段话表达了恩格斯怎样的观点?文末“上一个世纪特异气息”指的是什么?(7分)
六、19.作文题(70分)
人生之所以充满神奇的魅力,也许就因为生命中有着太多的偶然。一次偶然,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世界。何谓偶然,博尔赫斯说:“所谓偶然,只不过是我们对复杂的命运机器的无知罢了。”
“偶然”让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引发了你怎样的人生感悟,请以“偶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1答案:D
A表突然而猛烈读bào; 书面语读bó; 除胳臂读bei,其他都读bì
B除了表晒粮空地以及表事情经过的量词(一场大战)读cháng,其他都读chǎng; 形容词表气味难闻读chòu; 名词读chù,用作动词读chǔ
C表开始读chuàng表创伤读chuāng; 名词读Dùn动词读tún; 表分开意思读fēn其他都读fèn
Dgòng/gōng;表示粗暴或不吉利的意外的读hèng其他都读héng(也有一些表示粗暴凶恶的读héng,但只是在成语或文言词中:横征暴敛/横行霸道);好多人同时发声读hōng
2.答案C 【解析】C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 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A项“无伤大雅”的意思“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B项“络绎不绝”意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D项“伯仲之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这三项成语使用均恰当。
3.答案B【解析】A.顺序颠倒,将“不仅”、“而且”两句的内容互换。C成分残缺,在“相互促进”后面加上“的态势”。D.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应删除“经过”。)
4.能量巨大 资源丰富 碳排量低 占比较小
5. B 下:攻克 攻下
6.D(不齿:不屑一提,意思是极度鄙视。)
7. C C 侣,以……为侣 友 以……为友
8 C
9 C
10.B(更:经历)
11.A
12.C(“舒缓养名”指性情迟缓,以自高自大来抬高自己名声,这些官员并非真的全部生病,只是装病而已)
13.(1)朱博伪装成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咸,完全了解了他所犯的罪。(共4分。其中“诈”“坐”“具”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按照)旧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共4分。其中“故事”“致”“乃”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1) “抱膝”二字,刻画出孤独枯坐的神态(1分);“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自然引出“影”(三点只须答出一点即给1分);“伴”字赋予“影”以人的感情,独自在外的夜晚,只有影子陪伴自己(1分,答到其中1点即可);其孤寂(或思家)之情溢于言表(1分)。(如果只是翻译,给1分)
14(2)作者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人,而是通过想象家人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2分),侧面表达自己的思家之情。(1分)
15.(1)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3)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
(4)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5)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16、(1)有别于过去阅读的形式,现在是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1分,下面一句)和遗留的器物(1分,下面第三句)(解说“另一种方式”),去感受歌德的灵魂或精神(1分,解说“接近”。伟人已逝,接近的只能是精神。段尾最后一句)表达了对作者对歌德的仰慕之情(解说“终于”,1分)。如果回答“通过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感受诗人灵魂”,也给2分。
(2)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或:过渡)的作用(2分),承上文谈的是年轻时阅读歌德作品的情况;转向下文对歌德故居的描述(1分)。
17、(1)勺子非同一般,作者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勺子。2分
(2)借勺之大来写歌德的伟大(2分),由勺子之大联想到歌德的丰厚内涵、不同寻常(倒3段、倒2段)(1分)。
(3)因为文章标题就是“歌德之勺”,所以要花较多笔墨。1分。
18、(1)借用伟人的话对歌德进行评价,增强权威性和说服力(2分);用恩格斯的话较为全面的总结了歌德,收束全文(1分)。
(2)歌德在人格上具有两面性(2分)。(把两面性答为矛盾性多样性、复杂性、双重性也可)。
(3)既有魏玛时段政治社会环境的鄙俗气(1分),更有歌德嘲笑鄙夷那个时代并创造出伟大业绩的凛然正气(1分)。
19作文(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朱博字子元,是杜陵人。家境贫困,年轻时在县里供职当亭长,逐渐升迁为功曹,刚直仗义,喜爱交游。当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由于是公卿子弟才能显著而为人所知,朱博都和他们相友善。陈咸任御史中丞,因泄露宫禁之内的话而犯罪,被关进监狱。朱博辞去官职,偷偷地步行到廷尉府中,刺探陈咸的案子。陈咸被拷打询问,伤势很重,朱博伪装成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咸,完全了解了他所犯的罪。终于免去陈咸的死罪。陈咸得以判处出狱,而朱博因为这件事名声显扬。
升任冀州刺史。朱博本来是武官,没有经历过用法令条文办事的文职,等到当了刺史巡视部属时,官吏和百姓几百人拦路自行投诉,官署都满了。从事请求暂时留在这个县,事情办完了再出发,想要以此来观察试探朱博。朱博心里明白,告诉侍从赶紧准备车马。于是会见自行投诉的人,派遣从事明确地告谕官吏百姓:“想要投诉县里丞尉的,刺史不监察佩戴黄色绶带(官俸二百石)的官员,各人自己到郡里去。想要投诉二千石的墨绶长吏的,等使者巡视部属回来,到刺史的官署去。百姓被官吏所冤枉,以及投诉强盗小偷诉讼之事的,要到各自所属的部从事那里。”朱博停车判决发落,四五百人都离去了,如同神明。官吏百姓大为震惊。后来朱博慢慢查问,果然是一个老从事教唆百姓集会。朱博杀了这个官吏,州郡都畏惧朱博的威严。
朱博升为琅邪太守。齐郡风俗是人们都性情迟缓,以自高自大来涵养名声,朱博刚刚任职,右曹掾史都移书称在家躺着养病。朱博询问原因,回答说:“恐惧!(按照)旧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朱博于是召见各个曹史书佐和县大吏,挑选其中看起来可以任用的,发布教令让他们填补空缺。驱逐罢免各个称病的官吏,让他们戴着白巾走出府署大门。郡中大为震惊。他就是像这样来拒绝别人。朱博任职几年,大大改变了齐郡的风俗。
朱博升任廷尉,职责是掌管解决疑难之事,主持平议天下的狱讼。朱博担心被属吏所欺骗,任职后,召见正监典法掾吏,对他们说:“廷尉(我)本来是从武官出身,不通晓法律。然而廷尉自从治理郡县,判决狱讼以来将近二十年,单单是耳濡目染的时间也很长了,三尺法律条文,人事尽在其中。掾吏试着和正监一起写出过去判决狱讼时官吏讨论难以明白的几十个案件,拿来询问廷尉,廷尉能够替你们再行臆断。”正监认为朱博只是要逞强,料想他不一定能够做到,就一起逐条陈述出来。朱博把掾吏都召来,一同坐着来问难,朱博为他们判断刑罚的轻重,十个里说对了八九个。属吏都佩服朱博的干练,才能超过常人。朱博每次升调改换官职,所到之处总是用这样奇特怪异(的手段),来明确地告诉下属(自已)是不可以欺瞒的。